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拼多多「拼多多新用户群体」

互联网 2023-02-15 21:09:5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00后拼多多「拼多多新用户群体」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00后拼多多「拼多多新用户群体」,希望能帮助到您。

年轻人返乡,95后“新新农人”崛起

近些年来,大城市已不再是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返乡创业的95后越来越多,他们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记录的田园牧歌生活,反而让城市白领感到十分羡慕。

年轻人返乡的原因各式各样,一个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召唤,想要回乡振兴经济;另一个是数字化已逐步填平大城市与小镇的鸿沟,95后喜欢的互联网职业已经没了地域限制;还有一个原因是在这些年轻人眼中,回乡搞农业并不是土气没“钱途”的,反而可以让自己大展身手,从上班族摇身一变为企业家。

根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过去两年,平台上“新新农人”的数量快速增长,2019年是29700人,2021年达到126000人,增长近10万人。其中00后占比超过16%。这些“新新农人”的学历一般较高,很多是大专、本科毕业,甚至还有海外留学背景,同时在自己的家乡,他们还有“农二代”“果二代”“批二代”的身份。

如果大家关注新闻,会看到很多95后“新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比如刘胡兰镇的李诗宣,他带领着当地上百名年轻人和十多家养殖屠宰工厂冲进了电商创业中,把当地的牛肉、猪肉和贡梨等特产销往了全国各地,实现了“一个亿小目标”。

再比如涌泉镇的陈凯,当他得知一个顾客来买橘子是为国家做实验,他立刻表示要捐赠橘子支持科研,还因为一句朴素的爱国发言“帮不了国家什么忙,遇到就想出点力”火爆出圈,迅速卖光了全村240万斤橘子。消费者亲切地称呼他为“橘子界的鸿星尔克”。

所以在很多95后“新新农人”眼中,从事农业是一个理想主义和商业现实可以兼得的选择,乡村生活可以同时容下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新新农人”和传统农业碰撞出新火花

信息和渠道是传统农业面前的两座大山,在过去,即使农村里产出了好产品,本地有限的市场也无法帮他们扩大销量,而城市里的消费者又无从得知,即使知道了想购买,也会存在产品运不出来,或者经过多道转手之后,运输、仓储、损耗成本增加的情况,失去价格优势。

在上海从事互联网行业的钱经纬回忆道:“我家人不太喜欢菜市场的鸡,觉得肉太柴,所以我们一般买的是农村土鸡,在前几年电商不发达的时候,如果想托朋友从农村买一只,大概要花1000块钱,一年下来钱包都瘪了不少。”

面对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提出,如果要改造传统农业,核心要素在于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的进步是需要有外力介入的。

“新新农人”就是外力之一,他们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对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具备更高的敏锐度,如果返乡投身农业建设,则可以将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传统的农业生产当中,实现技术下行。

比如厦门大学毕业的陈宗佑,他的父亲做了半辈子柚子生意,模式非常传统,一般是先大笔囤货,等到行情好时再抛售。但如果遇到柚子大丰收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就容易出现严重亏损。前两年陈宗佑适时接过了父亲的重担,通过电商平台为父亲打开了新销路,缓解了库存压力。

此后陈宗佑还和父亲一起建柚子分拣流水线,每日最多可以完成200万斤柚子的分拣任务,此外陈宗佑还把自己的“程序员”技能用在了仓库管理系统研发上,让入库明细、订单结算实现线上化管理。

除了提升效率,做好品控之外,“新新农人”还非常具有产地品牌意识,他们认为讲好创业故事,传达好品牌文化,才能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避免陷入无序的低价竞争中。而做好品牌的关键是进行供应链整合,让上游的供应链实现标准化、品牌化。

去年陈宗佑就跟合伙人高君贤一起,把“琯溪蜜柚”这一产地品牌打响了名声。而平日里大家购买的涌泉蜜橘、蒲江猕猴桃、宾川大蒜、洛川苹果、会理石榴等等,背后都有“新新农人”对于产地品牌建设的助推。

电商平台助推三农,都用了哪些招?

农业技术要进步,除了需要“新新农人”的帮助,还要借助于拼多多、阿里、京东和苏宁等电商平台对农村的深入布局,让农产品供应链能够优化升级,使农产品上行。

比如以农业起家的拼多多,近些年来就格外注重把资源、流量、技术往农业上倾斜。

许多“新新农人”选择在拼多多开店,就是看上它的“农地云拼”模式,这个模式可以通过“拼购”把消费者原本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度分散的需求,汇聚成相对集中的订单,进而提升农产品销量。

此外,拼多多还搭建电商运营课程,试图培养更多的新农人和“新新农人”。另外还举办了两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邀请世界各地的团队参加,孵化出了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项目。

根据近期拼多多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我们发现从去年开始,拼多多已经在营销端做“减法”,四季度营销费用同比下降23%。同时在研发端做“加法”,2021年全年研发费用达到89.926亿元,同比增长30%。

而这部分增长的研发费用,主要用于设立“百亿农研专项”。

在拼多多一系列的布局下,“新新农人”在平台上的销路变得畅通起来。根据拼多多历年的财报,2018年平台的农副产品交易总额达到653亿,2019年翻番,2020年再次翻倍达到2700亿。

截至2021年12月初,拼多多平台上单品销量超10万单的农产品已达到6000多款,同比增长43%,单品销量超100万单的农产品达到50多款。

在各大电商平台加持下,三农的综合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我们依然要意识到,目前我国的农业数字化程度还远远不够。

很多欧美发达市场已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物联网设备和智慧大棚等农业技术,而国内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未来这些大平台除了要帮助新农人和“新新农人”实现农产品在线销售,打通物流之外,或许还得介入农产品种植端的变革,进一步填补农业数字化的空白。

就比如前文提到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平台需要将比赛的技术成果,最终转化为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让技术真正“下乡”,在田间地头得到应用实践。

但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漫长的,拼多多CEO陈磊近期就说道:“回首我们在农业方面的努力,我们对其中的积极作用感到欣喜,但农业数字化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希望在这些大企业的带领下,农业生产工业化、标准化可以早日实现,同时也希望消费者通过各个电商平台,购买到更加稳定、优质、可溯源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