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理念是「人才素质」
最近很多人关注人才理念是「人才素质」,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人才理念是「人才素质」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让学习坚持下去!
优秀公司的人才模型,基本可以概括为:Capacity(解难力)、Achievement(自驱力)、Relationship(关系力)。CAR,基本界定一个候选人的能力和动力。作者:郑云端,现任贝壳找房CHO
本文想讲一下人才理念与人才策略。在文章之前,先重温三个小故事。
1. 三个故事故事一:朱元璋创业团队
朱元璋创业之前,为郭子兴工作。当时朱元璋刚刚从财务转业务,四战四捷,团队达700人。绩效为S,潜力为万里驹。
朱元璋决定辞职创业,把七百人队伍归还郭子兴,仅从其中选出二十四人。
挑选比例三十比一,素质优良。其中包括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熟悉历史的人知道,这是大明高管团队的班底。其过程没有使用什么选拔工具和素质模型,也没有学历文凭可以参考。只能说朱元璋有火眼金睛。
故事二:大明军队职业化
朱元璋以二十四人的班底,迅速整合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并在短期内带领这支队伍,攻击并整编了一支两万人的队伍。
整编后,朱元璋并没有安抚这两万人,反而对他们进行了谴责。要求他们反思,为什么两万人的队伍会被三千人的队伍打败。答案是没有纪律和训练,要想成就事业,只有加强训练,建立严格的纪律。
这次改编,朱元璋的队伍终于和乌合之众拉开了距离,成为职业化的军队,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征战天下的事业。
故事三:朱德的崛起
南昌起义,无论是起义前还是起义中,核心领导成员中没有朱德。朱德真正发挥作用,是在这支队伍面临败局的时候。
1927年10月底,在天心圩,两万多人的南昌起义队伍,最后真正保存下来的,共计八百人。朱德这个最初“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的指挥者,在关键时刻向即将崩溃的队伍树立起坚定的信仰,保留了火种,也使朱德成为这支部队无可争议的领袖。
这八百人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基础,战斗力的核心。1955年授衔时,名列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之三的林彪、元帅之六的陈毅、名列十大将之首的粟裕,1927年10月都站在天心圩这八百人的队伍中。天心圩队伍人才密集度之高,可见一斑。
以上三个故事,应该可以总结以下三个观点:
一支队伍,一把手是灵魂。一支队伍,血性来自信念和纪律,或者说驱动力。核心队伍,在精不在多。然而最重要的观点是,以上队伍建设经验好像难以复制。2. 人才策略
2012年,华夏幸福行业排名第22名,刚刚A股上市,雄心勃勃。当时华夏幸福采用了一系列叠加的人才策略。
在人才构成策略上,注重保留“红色人才”,也就是公司嫡系员工,确保华夏幸福的文化传承。注重引进“黄色人才”,也就是本土地产企业养成的精英,迅速形成专业作战能力。注重培育“蓝色人才”的土壤,引进有全球视野的跨国企业精英,形成人才供应的未来曲线。以上三类人才保持“三三制”的比例。
在人才来源策略上,比较鲜明的有四个。
“F10策略”。原则上社会招聘只接收来自地产前10企业的候选人。不同来源的候选人,对于企业的“拉进”还是“拉退”有很大影响。
"科举策略”,就是住宅地产总经理,以万科的来源为主,注重系统体系建设。
“海归策略”,中海地产的候选人,是工程和成本合约专业的主要来源。
“HBR策略”,恒大(H)、碧桂园(B)、融创(R)的营销候选人,是营销专业的核心来源。
至于以上策略底层逻辑,也就不一一赘言了。
以上人才策略,都还是基于外部招聘的逻辑。但是一个长期重度依赖社会招聘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华夏幸福推动了“常青藤” “土豪计划”校园招聘策略,一个针对985院校,一个针对商学院。
校园招聘策略,是确保形成公司自己的人才供应链,在中长期成为公司人才梯队的中坚力量。
当然,无论是社会招聘还是校园招聘,执行质量是关键。很多公司都有校园招聘,但是在关键点上容易似是而非,热闹非凡,贻害长远。关于招聘运营质量,希望将来专题论述。
人才策略的表层,是人才选拔的技术和流程,本文不做展开。人才策略的底层,是人才观或者人才理念。
3. 人才理念“内部培养,内部晋升”是主要的通道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低谷就流向哪里优秀的人会吸引优秀的人人才是自我选拔的,不是培养出来的员工是成年人,职业生涯是员工自己的责任市场原则,人文精神校园招聘是核心人才通道人才理念,有时候是一种信仰。对于“见过”基业常青组织的人来说,因为见过,所以相信。对于“建过”成功组织的人来说,因为相信,所以建过。
人才理念第一条:人才的正循环。
成功的公司,以高标准的选拔和使用人才得以延续。一流的公司,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更生产人才。
所谓正循环,起点是人才的高标准,中点是产出的高效能,终点是人才的高回报。如果运营正确,起点和终点可以互换,互为因果,不分始终。团队的效能,则是团队正循环的检验标准。
人才正循环,看似简单,敢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组织并不多。实现正循环的组织,一定都是成功的。
人才理念第二条:人才是聪明的。
万科有一句话,“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低谷,就流向哪里”。
做财务的同学同样有一句话,“钱是聪明的,昼夜不息”。
人才是聪明的,毫无疑问。在2016年以前,地产行业是人才的谷地,人才供不应求。互联网行业,至今还是人才的谷地,尤其新兴的技术领域。
人才的价格,无论多么夸张,都是理性的,都和供求关系有关,还是符合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
人才的价格也和工作时长有关,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投行、和咨询公司,单位时长的收入也许并不突出。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总价合适,人才还是愿意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中国每一个“谷地行业”的闪电式发展,背后都是人才供应从严重供不应求、到供需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一个过程。每一个大型行业,一旦形成谷地,一般都能很快形成世界级的人才高地。
人才理念第三条:内部选拔。
“内部选拔”,其实对应的是“校园招聘”和“培养体系”。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宝洁公司应该是“内部选拔”贯彻最为彻底的规模组织。全球10万人,基本全部来自校园招聘。历任CEO及各级管理人员,全部是来自公司校园招聘。与之对应,宝洁也有规模组织中,最优质的“培训体系” “绩效体系” “选拔体系”。
四大和华为,也是非常重视校园招聘以及“内部选拔”的组织。如果选择校园招聘的专业人才,他们是好的人才来源。
“内部选拔”,适合有一定规模和行业稳定性的组织。也是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人才策略之一。初创组织、高度不确定行业,可能并不适合。
人才理念第四条:轻知识和经验,重素质能力和驱动力。
知识、经验、能力、动力,实际上是判断一个人的四个维度。
大家常说的,HR看简历只需要30秒,其实是因为简历看到的,主要是知识和经验。更粗暴一点说,其实HR看简历,只需要五秒就够了,无论是公司选拔还是商学院选拔。
面试,则主要是侧重能力模型和动力模型的识别。有经验的面试官,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在知识和经验上。因为这些容易过时,而且难以复制。而能力模型和动力模型,难以识别,更难以培养,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一旦选错,后果严重。
在传统公司中,能力模型和动力模型(价值观模型),通常是分开的。在新型公司中,这两个模型通常被合一了。例如阿里的“六脉神剑”,本质是“能力模型” “动力模型”(价值观模型)。
优秀公司的人才模型,基本可以概括为:Capacity(解难力)、Achievement(自驱力)、Relationship(关系力)。CAR,基本界定一个候选人的能力和动力。
测评和面试,都是为了有效识别候选人的能力模式和动力模式。
结束
郑云端,现任贝壳找房CHO
作者背景:主要经历
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任上市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任360任奇虎360公司高级副总裁;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顾问;2017年2月至今任贝壳找房CHO中国企业家学习社群
感谢关注,转载,评论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