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特色案例「几个抓手」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精准扶贫特色案例「几个抓手」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精准扶贫特色案例「几个抓手」,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8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三年来,南粤乡村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广东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特别推出【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专栏,展现广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可落地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各地在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三农”战线新的更大贡献。
珠海市紧抓产业扶贫“牛鼻子”,针对扶贫地区贫困村、贫困户内生动力缺乏、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难以跟市场对接等制约因素,通过整合资源、建立产业基地、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及强化市场对接,以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创新形成“搭平台、建基地、联市场”产业扶贫新机制,为全省全国跨区合作式产业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子。累计建成初具规模的扶贫产业基地433个,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7049人持续稳定增收。珠海市“搭平台、建基地、联市场”产业扶贫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在全国交流推广。
珠海市帮扶茂名市建设的产业扶贫项目:高州市镇江镇江口村火龙果种植基地。
(一)搭平台,引导和整合帮扶资源,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搭建整合帮扶方和被帮扶方资源的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珠海市场、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及社会资源的优势,积极推动被帮扶地区农业资源整合,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立足当地特点建设产业基地,促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向企业或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的集体经营转变,实现当地优势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搭建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产业帮扶的链接平台。市财政每年安排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引导704家企业、38219万元社会资金到211个村投资发展特色产业,引导456家企业参与销售或运营扶贫地区特色农产品。三是搭建贫困户自主发展脱贫攻坚的服务平台。实施“一户多法”,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都有参与集体项目和自主发展的个体项目,实现增收脱贫。
信宜市金垌环球村百香果种植基地。
(二)建基地,提高农户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一是扶持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当地种养大户,带动广大农户成立种养合作社,同时帮助贫困户入股,共同建设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引导基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制定激励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生产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基地为载体,推动贫困村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引导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三是以多方利益联结提升组织化程度。围绕扶贫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契约搭建起包括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地企业等在内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两者的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提高被帮扶地的产业组织化程度。18个扶贫产业基地签约成为珠海市“菜篮子”稳供基地,实现贫困户脱贫、企业受益、珠海市民受益等多方共赢。
阳春市陂面镇南河村“光伏 农业”产业模式。
(三)联市场,促进生产和市场对接,实现市场化运作。一是建设实体市场,把扶贫地区农产品引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在珠海市中心建设运营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的扶贫专业市场,引进对口帮扶地区龙头企业进场经营,集中展销扶贫地区特优农产品。与物流企业等开展业务合作,在珠海香洲主城区设立一批对口扶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连锁经营服务点,打通扶贫农副产品进社区最后一公里。二是建设网上市场,提供线上线下销售服务。组织发动电商企业与扶贫产业基地对接,在每个贫困村设立电商服务点,加快打通扶贫产品产销渠道,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和社会主体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让手机成为广大贫困农户的“新农具”。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培育扶贫产品消费群体。2016年以来珠海先后举办各类或参加省各类对口扶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展示会、网销会、直播带货等50多场次,引导300多家企业参与销售或运营扶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尤其是2019年以来,珠海积极破解扶贫产品销售难问题,出台消费扶贫政策,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着力促进扶贫产品产销对接,引导企业924家参与消费扶贫,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举办消费扶贫产销对接1028次,签订消费扶贫购销协议1181份,实现对口扶贫地区扶贫产品销售额约7.42亿元。
阳春市双窖镇双窖村火龙果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