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中国小康」

互联网 2023-02-25 13:13:1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浙江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中国小康」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浙江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中国小康」,希望能帮助到您。

浙江省会杭州。 王刚 摄

浙江省会杭州。 王刚 摄

中新网杭州11月3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前三季度浙江经济运行情况近日发布,不出外界所料,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继续以两位数速度增长,达11%。

这已是种新常态。过去五年,该省数字经济总量从10940亿元增至26694亿元,占GDP比重为43.3%,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跻身数字经济发展前沿省份。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如此表现无疑为浙江参与地方竞合、率先全国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添上了重要砝码。

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浙江因何成为“潮流玩家”?

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 王逸飞 摄

创新与融合之路

从低小散的块状经济,到“高大上”的数字经济,“创新”与“融合”是浙江撕下旧标签的关键。

发展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事关成败。浙江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突出创新为引领,努力在科技攻关和数字产业培育壮大上下功夫,以不断提升数字产业规模和能级。

不久前,之江实验室发布中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其包含792颗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神经元规模系全球最大。

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机构之一,该实验室与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一道,组成了浙江正着力打造的四大省级实验室。

科技攻关方面,该省还实施数字经济重大专项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部署132项技术攻关项目,涌现了飞天2.0操作系统、含光800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成果。去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49137件。

以创新带动产业壮大,亦是浙江走出的成功路径。

“我们已研发出多款用于不同配送场景的无人机,基于AI算法等技术的云端调度平台也已成熟,配送全流程无人工干预。在产品研发和针对物流场景的运行上,拥有核心技术壁垒。”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迅蚁)联合创始人庾航说。

这家成立仅5年的企业正用创新构建大规模机器人运力网络。其已拿到国内第一张城市内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牌照、开通国内首条无人机邮路、运营国内第一个商业化的无人机速运网络……

上述企业所在的杭州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为114平方公里,作为浙江的创新高地,截至2019年末这里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5379家。

通过实施百家数字骨干企业扶持行动,分层次开展“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雏鹰计划”等,浙江已拥有5个超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14家企业入选2019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

如互联网万物互联的特质,数字产业化在浙江也不断融通,激荡出产业数字化浪潮。

“我们的项目实现了制品质量提升7%、达到99%的同时,效率提升30%,综合能耗下降20%,人员减少50%。”中策橡胶常务副总裁张利民介绍。

该企业与阿里云合作建设了ET工业大脑——智能炼胶项目。其也是浙江较早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流程再造和生产云云模式创新的制造企业之一。

浙江坚持将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每年组织实施5000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目前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9.88万台,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14家,上云企业已超38.8万家。浙江还培育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8个,助推工业互联网进集群、进园区、进企业。

前三季度,浙江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44.5亿元,同比增长14.4%,创去年以来新高。

浙江一家企业内的生产设备。 王逸飞 摄

让数据成为基础设施

在浙江,城市数字化进程因涉及衣食住行,则让人更觉“烟火气”。

过去十年,浙江省会杭州最先用“移动支付之城”这样的城市数字化表现,让外界感受到新经济的弯道超车能力。而如今,让数据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城市基础设施,给浙江人带来的获得感具有了明显的普惠性特征。

“现在查社保信息,点击手机上的‘浙里办’就可以看到。以前每次有疑问,都要到行政服务中心跑一趟。”浙江丽水市民陈国生说。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契机,浙江提出打造“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以该省打造的“浙里办”APP为例,百姓办理公积金、社保、医保等,企业办理商事登记、税务服务等均可在指尖完成。今年疫情暴发之初的1月20日至3月3日,浙江人不出门在掌上办理了政务事项124万余件。

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浙江)已归集公共数据378.8亿条,初步建成全省统一的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信用信息库、电子证照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如电子证照库包含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等487本常用证照,可支撑全省95%以上的办事共享需求。”

城市数字化也在该省各地、公共服务各领域以更加精细的形式延展落地。

如杭州城市大脑已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168个数字驾驶舱,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如“先看病后付费”场景使用率达75.6%,“先离场后付费”开通泊位73万个。

在医疗领域,针对离院患者记不住用药时间,药品太多容易漏用等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推出了“邵医智慧药师”服务平台,涵盖用药提醒、用药打卡、用药咨询等六大功能,试运行三个月来累计推送7万多人次温馨提醒,为2500多位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用药服务。

浙江也在有形数字建设上不断发力。

该省正通过实施“5G ”行动,加快5G建设和应用。截至6月底已建成交付5G基站5.1万个,建设进度居全国首位,建设规模居全国第三位。其还发展物联网用户1.21亿户,实现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全覆盖。

关注该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表示:“在浙江,能真切感到数字经济的活力和力量,数据作为要素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示出数字经济将是未来经济形式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企业集聚的杭州未来科技城。 王逸飞 摄

包容性“奇迹”

三“化”融合发力,让浙江数字经济迎来高关注度。

“浙江实现了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提升。竞争有点、线、面、体的不同层次,浙江在一些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系统性竞争优势,即体的优势。这是在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下取得的成果。”北京市政协常委、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屈庆超不久前随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调研浙江,在走访企业园区,并与省市部门负责人座谈后,他给出上述评价。

专家眼中的“好的创新生态环境”,首要之义是在政策、制度保障等行动上的发力。

早在2003年,浙江就发布《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2017年起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予以实施。该省还积极探索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特色小镇、数字经济“飞地”平台,利用政策效应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好的创新生态环境还体现于理念层面的“包容”之姿。于浙江而言,这是贯穿其数字经济崛起历程的一贯态度。

浙江省原省长吕祖善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回忆过十几年前的一则故事:“一次阿里巴巴向我反映,工商部门要对淘宝的网店进行工商登记。当时网店原本只需在平台实名登记就可。据了解,当时国家工商总局打算对网店进行工商登记,希望省工商局出台一个文件。很多自然人网店就设在家里,如果实行工商登记,要求有专门的场地,还要有相当金额的注册资本等,这样很多网店就办不下去。”

“第二天我了解情况后要求省工商局维持现有办法不变,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反应我们的意见。后来国家工商总局听取我们意见后出台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中规定,自然人平台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具备管理信用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这样给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吕祖善说,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红火,并不是因为十多年前政府提前看到数字经济的前景,而是因没有进行过多干预。很多事情还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允许看一看、试一试。

当下在浙江,也能从企业方面感受到“包容性发展”的获得感。

“对于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我们所在的余杭区都会给我们提供试点机会先行先试,帮助我们尽快成长。”迅蚁联合创始人庾航说,其企业在建立空中物流网络的同时,未来希望利用汇集的大数据为城市管理提供帮助。

这番话也传递出一种“海阔凭鱼跃”的新现象——在浙江,因为对数字经济的包容,相关企业的创新意识、发展思维已不单局限于既有业务领域,而是朝着更具发散性、社会性的方向积极延展。这种延展,无疑也大大抬升着其数字经济整体发展的可能性。

“浙江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就是政府持开放支持的态度,鼓励在数字经济‘无人区’进行探索创新,激发出了地方热情,找到了适合自身的优势路径。”文继荣表示。(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