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来说什么是数字化「我终于知道爱情」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对企业来说什么是数字化「我终于知道爱情」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对企业来说什么是数字化「我终于知道爱情」,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和钉钉总裁叶军有过一次交流。
在那次交谈中,我感受到了钉钉的进步,以及钉钉要做开放生态的决心。
钉钉只做一件事,就是PaaS化。PaaS化指的是,钉钉只做基础能力和基础产品,并将这些能力和产品作为底座开放给生态。
这样,钉钉能更好地和生态伙伴合作,也能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
其实围绕数字化,大家已经有过不少讨论。但不得不说,有些人理解得也许还不够深,做得也不够深。而钉钉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思考和洞察。
我在出差的时候,也在机场看到一些钉钉和其他企业合作的案例。刚好,5个月过去,我也问钉钉的同学,这是你们关于数字化新的理解吗?然后呢?还有吗?
接着,我就听到了几个故事。更重要的是,我还听到钉钉回答了一个真问题:什么是企业需要的“真”数字化?
更具体的:在线办公写文档,就是数字化的全部吗?一个标准化产品,就能满足企业的全部需求吗?中国的大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
在这次的聊天里,我又有不少的收获。我也把听到的,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启发。
一汽集团,从具体业务,到打通上下游
一汽集团,你应该不陌生。
它的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建成投产并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牌),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牌)。一汽的建成,开创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但就是这样一家家喻户晓的企业,也在探索自己的数字化。
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一汽就开发过OA系统,但那时基本是以公告和邮件为主,简单的上传下达。2015年左右,一汽的控股子公司启明,自研了企业协同平台。
这个平台,虽然也有协同办公、应用集成等能力,但却缺少了丰富的生态。
2019年,一汽和阿里签署战略协议,引入钉钉。于是启明公司运用整个钉钉的协同办公能力,还有应用开发平台的能力,真正赋能一汽,实现了更好地发展。
更好地发展,怎么更好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车间。
车间,是汽车制造业的心脏。车间的数字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企业的数字化程度。
但你发现没有,很多车间虽然用了特别多先进的设备,但数字化程度依然很低。
工人们还是用纸张记录参数,还是用Excel填写表格,还是用短信和电话沟通。
人和事,还是割裂的。组织和业务,还是脱节的。
特别繁琐,低效。
怎么办?
一个叫崔广明的高级工程师,就决定提高车间的组织和业务效率。
他自学了Python、Java、JS等语言,尝试为车间开发数字化系统。但是,稍微有点技术背景的都知道,用全代码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而车间的业务需求,也太细太复杂了。应用根本做不过来。
全代码开发不合适,那低代码呢?
低代码,钉钉的做法是,把业界主流的几家厂商聚合起来,把他们开发的很多本地化、行业化的应用模板放在平台上。
像进销存、采购管理等等,都有低代码模板。
然后,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业务需求,在这些低代码应用模板上,简单操作,搭建自己需要的专属应用。
崔广明就在钉钉的低代码平台上,自己搭建了一套数字化系统。
在这套系统上,比如说像试验室和工艺参数管理的应用,实现了油漆质量检测数据和槽体参数的在线化。
以前,每天都要有一个负责质量的检测人员,到现场检查情况。
车身喷漆的涂装环节、涂料的温度、压力和PH值等等,都需要工人每隔两个小时到现场对重点参数,进行点对点的检查,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工人检查完毕后,将数据输入到Excel,再进行问题反馈和跟踪。
显然,这种方式反馈速度太慢,还容易忘。参数的异常,也有可能对车身油漆质量造成较大波动。这就特别耽误事儿。
但是现在,质检工人可以在巡检的当下,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直接通报质检情况,钉钉实时显示。
相比起过去手动填写Excel的费时费力,质检流程直接省去了数据汇总和开会督促的工作,一旦在平台上报,各级相关人员和领导,都能及时发现跟踪,到现场处理。
而除了车间,一汽在上下游,也努力探索着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
在上游,因为汽车生产涉及的零部件众多,一家主机厂,往往需要对接上千家供应商。
而每家供应商,都有自己使用的系统。你用A系统,我用B系统,他用C系统,这就给主机厂的沟通协作造成很大压力。我的需求,怎么能让上游供应商时时了解呢?
能不能统一起来?
所以,为了保证每家供应商能及时知道供货信息,快速执行业务操作,启明公司计划用伙伴钉,把上游供应商纳入整个协同平台。
集合在一起,效率就提高了。
那在下游呢?
下游,也有经营的痛点。
在汽车行业,下游最大的问题,就是主机厂往往对经销商的实际岗位人员配置情况无法掌握。
很多4S店,为了节省成本,会尽可能用兼职的人员,甚至不配备服务人员。这样一来,消费者的体验就很差,没有人来服务我,即使有人,也服务得很糟糕。
以前这些问题,也主要依靠信息上报和人工巡店来解决。
现在,经销商全面上钉钉。主机厂可以在钉钉上,实时查询每家经销商的销售数据,服务数据。还能根据模型,计算出每家经销商应该配备多少服务人员,来保证对消费者的服务。
一汽的上下游,也因为数字化实现了打通。
而启明公司,在服务一汽集团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身的产品化过程。形成了一整套面向制造业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并研发出面向制造业场景的低代码平台,希望能服务更多一汽以外的客户。
发现了吗?这就是一汽的数字化探索:
从具体的业务需求出发,到打通上下游,到把低代码能力提供给产业链,促进产业链进行更大的协作。
一步一步,往深里走。这是更深的数字化,真正的数字化。
波司登,面对真正的痛点,实现提效
那除了一汽集团,还有别的行业和公司吗?
当然。比如说,波司登。
波司登创始于1976年,是从事羽绒服生产的公司。你可能也听过他们的这句话,波司登羽绒服畅销美国、法国、意大利等72个国家,全球超2亿人次在穿。
同样是一家很多人都知道的企业,也依然在不断地数字化。
服装行业,有一个很痛很痛的痛点:结构性缺货。
一件衬衫,我穿39号领口,但是36、37、38、39,一直到43,全都要做。浅红色条纹要做,那浅绿色、浅蓝色、浅灰色,也都要做。
你可以想象,每一款衬衫的仓库库存,那是非常可怕的。
而在门店呢,有些卖得好的衬衫,可能早就已经脱销了,客人想买都买不到。
也就是说,仓库积货和门店缺货的现象同时存在。很多时候,货物充足,却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消费者有需求的地方。
这,就是结构性缺货。
结构性缺货,占据了很多服装企业的资金,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怎么办?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行业的底层逻辑有洞察。
一件衣服,其实从设计、生产、到消费者市场的整个链条,一共6个环节:D-M-S-B-b-C。
D=Design(设计),指产品款式的设计过程;
M=Manufacture(制造商),也有人称其为工厂;
S=Supply Chain(供应链),通常指的是总代理、省代理、分销商、经销商等机构;
B=Business(大B,商场),指的是大卖场、超市、连锁店等;
b=business(小b,商店),指的是夫妻店、地摊等个人销售者;
C=Consumer(消费者),也就是最终端的客户。
设计师(D)研究市场,研究时尚,设计出一款衣服,然后把设计给到制造商。
制造商(M)开模具,购买原料设备,雇人把衣服做出来。
衣服再通过总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等供应链企业(S),通过物流完成在全国的铺货。
然后,这些衣服陈列在大商场的专柜(B),或者是夫妻店的货架上(b),触达消费者。
最后,消费者(C)下单购买。
看得出来,这个链条实际上非常长。因为链条很长,所以商品的流转速度很慢,效率很低。
因此,非常容易出现结构性缺货的问题。
而解决的方法,一般也有两个:提高每个环节的效率,或者链条反向。
第一,提高效率,怎么做?
波司登,就基于阿里云搭建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并将1.9万人接入钉钉。通过云钉一体能力,波司登打通后端生产、中端库存和前端销售,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在后端,全国27家分公司,几千家门店每款单品的数据,都可以在钉钉端高管看板实时呈现。
系统通过销售数据分析后,会直接推送缺货、滞销分析的预警。
一旦缺货,商品的负责人也可以通过系统追加订单,联动上下游的供应商、生产商。
在中端,每一天系统也会根据销售情况和每个门店的安全库存水位情况,计算出全国9大仓的补货数量,进行库存前置,并把货品发送到店长的钉钉端进行补货单确认。
在前端,前线的店员只需要专心销售。每天晚上系统会自动补货,3天进行库存调配拉式补货。如果全国缺货,也可以实现7天从生产到店面的快反补货。
波司登把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打通,而且用数字化的方式,快速分析和决策,提高了效率。
第二,链条反向,怎么做?
把从制造商(M)到消费者(C)的商品链条,反转为从消费者到制造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C2M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生产,同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在波司登门店,店员可以通过钉钉一键发起客户定制。
客户看中一款羽绒服之后,店员帮助客户量体裁衣,订单会流转到总部的技术部门进行评估。如果可以做,吊牌、面料、生产工艺就会配送到工厂进行生产。
14天后,客户就能收到专门为自己生产的羽绒服。
发现了吗?这就是波司登的数字化探索:
真正面对业务痛点,充分理解商业逻辑之后,用数字化解决问题。让业务提效,让组织提效。
上海三菱电梯,定制化自己的解决方案
嗯。那还有吗?还有什么行业和公司。
很多。各行各业。
再比如说,你每天都在用,但你都不一定留意的行业,电梯。
上海三菱电梯,是电梯品牌Top10中唯一的一个国资企业,累计出货量超100万台。2021年销售10万 台,维保43万 台。
上海三菱电梯的数字化,和前面的又不一样。
电梯这个行业,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痛点:第一是分散,第二是非标。
分散,说的是生产线虽然只有1000多人,但是安装 维保 服务的人员,平均却有三四万人。
这三四万人,平常的沟通,主要还是在线下,或者是靠邮件和电话。但这样一来,信息的传递就很不及时。而且下班,就等于下线。联系不到,很多事情就做不了。
更重要的是,这几万人还分散在全国各个省市,员工们的经验水平也不一,所以,很难形成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非标,说的是电梯并不是一个标准品品类。
除了同一个小区,几乎就没有完全一样的电梯。所以现场的运维人员,面临的维护挑战是非常大的。
也许有的人会说,那这些维修保养的知识,肯定有储存和沉淀吧,怎么还会难呢?
有。但是一些电梯的图纸和维保记录,过去都是用纸质的形式保存的,资料室占地甚至超过了办公室面积。
你想想,如果是在一线城市的分公司,光是房租就是一笔不得了的支出,更何况这些资料还很不方便查询。
那怎么办?
还是得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解决。
分散,就把大家串联起来。钉钉的协同办公功能,能让大家及时收发消息,随时随地都保持在线。
但串联,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供电梯的技术支持。非标的问题,怎么解决?
三菱就通过打通设备IoT 电梯急修平台 钉钉的方式,解决问题。
电梯发生故障时,IoT模块会将故障部件、故障情况等信息自动传入三菱电梯研发的“电梯急修平台”。
这个急修平台,会把故障算好,传输给阿里云的后台系统。
然后后台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组合判断(包括客户是谁、维保订单是什么、维保人员是谁、哪个维保人员离得最近、他的能力是不是能修这台电梯等等)之后,精准地把订单通过钉钉发送给维保人员。
而维保人员看到的信息,就包括电梯位置、电梯的基本概况、IoT采集过来的关于电梯当前的故障诊断,还有随着工单配好的可能需要的维保配件。
更重要的,到了现场之后,如果还需要支持,维保人员可以在技术支持的钉钉群里,询问钉钉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已经用了一年多,沉淀了三菱电梯过往的各种技术资料、图纸、维保记录等等,并且每周都会迭代更新。
所以,三菱通过设备IoT 电梯急修平台 钉钉的解决方案,实现电梯故障以秒级速度反馈到系统,维保人员可以以分钟级速度响应和到场。
而原本平均长达15天的电梯维修时间,也缩短到平均3天。
发现了吗?这就是上海三菱电梯的数字化探索:
针对业务,利用平台的开放能力,定制化自己的解决方案。
最后的话
很多企业,都在说数字化。但是,我们也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只是“伪数字化”。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是真正实现了数字化?
从这些故事和案例里,也许可以得到这三点启发:
1、协同办公,可能只是基础。企业的数字化,应该更深地渗透到业务和组织里。
2、企业的数字化,除了标准的产品和功能,也许还要针对自己的需求和问题,定制化方案。
3、组织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是真正数字化的标准和核心。数字化,最终也是帮助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进步。
在这次的交谈中,钉钉问出了一个真问题。
更难得的是,他们还和其他伙伴一起,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他们还会继续探索,继续进步。
祝福钉钉,能提供一个好的PaaS平台,构建一个好的生态。
也祝福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