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外贸形势「中国外贸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如今的外贸形势「中国外贸连续三个月正增长」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如今的外贸形势「中国外贸连续三个月正增长」,希望能帮助到您。
今年稳外贸任务的完成可以预期,最后四个月仍然比较关键。在外需波动和WTO下调全球外贸预期的情况下,中国稳外贸工作不松劲
文 | 《财经》记者 张寒
编辑 | 王延春
9月5日的政策吹风会上,针对外贸面临的风险、挑战,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方面等四方面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
在国内疫情反复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之下,中国出口表现屡超预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架重要“马车”。
根据海关总署9月7日的统计数据,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7.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其中,出口15.48万亿元,增长14.2%;进口11.82万亿元,增长5.2%。按美元计价,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4.19万亿美元,增长9.5%。其中,出口2.38万亿美元,增长13.5%;进口1.81万亿美元,增长4.6%。
从贸易类别看,一般贸易进出口两位数增长、比重提升。前8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7.55万亿元,增长14.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64.3%,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96万亿元,增长20.1%;进口7.59万亿元,增长7%。
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5.48万亿元,增长3.5%,占20.1%。其中,出口3.46万亿元,增长5.1%;进口2.02万亿元,增长0.9%。此外,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33万亿元,增长9%。其中,出口1.26万亿元,增长13.7%;进口2.07万亿元,增长6.3%。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对《财经》记者分析,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实现了双位数的高速增长,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趋弱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同时,一般贸易增速高于平均增速,说明外贸结构改善,也说明中国外贸企业占据的利润份额有所提升。
此外,刘春生认为,进出口数据显示,保税物流对于外贸的促进作用增大,说明中国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保税物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沿线贸易保持双位数的高增长,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了红利期和收获期,对中国经济和沿线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利。
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外贸增速依然承压。八月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拐点或已显现。中泰证券研报观点称,八月出口增速较7月有所回落,一方面,去年同期基数抬升明显,高基数效应压制出口增速;另一方面,海外经济放缓,因疫情积压的交货订单或已出清,难以支撑外需维持高位。“往后看,9月全国疫情多点暴发,对生产和物流的扰动仍将继续,同时,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收紧对需求的影响持续显现。出口高增速的拐点可能已经出现。”
八月单月进出口增速趋缓从八月当月的数据来看,中国进出口总值3.71万亿元,增长8.6%。其中,出口2.12万亿元,增长11.8%;进口1.59万亿元,增长4.6%。按美元计价,八月中国进出口总值5504.5亿美元,增长4.1%。其中,出口3149.2亿美元,增长7.1%;进口2355.3亿美元,增长0.3%。
分国别来看,中国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前8个月,东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09万亿元,增长1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75万亿元,增长9.5%,占13.7%。美国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3.35万亿元,增长10.1%,占12.3%。韩国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1.6万亿元,增长7.8%,占5.9%。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77万亿元,增长20.2%。其中,出口4.96万亿元,增长20.4%;进口3.81万亿元,增长20%。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财经》记者,单看八月外贸数据,当月增速放缓,但是这一态势其实在今年年初已有预判,去年下半年外贸增速有下降苗头,此后政府也出台了一些跨周期稳外贸的政策。总体来看,今年稳外贸任务的完成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最后的四个月仍然比较关键。在外需波动和WTO下调全球外贸预期的情况之下,中国稳外贸工作不能松劲。
多家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指出,八月出口低于市场预期,主因包括发达经济体加速紧缩开始抑制消费需求、短期全球能源供给压力减轻加快海外工业生产恢复、广深散发疫情再度扰动生产等。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认为,八月中国出口(美元计价)同比大幅下行10.9pct至7.1%,低于预期(14.9%)。进口同比回落2pct至0.3%,亦低于预期(1.7%),内需偏弱的同时国内产业链进口替代亦持续进行。
根据广发证券测算,从主要出口地来看,中国对美出口回落最为明显,同比从前值的11.0%回落至-3.8%;对欧出口亦增速回落,但同比仍有11.1%,可能和欧洲的能源短缺有关。对东盟出口同比依然高达25.1%,进一步起到了缓冲垫作用。如果不含对东盟出口,则出口单月同比只有4.4%。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上游产品出口金额涨幅较高。其中粮食出口同比增长43.6%,成品油增长134.2%,稀土增长80.8%,钢材增长32.6%,铝增长21.1%。不过上游产品占中国出口的总体比重并不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出口影响小于进口。
同时,随着国内疫情和外部需求的扰动,八月出口环比回落,但是侧面体现出供给韧性。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指出,八月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全国新增确诊人数自八月起呈现出平台式上行特征,年初疫情导致内供受挫拖累出口积累了应对经验,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披露,在常态化核酸检测全面应用下,各港口积极应对保障物流供应畅通,重点港口外贸吞吐量保持韧性,并未出现3月的显著负增长。
今年前8个月,贸易顺差3.66万亿元,扩大58.2%;按美元计价,贸易顺差5605.2亿美元,扩大56.7%。八月,贸易顺差5359.1亿元,扩大40.4%;按美元计价,贸易顺差793.9亿美元,扩大34.1%。
温彬指出,八月贸易顺差793.9亿美元,较7月顺差额下降218.77亿美元,但同比扩大34.1%。尽管八月货物贸易顺差环比下降,但同比增速很高,从绝对值来看单月接近800亿美元的顺差依旧是高水平的(历史上单月超800亿美元顺差的只有五次)。
李超认为,在海外流动性收紧叠加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供给的相对优势有助于稳定出口,整体上维持了贸易顺差处于较高水平,经常项目顺差较多,一方面有助于对冲资本流出、汇率贬值压力,稳定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另一方面,也将对名义GDP带来积极支撑,稳定外向型就业。
刘春生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年七月贸易顺差创下新高,到了八月,顺差保持高速增长,说明贸易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国内经济减速的背景下,顺差扩大符合经济规律。但是顺差如果持续过大,也可能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带来贸易摩擦。
在进口方面,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前8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7.23亿吨,减少3.1%,进口均价每吨827.8元,下跌29.4%。同期,进口原油3.3亿吨,减少4.7%,进口均价每吨4792.1元,上涨56.8%;煤1.68亿吨,减少14.9%,进口均价每吨1021.3元,上涨81.2%;天然气7104.5万吨,减少10.2%,进口均价每吨3882.2元,上涨61.6%;大豆6132.9万吨,减少8.6%,进口均价每吨4354.5元,上涨25.6%;初级形状的塑料1993.3万吨,减少12.9%,进口均价每吨1.26万元,上涨11.6%;成品油1510.4万吨,减少15.9%,进口均价每吨5338.3元,上涨39.9%。此外,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390.3万吨,增加8.1%,进口均价每吨6.4万元,上涨6.4%。同期,进口机电产品4.56万亿元,下降3.9%。其中,集成电路1.81万亿元,增长3.1%;汽车(包括底盘)2405.6亿元,增长0.7%。
张建平分析指出,国内市场的进口需求受到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对于贸易中间品、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也受到影响。能源进口要看价格,目前石油价格有所下调,有利于扩大进口,消费品进口取决于国内收入增长,仍有一定压力。
申万宏源研报分析,大宗工业品进口明显改善,扭转了7月受此前疫情影响的暂时性走低,加工贸易相关产业链进口替代持续压低整体进口增速。大宗商品进口方面,原油进口量同比小幅回升0.1pct至-9.4%,铁矿砂三年平均增速回升0.4个百分点至0.5%,铜矿砂也大幅上行。与加工贸易直接相关的机电产品进口则继续呈现出进口替代因素,汽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进口三年平均增速均趋回落。
外贸后市是否乐观?近年来,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势头持续向好。此次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同样显示,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
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3.68万亿元,增长14.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0.1%,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3万亿元,增长20.2%,占出口总值的60%;进口4.38万亿元,增长5%,占进口总值的37.1%。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17万亿元,增长2.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3.6%。国有企业进出口4.4万亿元,增长15.1%,占外贸总值的16.1%。
此外,前8个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8.75万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6.5%。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05万亿元,增长3.5%;手机5553.9亿元,增长4.2%;汽车2168亿元,增长57.6%。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81万亿元,增长14.1%,占18.1%。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7721.9亿元,增长12.8%;纺织品6656亿元,增长10.8%;塑料制品4629.9亿元,增长15.1%。此外,出口钢材4622.5万吨,减少3.9%;成品油2981.6万吨,减少33.5%;肥料1413万吨,减少37.9%。
多位受访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和机电产品出口,是中国外贸领域最为突出的亮点。
张建平对《财经》记者指出,中国的机电产品,例如中高端的液晶电视,出口增长势头非常好。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出口产品带动作用强,意味着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国家之一,叠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积累,已经成为拉动国内外贸易发展的关键支撑。
“中国外贸还需持续转型升级,通过跨境电商、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克服传统贸易的不便之处,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般外贸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拓展和挖掘更多国家的市场潜力,用好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平台和包括RCEP在内的自贸协定,进而降成本、提效率。”张建平说。
刘春生建议,机电产品和新能源车的出口暴涨是中国企业多年来的耕耘,不是一朝一夕干成的。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国外逐步打开。如何实施弯道超车战略,让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开疆拓土,把传统的优势转化为品牌影响力乃至于文化的影响力,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然而,中国外贸的隐忧仍然存在。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从主要出口产品来看,鞋靴、钢材、集成电路的出口价格同比增速皆有所下滑。结构拆分中的亮点难以对冲大部分商品出口增速的下滑。去年同期由于东南亚疫情带来的出口转移订单造成了去年同期的高基数,而今年八月这种出口转移订单效应不再,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同比增3%(7月为19%),增速下滑较多。这也能从八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速上升中得到一定印证。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速也皆有所下滑,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家电出口同比分别为-7%、-17%、-17%(7月为3%、-5%、-8%)。虽然汽车出口仍然保持高增速,同比增65%(7月为64%),但是汽车类配件出口增速下滑。
申万宏源研报提醒,八月机电产品同比回落幅度也较大,其中近年来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汽车持续贡献增量支撑,船舶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出口也继续走强。但产能更集中于广深的电子产业链出口增速仍在走弱,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亦大幅下跌。
温彬表示,在出口增速回落较大的产品中,一部分是传统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回落,主要源于外部需求回落。其中,家用电器出口同比下降16.5%,灯具下降12.6%,家具下降12.7%,玩具增长2.2%但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另一部分是技术敏感性的机电产品,受欧美国家技术限制导致增速回落。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下降17.3%,液晶产品下降11.3%。
近期,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先后出台。在9月5日的政策吹风会上,针对外贸面临的风险、挑战,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方面等四方面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
展望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义告诉《财经》记者,预计中国外贸的高增长态势难以持续,从供给面看,疫情防控对生产的影响依然很大。需求面看,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唯一的优势在于中国的通货膨胀控制得好,与国外高通胀相比,形成了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进口低迷反映了国内经济的疲软,提振国内生产的信心依然是重点。
刘春生则认为,中国外贸韧性一直都在,越南、印度等国家要想取代中国尚需时日,也给中国的产业转型留出了宝贵的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