「卤水山东」山东卤水精细化工产业与技术发展调研报告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卤水山东」山东卤水精细化工产业与技术发展调研报告。
山东沿岸地下卤水资源得天独厚,蕴藏量居全国首位,也是亚洲为数不多的优质地下卤水矿床之一,具有储量大、浓度高、分布集中、溴素含量高、易开采等特点,其中所蕴藏的溴素资源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
以潍坊、东营等为中心的莱州湾沿岸是山东地下卤水的主要分布区,是中国海盐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地下卤水资源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地区以两碱、一盐、一溴为支柱的传统卤水化工产业规模和产值都稳居全国海盐产业的半壁江山,以卤水综合利用产业链为主体的卤水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为新的增长点。莱州湾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卤水产业聚集区,工业产值逾千亿,卤水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工业规划用地对传统的盐田造成了持续的挤压,莱州湾沿岸盐田面积逐年萎缩;卤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矿区内卤水出现水位持续下降、矿化度显著降低等资源衰退现象;由于长期忽视产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沿海湿地退化、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与裂缝、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接踵而来。粗放型的传统卤水化工产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以卤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为目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色卤水产业新发展模式,成为卤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根据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统一安排,本调研项目由科研计划处负责组织实施,李友训、马健、张永波等为主承担。
盐是生命之本、化工之母。盐化工产业链条涉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关系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乃至国防工业和战备所必需的重要物资。山东莱州湾沿岸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规模化煮海为盐的原盐生产;1958年山东莱州盐场就开始利用沿海地下卤水,现该地区各盐场均打生产井开采卤水,用“井滩晒盐”法制盐1。溴素是山东沿海地下卤水中蕴藏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在医药、阻燃、消防、感光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全球约60%的西药生产工艺均涉及溴化反应;以溴为主导的卤系阻燃剂具有优秀的阻燃性能;在节能环保行业中,脱汞技术70%~80%均采用溴基化合物。此外,莱州湾地下卤水中蕴藏的镁、钠等资源均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山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以盐化工、溴化工为主体的卤水化工产业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粗放式发展,卤水资源、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提高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卤水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卤水资源现状
(一)国内外卤水资源总体情况
卤水一般指矿化度大于50g/L的盐水2,资源组成主要包括地下卤水、盐湖卤水、浓缩海水(如海水晒盐、海水淡化或海水循环冷却等副产)等。地下卤水往往与油气资源相伴而生,主要分布于世界20多个国家,已经形成资源化开采的主要有美国、中国、土库曼斯坦等。美国阿肯色州地下卤水中的溴素含量可高达5000~6000 mg/L,资源质量可媲美死海3。中东的死海、美国的大盐湖、南美的安第斯山盐湖群和我国青藏高原盐湖群是世界四大盐湖卤水资源储藏4。死海海水的含盐达到35%,盐类总储量约在430亿吨以上5。大盐湖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3~5倍,蕴藏着约50亿吨富含钠、镁、钾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矿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0 年报告,全球已查明锂储量 2. 550 ×107吨,其中70%以上储藏在南美安第斯山盐湖群4。随着海水淡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浓缩海水副产不断攀升。截止 2010 年底,全球已建立15000 多座淡化工程,淡化海水总产量达 6640 万立方米/天6,浓缩海水排量大约与此相当。
沿海地下卤水和盐湖卤水是我国两大主要卤水资源。迄今为止,在我国北方沿海,已经发现了13处地下卤水矿藏,主要分布于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沿岸滨海平原区及黄河三角洲平原区,呈连续的平行海岸线的带状分布7。我国沿海地下卤水中蕴藏着丰富的溴素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8。我国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大盐湖区都分布有盐湖卤水资源,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盐湖有731个,察尔汗盐湖9和罗布泊10是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青海柴达木盆地的33个盐湖中,钾、锂、镁等无机盐总储量超过3780亿吨11。我国锂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79%的资源蕴藏在卤水中。
(二)山东沿海卤水资源现状
1.地下卤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山东沿海地区地下卤水资源得天独厚,储量居于全国首位,具有储量大、浓度高、分布集中、溴素含量高、易开采等特点。根据《山东省地下卤水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报告》,山东地下卤水矿床面积达3003平方公里、资源储量为80.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87亿立方米/年12。山东地下卤水浓度高,约为海水的3~6倍,介于7~17个波美度之间;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在黄河三角洲平原区、莱州湾南岸平原区和胶州湾港湾区,呈条带状分布。山东沿海地下卤水中溴素含量高,可达200~300 mg/L,是我国最大的富含溴素的优质资源,溴素蕴藏总量占全国90%以上,是继以色列、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溴素资源矿藏13。山东沿海卤水矿藏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矿体,其中80~100米深度的浅层矿体资源丰富,具有适合在当前技术与成本条件下进行产业化开采的优势14。
山东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分布图1.低浓度地下卤水分布带(5个波美度) 2.地下卤水分布界3.中浓度地下卤水分布带(12波美度) 4.咸淡水界 5.高浓度地下卤水分布带(15波美度)
2.过度开采导致卤水资源出现衰退现象
长期过度开采,导致山东沿海地下卤水浓度多年来呈现下降趋势。1958年开始,山东莱州湾地区开始建立规模化卤水利用盐场,盐化工产业大发展始于1986年。目前,卤水过度开发的矿区总面积达831.65平方公里,占山东地下卤水分布总面积的27.7%。比较严重的地区包括沾化县滨海、东营区王岗盐场一带、寿光市羊口镇—菜央子盐场—大家洼—央子镇—利渔盐场—灶户盐场一线以北等地区15。例如:广饶盐场在1959年建场时地下卤水浓度一般为10~13波美度,到2008年降至6~8波美度。据1993~2002年寒亭区央子盐场水质监测结果,10年来地下卤水矿化度、主要离子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矿化度降低了约37.5%,氯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含量分别降低了37.4%,37.2%和36.8%。
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尽管省盐务局、潍坊市等多级部门规定卤水资源开发必须遵循溴盐联产,但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贯彻落实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溴素厂配套盐田建设落后、部分制溴企业没有配套盐场、盐田储卤规模小于溴素厂排卤量等问题,使盐田不能全部利用提溴后的尾水。二是原盐季节性生产和工业溴长年生产之间的矛盾造成卤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山东共生产原盐约2100万吨,溴素约13.5万吨。结合历史资料,生产1吨溴素平均需要用7波美度以上的卤水4500立方米,生产1吨原盐平均用7波美度以上的卤水16立方米15。照此标准,2013年生产原盐只用了3.36亿立方米卤水,生产溴素则用卤水6.7亿立方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原盐全部由提取溴素后的尾水生产,也只有3.36亿立方米卤水进行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只有50%,其余卤水直接提取溴素后空排入海。三是由于生产工艺水平的限制,低浓度卤水难以在溴素生产中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国内溴素生产最常用的是空气吹出法16,该法易于自动化控制、适于大规模生产,但对卤水浓度要求比较高,低浓度含溴卤水资源利用率低17。
掠夺性开采对地下卤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中、小型企业开发行为具有短期性、掠夺性。这部分企业对卤水资源开采最多,浪费最大,约占整个卤水开采的60%~70%。截至2010年,仅潍坊市小型盐场和溴素厂每年就需要1.4亿立方米卤水,实际抽取 4.2亿立方米,其中有2.8亿立方米的卤水白白浪费,日排量高达80万立方米。浪费的资源若充分利用,可制原盐1400万吨,价值20多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天有500万元的原盐流入大海18。
二、卤水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卤水化工产业基本情况
国外卤水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初期是利用盐湖资源生产1~2种产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产业链不断拉长19。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利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工艺手段和设备将卤水中的化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高值化开发的化工产业。美国大盐湖矿物化学公司是世界最早综合利用卤水资源的大型企业之一,拥有钾盐、硫酸钠、氯化锂、硼砂、溴素等产品线,产品种类超过70种20。智利化学矿业公司2008 年碳酸锂生产能力达42000 吨,占世界市场的 31%4。以色列化工集团依托死海卤水资源,已形成年产10万吨溴素、350万吨钾肥的生产能力。美国科聚亚公司、雅宝公司21和以色列化工集团是全球三个最具规模的溴素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合计溴素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60% 以上13。
我国卤水化工产业目前主要涉及氯、溴、锂、钠、钾、镁等元素的提取与加工,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主要产品已达50多个。在莱州湾地区,以沿海地下卤水资源为支撑,已经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两碱产业和特色鲜明的溴素提取与深加工产业22。在我国西部,以察尔汗盐湖和罗布泊盐湖卤水为主要原料,建立了500万吨氯化钾/年和200万吨硫酸钾/年的生产能力,解决了我国钾肥主要依赖进口的严峻局面9。近年来, 氯酸钠、金属钠、锂、硼等卤水精细化工新兴产业链条发展也比较迅速,成为卤水产业新的增长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卤水化工产业还存在耗盐比例过大(消耗了原盐产量的80%以上)、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 1900万吨)23、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24(如美国达51%,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等差距。
(二)山东卤水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1.卤水化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山东卤水化工产业的主体是两碱、一盐、一溴以及卤水精细化工产业,其中盐、两碱产量均为世界之最,原盐生产规模占全国的1/3,对全国基础化工原料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25。截至到2009年,全省盐田总面积达2120 平方公里26,主要有莱州盐田、昌邑(廒里)盐田、灶户盐田、寒亭盐田、岔河盐田、羊口盐田、菜央子盐田、广饶盐田、沾化盐田和埕口盐田等。山东卤水化工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生产纯碱,受限于科技水平,钾、镁、硼、锂等元素尚未开展产业化开发。上世纪90年代末,莱州湾畔的一些企业普遍开展了溴盐联产,并开展了利用卤水资源进行对虾、梭子蟹等海产品养殖的研究,卤水资源综合利用初现端倪。本世纪初到现在,相关企业先后采用先进技术开展了钾、镁等元素的提取和利用,开发了溴系阻燃剂和药物中间体等高值化产品,卤水化工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目前,以卤水化工为主体的海洋化工产业已经成为山东海洋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产值达663.3亿元。卤水化工产业最集中的地区是潍坊市,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卤水化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销售收入680亿元,增长4.4%。
2.卤水化工产业链条特色鲜明
山东卤水化工产业链主要包括盐化工产业链和溴素提取与深加工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包括氯酸钠、纯碱、氯化铵、烧碱、盐酸、氯气、氢气和金属钠等产品。溴素深加工产业链主要包括溴素、溴系阻燃剂、医药中间体等。其中溴系阻燃剂年产50万吨以上,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环保清洗剂溴丙烷年产5万吨以上,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
卤水化工产业发展最集中的潍坊市主要有阻燃剂及阻燃材料、纯碱、烧碱、医药、农药中间体及原料药、金属钠等重点产品。该市规模以上企业2011年生产原盐1515万吨、溴素8万吨、纯碱400万吨、烧碱90万吨、金属钠2万吨;代表性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5万吨、四溴双酚A4万吨、磷系阻燃剂2万吨;溴系医药、农药中间体及原料药22万吨、氯系中间体30万吨、原料药2万吨。其中,山东海化集团溴素产量居全国第1位;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的溴系阻燃剂、溴系中间体产量居全国第1位;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TMB、TMP产量居全国第1位。此外,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金属钠15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位居全国第3位;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氯化聚乙烯、ADC发泡剂等产品生产技术和装备居世界最先进水平。
盐化工产业链
溴化工产业链
3.区域发展优势、产业集聚特点明显
山东卤水化工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莱州湾南岸的卤水富集区,以潍坊为中心,辐射东营、滨州和莱州等,具有显著的区域优势。其中潍坊滨海、寿光等地开发程度比较高,无棣—沾化、垦利、东营等地近年来刚刚进入开发阶段。胶州湾地下卤水蕴藏地大多被规划为工业园区,卤水资源尚未被开采。山东卤水化工产业集聚多属于指向性集聚,伴随着卤水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生产相同产品或类似产品的不同等级规模的企业,或者生产它们上下游产品的企业,逐渐呈现出集中连片布局的特征,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8。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辐射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在地区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7。潍坊海洋化工产业生态园区、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棣—沾化—滨城盐化工业园区、侯镇海洋化工园区、羊口渤海化工园等一批特色海洋化工园区成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加速器。
4.支撑技术发展迅速、产业支撑底蕴已现雏形
为应对卤水产业大发展产生的资源、产能、环境等问题,国家、省、市多级政府布局,以企业主体,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拥有涉及卤水化工产业开发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拥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2家,其中“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示范联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3家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2家院士科研工作站、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3个“泰山学者”专家岗位。
一批涉及提升地下卤水资源开发能力、增大资源量和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发展了潮间带地下卤水等新型卤水资源勘探与开发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开发了低浓度溴素的工业化提取技术,为低浓度地下卤水资源充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发出高附加值溴系中间体和先进阻燃剂开发技术,显著提升了溴系海洋化工产业整体水平。
三、山东卤水化工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土地矛盾突出,结构调整压力大
城市化、工业化等现代发展体系的扩张,导致山东盐田面积难以保持原有规模,成为制约原盐产能的主要因素。莱州湾畔广袤的盐场是传统盐业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大量挤占盐田。尽管部分盐田在被挤占后会得到相应的置换补充,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通过货币形式补偿,盐田无法得到实质替换。至2009年底,全省盐田面积已减少18万亩,产能减少240万吨。
与此同时,与卤水产业有关的管理机构条块分割,造成产业缺乏宏观规划指导,不利于产业的综合管理。与卤水产业相关的教育、研究机构被弱化甚至撤销、合并,山东原有的盐校等教育机构经改制后成为轻工学校,部分院校原有的盐化工学科规模逐年萎缩甚至被撤销,盐化工技术教育薄弱,难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熟练能干的技术从业人员。由于地域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工作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有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产品停留在原料型、中间体型,附加值亟待提升
山东卤水产业以原料输出型为主的产业特征未得到根本改变,主要产品依旧是工业原盐与溴素原料13。山东地下卤水资源主要用于提取原盐和溴素,部分用于提取氯化镁和氯化钾,开发利用方式有卤水→溴素→原盐、卤水→溴素→原盐→苦卤回收→盐化工产品等。尽管药物中间体、金属钠等精细化工产品在拉长山东卤水化工产业链、推动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整体而言,山东卤水产业还属于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外延扩大型经济,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产业仍然处于低层次的水平,竞争力还不强。
目前,国外盐及溴的主要深加工产品已达200种以上,国内江、浙一带也达50多种,而山东成规模的深加工产品还只停留在3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是盐、纯碱、烧碱、溴素以及以溴素为原料的溴系阻燃剂和中间体,其中两碱类产品在全国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山东盐业生产效率低下,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公路化雪、畜牧、水处理、洗浴用盐、高纯度工业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从数量、品种、质量等各方面还没有拓展和满足市场需求,液体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卤水化工的深加工系列产品,如钾镁肥、阻燃剂、农药、医药中间体等在卤水产业产能中所占的比较很小。在苦卤的深加工领域,还基本延续着氯化钾、氯化镁、元明粉、溴素的简单生产模式,苦卤的综合利用率仅为7%,产品的附加值也普遍偏低。
(三)粗放型生产方式成为产业提升的桎梏
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山东卤水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矛盾日渐突出。一是传统的卤水产业模式依赖于盐田面积,即使保持盐田面积不减少,也无法保证提溴尾水的综合利用。随着现有盐田面积不断萎缩,必然会对山东盐产量造成冲击,也不利于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传统的卤水制盐对气候有严重依赖性,只能在光照好、降水少的季节晒盐,生产安排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难以和溴素的生产在时间上实现充分衔接,无法实现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三是传统的卤水产业基于优质的浅层卤水资源,随着资源品质的下降、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四是生产工艺落后,依赖于密集型劳动生产。山东卤水产业工业化、信息化、自动化集成程度低,主要依靠当地廉价的劳动力,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逝,人力资源的成本将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亟需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四)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日益严峻
粗放型的卤水产业发展模式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一是浅层卤水超采导致卤水倒灌。为追求原盐和溴素产量,部分地区卤水开采量没有节制,大量的掠夺性开采,导致淡水水位下降,水头压力减小,打破了咸淡水的动态平衡,形成卤水倒灌、土壤盐渍化28。二是化工排放的气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包括人体毒性、生态毒性、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等。三是化工企业水质污染。卤水化工企业每年产生数十万吨的废液,大多没有经过综合利用,而是通过自然荒沟与河道空排入海,造成近海污染严重,莱州湾水质污染已连续多年严重超标。四是白泥污染成为纯碱企业的重要负担。氨碱法纯碱蒸氨工艺中产生大量的废液,经压滤后产生大量碱渣(俗称白泥),目前还无法大规模处理,只能自然堆放或者直接排海29。长期堆放的白泥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表面风化易产生扬尘污染;白泥排海则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沉积以后还有可能危及航道安全。
四、发展建议
(一)创造绿色盐业发展模式
发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引领作用,打造运行管理、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支持管理三大创新模式。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核心,立足国际卤水化工发展的技术前沿,通过创建行业技术平台、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市场信息交流,着力打造集约化、工厂化、循环型的绿色盐业发展新模式。
发挥“卤盟”矩阵式运行管理模式优势,有效整合卤水精细化工领域的主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利益为基础,促进各方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形成推动卤水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多方合力。发挥“卤盟”卤水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卤慧谷建设对卤水高新产业升级转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的快速聚集,加快卤水高技术企业的集群发展、集约运营。孵化基地建设还可形成国家、省级等各类项目的承接载体,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的集中实施和集成支持。发挥“卤盟”服务支持管理创新模式的作用,拓宽服务领域,保障产业发展。根据卤水精细化工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强科技信息服务、创新资源集成共享、金融服务等;强化桥梁功能,有效衔接卤水企业的合理需求与政府宏观意图和经济政策。发挥分盟作用,以更合理、简洁的方式搭建盟内同行业的沟通平台,建立更加迅捷、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分盟建设、专题研究,制定针对性战略规划,推动卤水化工各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
(二)开发新型卤水资源
针对浅层优质卤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现状,加强莱州湾地区成卤机制研究和深层卤水开发技术研究,为卤水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一是开展卤水成卤机制研究,并据此做好调剂与时差调节,因地制宜的加强地下卤水补充,并制定卤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规划。二是开展新型卤水资源开采技术研究。通过开展深层地下卤水开采技术研究,提升深层卤水资源开发能力;集成石油与卤水开采技术,结合山东海岸带及近海石油开采现状,将采油同时采出的卤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三是拓展潮间带等卤水资源开发新区域。针对潮间带卤水资源储量高、未开发的特点,发展潮间带卤水开采利用技术,推进潮间带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四是加强卤水资源的勘探普查工作,对山东沿岸的卤水资源进行普查。
(三)拓展精细化、高端化产业链条
充分考虑资源的消耗压力,在溴素和原盐产能不再增加的前提下发展精细化、高端化、深层次产品链条。一是瞄准国际标准,发展我国紧缺的环境友好型高分子阻燃剂及材料,形成溴系阻燃剂、阻燃母粒、阻燃材料等高端溴系阻燃产业链。开发镁系环保阻燃剂等产品,促进镁的高值化利用。二是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发展生产规模小、利润高的溴系有机中间体,加快建设溴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产业链,发展丙溴磷、溴菌清、溴硝醇、溴氰菊酯、苯扎溴铵等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溴系农药。三是以开发高纯度、高附加值无机溴化学品为重点,适度发展溴素—溴化氢—无机溴化学品产业链。四是开发金属钠—高纯钠—钠硫电池以及金属钠—高纯钠—晶硅产业链,使卤水化工延伸至新能源领域。五是推进氯系深加工产品开发,发展氯气—氯系中间体—氯氟中间体—原料药产业链。
(四)发展“循环利用”型产业模式
突出卤水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推动盐化工、溴化工、苦卤化工系列、精细化工系列产业链的融合,注重节能减排与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统一,减少资源浪费。一是发展“一水多用”模式,囊括养殖、吹溴、晒盐、衍生资源利用、水银行等多级产业链环节,实现海水和卤水中有用成分的多次利用,减少排废,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二是发展苦卤与废弃物利用技术,提取苦卤中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等有价值的无机化合物。发展两碱废液与碱渣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废弃物开发新型制冷剂、干燥剂及建筑工程材料等,真正实现“吃干榨净”。三是探索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注重偏向生态工业的化工装备升级改造,做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
(五)发展复合化、多元化、宽领域的产业集群
进一步拓展完善行业间、企业间、产品链条间、供销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耦合关联网,打造复合化、多元化、宽领域的卤水产业集群。一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引导,搞好区域规划设计,建设产业关联、功能完善的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园区内各企业间的大循环。二是根据产品的上下游关系,积极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对企业自身无法消化的资源或产品,通过产业链接的方式,寻找下游的利用者或者分解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卤水资源。三是搞好产业整合,建立产业链接关系。在相关产业链条上,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纵向闭合整合成联合企业,便于对物流、能流、环境管理等进行相应协调,有效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关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或重组实现整合来延伸卤水化工产业链,提高各企业的综合效益。四是积极探索不同卤水产业的联营发展问题,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获利能力。参考文献
1 韩有松 沿海地下咸水资源利用与海洋产业持续发展战略 海洋信息 1997(9):27-28
2 马振民,雒芸芸,侯玉松 深层卤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7(4):332-335
3 Lyday,P.A. Bromine in U.S.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s Yearbook [M]. 2000.15.1-15.10
4 宋彭生,李武,孙柏 新世纪南美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盐湖研究 2011,19(2):43-58
5 Arie Nissenbaum The Dead Sea — an economic resource for 10000 years Hydrobiologia 1993,267(1-3):127-141
6 杜攀 影响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 2013
7 姚菁,于洪军,王树昆,马龙 我国环渤海地区地下卤水分布及其综合利用 海岸工程 2006 第25卷增刊 63-68
8 林耀庭 我国卤水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中国地质 2000(10):42-44
9 王石军 察尔汗盐湖钾镁盐矿床可采储量特征及其开采探讨 IM&P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5(1):30-32
10 袁瑞强,程芳琴 我国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探讨 盐湖研究 2008,16(1):67-72
11 马培华 科学开发我国的盐湖资源 化学进展 2009,21(11):2350-2357
12 啜云香 山东卤水资源沿海岸带展布 地质勘查导报 2010年2月25日第002版
13 陈向楠,王海增 溴素资源与产业发展分析 盐业与化工 2013,42(6):4-7
14 王小刚,史健,张震宇 山东省浅层地下卤水资源浅析 科技信息 2014(11):263-264
15 冯守涛,谭现锋,刘刚 山东省地下卤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山东国土资源 2013(29):69-73
16 余疆江,郑绵平,伍倩,乜贞,卜令忠 卤水溴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2013,33(4):47-51
17 张力军,王薇,王修林 溴素生产技术及溴系列产品的开发 海洋科学 1998,(5):20-22
18 宋建斌 黄河三角洲海洋化工产业集聚研究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1(12):17-21
19 黄西平 国内外盐湖(地下)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综述 海洋技术 2002,21(4):67-72
20 王梦飞,曹尔励,程荫东 美国大盐湖矿物和化学公司生产概况 无机盐工业 1993(2):26-27
21 郭如新 美国溴产品近况和前景 盐湖研究 2006,14(1):66-72
22 Salazar K,Mcnutt M K.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2[R]U.S.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and U.S.Geological Survey
23 孙丰阁 我国盐化工产业发展分析 化学工业 2008(26):1-8
24 任必锐 我国液体盐发展前景浅谈 中国井矿盐 2013(44):11-14
25 杨瑾,李蕊 山东海盐资源及盐化工发展研究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9):101-104
26 陆效平,金志丰,李京涛 我国东部沿海盐田利用现状与土地整治为耕地潜力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3,25(6):97-102
27 潍坊市卤水产业调整和发展规划 2011
28 刘菲菲,赵全升,徐颖 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卤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12):5508-5509
29 管延波 莱州湾南岸滨海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