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划重点这些网络词「黑板 翻译」

互联网 2023-03-03 16:37:25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敲黑板,划重点这些网络词「黑板 翻译」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敲黑板,划重点这些网络词「黑板 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网通办

政策依据:2018年7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

“一网通办”,指的是进一张网办全部事,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的问题。

“一网通办”,关键在“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如果不打通,就使得企业和群众向A部门提交的材料,到B部门要再提交一次。公民的户籍、教育、就业、医疗、婚姻等基本信息,也处在分散的状态,给群众办事带来麻烦。为解决“通”的问题,各地成立大数据中心,作为“智慧政府”的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将打破部门“数据孤岛”,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一网通办”,落脚在“办”。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等麻烦。

跨省通办

政策依据:2020年9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5号)

“跨省通办”是一种政务服务模式。其意义在于实现异地办理,提升办事效率。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简化民众办事流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跨省通办"有三种业务模式:

1.全程网办

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外,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由业务属地为申请人远程办理。不得强制要求申请人到现场办理。政府部门核发的证照批文,能通过数据共享查询、核验的,不再要求申请人到现场核验原件。

2.异地代收代办

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人可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的“跨省通办”窗口提交申请材料,收件窗口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身份核验,通过邮件寄递至业务属地部门完成办理,业务属地部门寄递纸质结果或网络送达办理结果。

3.多地联办

对需要申请人分别到不同地方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减少申请人办理手续和跑动次数,整合申请人多地办理流程,由一地受理申请。申请材料和档案材料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实现申请人只需到一地即可完成办理。

跨域通办

所谓“跨域通办”,指的是企业和群众办事,不再受地域和层级限制,就近可办、跨区办理、跨层联办。 实现方式上,通过“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升级“跨域通办”功能,建立“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属地办理、跨层联办”的跨域通办工作机制。

打破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垒,是跨域通办的内核。为使跨域通办真正“跨得了”,需要将市“互联网 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延伸至乡(镇)、村(社区),实行多点受理、电子传送、一点审核,市、县、乡、村四级同步受理审批。

二次录入

在许多地方,因“互联网 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平台与委办局业务系统系统数据独立,窗口工作人员将申办资料手工逐条录入“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后,还需要再次录入业务系统,手动完成业务数据流转。繁杂的手工二次录入大大降低办事人员的工作效率。

一窗受理

一窗受理是指项目办理时涉及到一个部门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处室,由该部门政务大厅综合窗口负责统一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窗口统一发证的审批行为。

“一窗受理”平台作为统一的线下服务入口,重点是将可协同、可联办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整合成“一件事情”,通过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一个窗口”和“一个平台”,按“一套标准”进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受审分离

受审分离的一种审批模式。"一窗受理"是将受理权交由中心处理,业务单位负责审批,一是杜绝了权利寻租问题,原有的受理模式滋生了腐败温床,受理部门借受理吃拿卡要。二是便民服务更加高效,新的模式生成后,群众不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只需到综合窗口提交材料,重新受理,接受不同的服务。综合窗口前台受理,业务窗口后台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方式。

一件事一次办

“一件事”是指企业群众需办理的一个“事项”,既可以是单独的“一件事情”,也可以是需到多个部门办理或多件相关的“事”“一揽子事”,经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后,变成企业群众眼中或窗口统一办理的“一件事”;“一次办”是指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逐步实现从部门审批一个事项到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转变,从每个部门“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转变,从企业群众眼前的“一件事”“一次办”向任何“一件事”“一次办”转变。

1.一次告知。把“一件事”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办理方式、所需材料等要素,通过线上线下、电视电台、报纸等各种方式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材料的,要对补正材料的内容、期限、方式等一次性告知。

2.一次表单。对“一件事”涉及多个部门的材料、表格进行精简、优化、合并,整理成一张材料清单,方便企业和群众到现场或通过网上平台一次性阅知、一次性填报。

3.一次联办。企业和群众通过政务服务网一次认证、一点登录,到实体政务大厅提交一次材料,前台对材料一次性初审、一次性受理,后台一次性分办,职能部门开展并联审批、联合评审、联合勘验、联合验收等集成服务。

4.一次办好。对申请材料齐全能当场办结的,一次性办好;对申请材料次要条件或次要手续有欠缺的,在当事人承诺补正后,采取容缺方式一次性办好;对申请材料齐全需要集成服务的,开展集成联办,并将办理结果一次性反馈给打印证书的部门(窗口),由该部门(窗口)制作相关证照、批准文书,采取现场递交、邮政寄递、网上传输等方式一次性送达申请人。

不见面审批

“不见面审批”,指申请人通过实名注册、网上申请、网上上传申报材料并承诺材料真实性的方式办理事项,审批部门在申请人申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即可在承诺办结的时限内办结,并通过快递将办理结果送达申请人手中,实现全过程不见面不跑腿。

无感审批

无感审批是指以企业群众办事“感受度”为出发点,在政务信息数据共享互认互用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政务服务智能立体感知体系,开展用户画像和行为建模,实现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的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和智能处置,免费快递审批证件批文。整个过程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来回跑腿,全程可查可追溯,让企业群众在“无感体验”中办成事。

无感审批与传统审批是一种完全的创新与改革,以前的审批都是行政相对人,比如说企业和群众,到行政审批大厅提交材料,提出申请,窗口对材料进行审核,合格以后办理。无感审批是指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共享,达到一种主动发现,并通过智能技术强化身份认证、智能授权、自动填表等功能,企业群众无需出示证件、无需填写表单,“不知不觉”就拿到审批文件,实现“无感”审批、“省心”办事。

智能审批/秒批秒办

“智能审批”办事模式是指通过数据集成和共享,由系统自动进行数据核验,免去了申请人线下必须携带提交多种证件的不便,且从申请、审核到办结,都由系统“自动审核,秒批秒办”,全程无人工干预。

证照分离

“证”和“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指的是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指的是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原先要开办一家公司,首先要取得主管部门的经营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上海自贸区建立和扩区以来,率先开展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市场准入领域的“先照后证”,也就是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一业一证

所谓“一业一证”,指的是将市场主体进入特定行业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一业一证”改革将建立行业综合许可制度和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一业一证”改革的具体做法:

再造行业准入条件,实现“一次告知”。将必须具备的许可条件和应当提交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市场主体。

再造审批申报方式,实现“一表申请”。将同一行业市场准入许可涉及的多张申请表归并为一张申请表。开发应用智慧填表系统,从政府内部共享信息和市场主体提交的申请材料中自动抓取有关信息要素。

再造收件受理模式,实现“一口受理”。线上开设“一业一证”专栏,线下优化设置“一业一证”专窗,实现一个入口、综合收件、统一受理。

再造许可审查程序,实现“一网办理”。简化各部门内部流转、报批程序,实施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再造行业准入证件,实现“一证准营”。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集成有关单项许可证信息。市场主体凭行业综合许可证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再造行业管理架构,实现“一体管理”。建立一个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协同审批、监管、服务机制。

电子证照

电子证照是指由各单位依法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类证照、证明、批文、鉴定报告、办事结果等文件,比如有身份证、结婚证、银行还款流水证明、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作为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的专业性、凭证类电子文件,日益成为市场主体和公民活动办事的主要电子凭证,是支撑政府服务运行的重要基础数据。

2020年9月12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具体内容包括:确定电子证照互信互认试点类型清单、发布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清单、构建电子证照跨地区异议处理机制、构建相对统一的电子证照应用模式,支持各领域应用场景调用核验异地电子证照等。

好差评

政策依据:2020年12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政务服务评价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政务服务“好差评”,首次有了统一的方向指引和工作规范。

好差评,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政务新词,全称是“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是国务院办公厅为全面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接受社会监督,有针对性地改进政务服务,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设立的制度。

来源:RPA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