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再投500亿元「腾讯投资帝国」

互联网 2023-03-18 19:27:3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腾讯再投500亿元「腾讯投资帝国」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腾讯再投500亿元「腾讯投资帝国」,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 / 威廉

出品 / 节点财经

鹅厂腾讯产下一枚巨大的鹅蛋。

2021年最后几天,安静许久的互联网圈突然爆出消息:腾讯将以中期派息方式,把持有约4.57亿股的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减持后,腾讯不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同时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京东董事,这意味着双方长达8年的“甜蜜期”即将结束。

对于京东而言,它似乎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生态伙伴;而对于腾讯,则更像是迎来了一场资本的狂欢。当初,马化腾用2.15亿美元现金 QQ网购、C2C拍拍网等资产换来京东15%股权,现在已是开花结果。以京东目前股价看,腾讯送给股东的这份“大礼包”超过了千亿港元。

这只是鹅厂万亿投资帝国的一角。从2008年开始,手握流量入口的腾讯就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抢占各个细分赛道。通过不断地投资并购,腾讯已经累计持有超过上千家公司股份,其中仅上市公司就有百余家,占据了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多年之前,腾讯身上最大的标签还是“游戏”和“社交”,如今一跃成为资本圈最受关注的投资大佬,而随着投资进入深水区,其背后神秘的投资并购部也逐渐浮出水面。

/ 01 /

从业务扩容到投资并购部的成立

腾讯投资并购部成立于2008年,但关于腾讯投资的故事则要早得多。

2005年,登陆港交所仅一年的腾讯进入了颇为微妙的发展阶段。一方面,新入局的游戏业务一飞冲天,成为公司的营收主力;另一方面,依附于电信运营商的增值服务(QQ会员、QQ秀等)依然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下一步该如何行进?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是“ICEC在线生活”——“腾讯希望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在线生活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这一时期,腾讯接连上线了QQ音乐、QQ空间、QQLive等一系列产品。

除了产品自研,日渐丰盈的腾讯也开始通过收购的方式来扩充自身在技术、业务及内容上的实力。2005年,刚刚空降来的首席战略投资官刘炽平操盘收购了Foxmail,顺便也把创始人张小龙以及20余人的研发团队收入囊中。这是腾讯资本扩张的第一步,但没人会想到Foxmail日后会孕育出微信,后者成为公司在移动时代最具威力的杀手锏。

腾讯集团现总裁刘炽平(腾讯官网)

不过一开始,腾讯的对外投资并购步伐是很缓慢的。由于当时QQ有着极强的用户黏性,加之互联网行业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腾讯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尝试,仅仅通过内部开辟产品线就能轻松在新领域获得成功。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拿来主义”让腾讯的投资业务显得有些无足轻重,对外也鲜有提及。

经过两三年的投资尝试,腾讯意识到专业团队的重要性,于是在2008年正式成立投资并购部,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游戏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在当时,腾讯通过代理国内外高水平的游戏赚得盆满钵满,在合作过程中,自然会有意识地参与到游戏公司的融资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总而言之,腾讯投资并购部初期在外界的声音不高,部门成员仅有几个人,团队的核心也只是围绕着游戏或增值服务业务线来进行。不过随着互联网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出现,腾讯投资部开始真正发力,向电商、团购等领域进军。

/ 02 /

开放、扩张、连接

2010年,游戏驱动下的腾讯成为国内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当年的中报显示,公司半年度净利润高达36.997亿元,超过百度、阿里、新浪、搜狐4家之和。但与此同时,关于垄断、恶意竞争等骂名也开始涌向这家互联网巨头。

7月,一篇名为《“狗日的”腾讯》的文章在互联网圈疯传,痛批腾讯通过抄袭、封杀等“流氓行径”挤走竞争对手,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公敌;两个月后,一场惊心动魄“3Q大战”更是让腾讯赢得了战争而失掉了舆论。此之后,进入全面反思的腾讯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一场投资并购大戏也随之拉开帷幕。

腾讯2011上半年投资案例(来自天眼查)

2011年初,腾讯高调宣布成立50亿元的产业共赢基金,不到半年的时间投资团队就成功“花掉”20亿元,全年投资现金支出128亿元,对外投资并购达到40余次,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其中对好乐买、艺龙旅行、妈妈网等的投资均出自这一时期。

从当时的投资路径看,腾讯还不能完全叫做生态投资,更像是一个“刚刚得了压岁钱的小孩”,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除了游戏,腾讯的投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包括天使投资平台创新工场、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甚至是珠宝品牌珂兰钻石等,一通操作令人眼花缭乱。

2013年之后,凭借流量 资本的双轮驱动,腾讯接连在大消费赛道攻城略地,投资风格已经日渐成熟,公司先后入股搜狗、滴滴、大众点评、京东、B站等不同领域的细分龙头。此时的腾讯,认识到投资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其心心念的电商为例,腾讯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入局京东和拼多多,专注做流量、资本以及技术的连接器,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电商生态链条。

随着线上业态的不断深入,携带充沛流量和资金的腾讯开始强化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和投入。2018年9月,腾讯宣布启动新一轮战略——在连接人、连接数字内容、连接服务的基础上,推动实现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升级。

在此之后,腾讯逐渐由文化娱乐、游戏领域向线下零售业、人工智能、企业服务、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维度进发,便利蜂、名创优品、太美医疗、BOSS直聘、博思软件等接连被腾讯收入麾下。某种意义上讲,投资已经超出腾讯生态布局的界限,成为公司的主业之一。

/ 03 /

万亿级投资帝国

在前不久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表示,腾讯只是国家社会大发展期间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国家发展浪潮下的受益者,并不是什么基础服务,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普通家庭PonyMa”一向以低调著称,但面对公司庞大的业务体量以及资本覆盖下的商业格局,这种谦虚言论未免过于“凡尔赛”了。

根据去年11月份发布的财报,腾讯2021年三季度营收为1423.68亿元,净利润为395亿元。其中,仅来自投资公司的盈利就达到了268亿元,增长翻了两倍,超过同期腾讯净利润总额的一半。

这一结果与公司近年来密集的投资并购活动密不可分。根据IT桔子数据,截至2021年12月,腾讯(系)累计投资次数超过1180次,其中2021年当年就投资超过250家公司,平均下来每1.3天就投1个项目。腾讯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投资类资产账面价值为8221亿元,投资类项目公允值为1.75万亿元,这一数值已经与山西省GDP(2020年为1.765万亿)相当。

腾讯投资战绩(来自IT桔子)

细看腾讯投资的方向,涉及到游戏、文娱传媒、电子商务、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社交网络、房产家居、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食品饮料、物流运输等各行各业,说是渗透到中国广大消费市场“衣食住行用”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为夸张。

腾讯最情有独钟的投资领域,依旧是游戏和文娱。首先,作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支柱之一,腾讯在游戏领域的投资最为卖力,截至2021年底一共投资了大约180家公司,包括全资收购的美国拳头游戏(代表作《英雄联盟》)、持股84.3%的Supercell公司(代表作《部落冲突》)、持股 11.5%的蓝洞公司(代表作《绝地求生》)等等。

其次,在更宽广的文娱传媒板块,腾讯截至目前共投资了超过200家公司,其中有B站、快手、知乎、酷狗音乐、罗辑思维、阅文集团、虎牙直播、猫眼娱乐等知名公司,实现了影视、新闻、小说、音乐、综艺节目、电影等多种形态的全覆盖。

除此之外,腾讯还投资了包括boss直聘、深信服、涂鸦智能、东华软件等在内的超过130家企业服务公司;京东、拼多多、小红书、唯品会等60余家电商领域相关企业;以及美团点评、永辉超市、万达商业、饿了么、58同城约50家本地生活领域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直投,腾讯作为LP投资人的动作同样引人关注。从最早入局云峰资本、创新工场开始,腾讯目前已经联姻了高瓴基金、经纬创投、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等众多知名机构。当人们感叹腾讯正在逐渐VC/PE化时,殊不知其已经用十年的时间来编制出一张巨大的LP关系网。

/ 04 /

交出“半条命”换来了什么?

从扎根消费互联网到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不断启动战略升级,向着更高的投资理念进化。而与一般战略投资者相比,腾讯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放弃了速度和规模,始终保持了清醒和理性。

不可否认,拥有流量和资本的双核能力,腾讯在投资之路上无往不利。但作为“有梦想”的互联网巨头,腾讯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整合能力,把城池筑得更高;同时,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把剩下的“半条命”交给被投对象,这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就像腾讯最大的股东南非MIH完全放手其内部经营一样,腾讯在自己的投资中也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事实上,腾讯很少会要求被投公司对其开放数据、流量和业务来扩充自身体量,而是更乐意以联营的方式获得长久的合作关系,让投资企业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并且能够在输出资本的同时导出流量和技术。

这样的好处就是,腾讯可以把更多的玩家拉拢到自己这艘巨轮上,一起构建起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就像腾讯投资并购部总经理李朝晖所言,“基于业务平台进行资本连接,不仅让腾讯收获了朋友,也让我们自身在社交、支付、云等领域变得更强大。”

当视野和格局被打开,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腾讯形成了协同效应。所以我们看到,在改变策略入股京东后,腾讯又马不停蹄地投资了唯品会、拼多多、小红书、蘑菇街等新兴电商平台,借助微信生态圈的赋能,同样拿下了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与阿里集团抗衡的强有力武器。

京东、拼多多曾是“微信九宫格”中的常客

马化腾曾说过,每一个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里产品和用户需求变化之快,对研发技术能力的依赖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对于腾讯,通过投资的方式在每一轮互联网换代中将自身与新兴业态进行关联,不断狙击新的颠覆性机会,客观上也维护了自身的生态安全。

/ 05 /

国家反垄断背后的启示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作为腾讯投资名单中的尖子生以及腾讯电商梦的先头兵,京东在其生态阵营中的位置极为关键,但为什么双方说分手就分手了呢?

从公司财务视角看,这是一个利好股东的行为,代表着腾讯把股东利益放在了突出地位;从企业成长视角看,京东早已进入了成熟期,有着持续自筹资金的能力,此时撤资也理所应当。但究其更深处的原因,可能是腾讯出于反垄断形势考虑而规避风险的无奈之举。

2021年,国家政策层面全面收紧,严格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在整个2021年,关于反垄断处罚的案例高达一百多起,而互联网行业更是重灾区,阿里巴巴和美团就曾因“二选一”行为而领了182.28亿元和34.42亿元的天价罚单,行业的强监管信号愈加明显。

反垄断执法不存在选择性和偏向性,互联网领域之所以形势更为严峻,是因为以BAT等为代表的巨头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股权渗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捆绑和生态站队,由此催生出百度系、阿里系、腾讯系、头条系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也是垄断竞争的高发地。

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主基调下,跑于前列的腾讯必然要收起往日的锋芒。所以外界普遍认为,腾讯在投资企业中主动降权明显是为了迎合监管政策以规避垄断风险的考虑,在更严的政策落地之前主动退出,总比被巨额罚款来得体面。

2022腾讯“开年不利”(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2022年伊始,监管部门再次重拳出击。1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13起处罚决定,涉及腾讯、阿里、红杉、B站等多个公司,其中腾讯一家就独占8起,这些处罚案件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1月14日,最高法在发布会上严厉提出要依法认定经营者滥用数据、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排除、限制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1月16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加大反垄断、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司法力度,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国家反垄断力度将继续强化,尤其像腾讯这样的平台型、网络型头部企业,规范和整治将成为未来的首要任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腾讯的投资并购行为将遭遇大的阻碍,因为反垄断只会让大企业更加理性、审慎、合规,让企业行稳致远。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