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发力“科技供给侧” 提高创新供给能力

互联网 2017-02-14 23:37:06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科技人才」发力“科技供给侧”提高创新供给能力。

2017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重点在提升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那么,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如何深化?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获悉,今年全省科技工作将充分调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强化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利用,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树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鲜明导向。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高新技术企业保险保费补贴、“小升高”补贴等普惠性政策的落实力度,构建省市联动的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和引导政策体系。建立科技、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切实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股权激励及技术入股所得税优惠、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提高对具有研发活动企业的精准服务能力。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构建社会化的政策服务体系。
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积极构建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立健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估体系,推动其增强公共研发、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服务手段,提高对创新型企业的源头培育能力。加强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建设,推进引导基金直投、科技板、科技融资风险补偿等科技金融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组织好中国创新创业山东赛区比赛,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快成长。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围绕全省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和大中小企业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支持措施,强化联盟在行业战略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向确定、技术标准制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山东省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全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科研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人员编制、收入分配等方面赋予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强化对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切实解决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中存在的政研不分、运行僵化、自主权不足等体制机制问题。
推进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扩大厅校合作试点范围,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领军人才培育、科研人员兼职创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政策的落地落实,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全面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发挥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杰出青年人才、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等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全方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探索科技创新团队培育的新机制。
完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对科技领军人才竞争性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支持机制,赋予领军人才更加充分的研发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权和知识产权归属权,为领军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更加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最大限度释放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工作室建设,完善科技领军人才荣誉制度。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更好发挥科技奖励对创新的激励作用。
制定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推动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强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在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核心作用。积极推荐在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施中涌现出的优秀科技人才进入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实现对人才的持续、稳定支持。
落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深入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科技创业类、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工程,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精准服务能力。
四是构建支撑能力强的创新平台体系。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全省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完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布局,建立健全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以创新支撑成效为导向的支持机制。
推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机制和建设模式的探索,按照政府引导、领军企业牵头、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批产业支撑目标明确、运行开放高效、资源整合能力强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提升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
围绕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生殖发育、皮肤、眼科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支持我省企业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发展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五是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加强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公用网建设,开展服务考核评价,完善根据共享绩效后补助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券对开放共享的促进作用。加强科技查新服务和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强化对全社会研发活动的服务。
六是统筹用好省内省外两种科技创新资源。深入开展科技合作,进一步拓展与以色列、荷兰、加拿大、德国等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领域,完善与乌克兰、印度、英国等国家有关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模式,着力健全合作机制、扩大合作规模和范围、深化合作内容,努力开拓科技合作新局面。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大力吸引外资研发机构和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
全面落实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合作协议,深化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的多方位合作,促进高水平技术和成果来我省转化。加快山东中科院创新协同中心建设,构建辐射全省的中科院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记者 高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