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体亿元」科技创新加速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互联网 2017-10-13 13:29:27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磁体亿元」科技创新加速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日前,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样机顺利通过检测。检测会上,中科院院士叶朝辉等专家认为,该磁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应用及医疗科研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该磁体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也标志着山东在超导磁体技术及其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力超导“3.0T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项目在研发中得到了省重点研发计划的大力支持,这也是近年来我省围绕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需求,组织实施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以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支撑的一个缩影。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领跑领域技术创新
不止在超导磁体技术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年来,在国家一些重大科技工程中,也频频出现“山东元素”。
今年5月份,我国首次试采海底可燃冰成功引发全球关注,而承担此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正是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山东制造”向世界彰显出“大国重器”实力。
此外,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8AT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建国以来中国汽车行业零部件唯一获批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东积极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凝练科技攻关方向和目标任务,着力突破集成电路、新药筛选、高端液压装备、陶瓷连续纤维材料等方面关键技术,加快在智能制造、脑科学、精准医学等领域进行超前部署,为我省未来在这些领域抢占制高点奠定了基础。
传统产业方面,围绕省政府确定的22个行业传统产业升级需求,精心设计技术攻关重点,重点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题,为船舶制造、钢铁及有色金属、轮胎、食品、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强力举措推动了重大创新成果的“批量”产出,“蓝鲸1号”、“3.0T超导磁体”、“盛瑞8AT”之外,还有大批技术和产品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如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天岳集团高品质半绝缘SiC衬底材料规模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垄断;青岛南车四方CRH380A高速动车等大批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行业技术领跑者。
此外,我省还高度重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培育,通过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重点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组织实施产业领域共性技术攻关等举措,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至目前,共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4家,其中国家级17家。此外,青岛数字家电、淄博新材料、东营石油装备、潍坊交通装备、济宁清洁能源等5个产业集群产值达到千亿规模,预计到“十三五”末,全省产值过千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将超过20个。

创新工程成效显著 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对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经济大省山东在全国“科技版图”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围绕海洋经济、粮食安全、信息安全、高端装备和大气污染防控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探索部署实施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先期组织实施的“透明海洋”、“小麦玉米双增产”、信息系统核心装备、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和大气污染防控等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其中,“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构建了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及海气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建成了全球—区域海洋—我国近海—山东沿海示范区数值模式预估预测系统;“小麦玉米双增产”科技示范工程培育出一批产量潜力较高的小麦玉米新品系(种);信息系统核心装备技术创新计划成功研制64路关键应用主机,研发了自主可控的金融数据分析工具及风险管理平台,成功应用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创新计划项目成功研制出RV(行星摆线齿轮)减速器轴承式一体化整机结构和加工工艺技术,打破了日本、德国和捷克等国家的技术垄断,迅速提高了我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大气污染防控技术创新及示范项目已在湿法高效脱硫、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湿式静电高效除尘等关键技术、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

重视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增强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创新源头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山东持续扩大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规模,加强对“非共识”研究和颠覆性创新的关注和支持,开展面向科学前沿的自由探索,取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投入基础研究经费超过10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资金由“十二五”初期的50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5亿元,2017年增加到2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我省自2012年开始与国家自然基金委启动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联合基金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基金启动以来,我省累计投入1亿元,进一步围绕海工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渔业等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攻关,形成海洋科研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研究储备,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我省还与企业共同设立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先导技术联合基金”,有效带动了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一系列举措让山东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承担实施国家973计划项目23项,经费约6亿元,973前期专项33项,经费1.29亿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7000项,经费40亿元,产出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38奖、省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159项。(记者 高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