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改革开放40」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改革开放40」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改革开放40」,希望能帮助到您。
从人类有史以来的几百年一个时代,到现如今几十年甚至几年都可以划归一个时代的开始和终结,时代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而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加速剂之一就是互联网。
在PC互联网时代,新浪、腾讯、搜狐和网易四大网站几乎就等同于中国的互联网。而反观发展至今的门户网站每一个生死抉择的瞬间,或都衬托出一个道理——抓住“势”,则生,反之,则亡。
追溯到大概10年前的节点,处于彼时门户网站龙头的新浪,在岁月沉淀中,逐渐失去了互联网巨头的光环。
财报显示,新浪2016年全年净营收为10.309亿美元,广告营收8.71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其中,网络广告营收的同比增加得益于微博广告和营销营收增长1.647亿美元,但门户广告营收则同比减少3670万美元。
新浪兴起于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这个十年里,借势了PC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引领了门户之风,它的没落则是由于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最终,在第4个十年,依靠“微博”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尾巴,在互联网这场战役里,新浪更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在不卑不亢中固执地保留了他的尊严。
黄金时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但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从此我们与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中国互联网也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得以成长和发展。
从1984年开始,改革开放有条不紊地进行,创业浪潮在中国土地上播撒下第一颗种子。随后三十多年的创业史里,创业环境、创业机遇,甚至创业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到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市场经济体质作为创业的外部环境逐渐清晰、成熟,互联网科技的悄然临近开始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浪从PC互联网浪潮中脱颖而出。
1998年,新浪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sina一词源于拉丁文的中国sino,在拉丁语系中,Sino是 “中国”之意,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中国)合拼,取名sina,意为“中国”。sina的中文名称由新浪是创始人兼当时的总裁王志东所起,很好地表达了新浪成为最大门户的决心。
在互联网以新媒体的形态逐渐被国人接受的过程中,以求海量而全面的新闻报道的“新浪模式”成为了门户生存的基本方式:把平面媒体的新闻报道电子化,经过互联网传播后形成门户媒体的影响力,继而通过广告实现盈利。
时任新浪网总编辑的陈彤,致力于将传统媒体的新闻无限量、高速度地转移到互联网上,正因如此,新浪当时聚集了一批出身传统媒体的骨干记者,作为新浪的坚实后盾。新浪也凭借于此,一举成为中文第一门户网站,并成功地转化产生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新浪的广告形式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硬广到频道合作,再到之后的视频合作等,像传统媒体一样,广告成为新浪的主要变现方式,并延续至今。
1999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迈进了一大步,在这一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与交流无疑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在当时的新浪创始人王志东的心里,赴美上市也成了必然要达成的心愿。
2000年4月13日,新浪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上市的门户网站。新浪一度成为当之无愧的门户王者、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代言人,甚至把同时期的网易和搜狐抛在了身后。而新浪首创的通过离岸公司控股内资公司上市的形式,也成为之后国内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的普遍模式,并被称为“新浪模式”。
门户网站可谓是商业互联网的雏形,中国商业互联网的建立也在门户网站的推动下逐步进行。
在新浪诞生之后的一段时间,马化腾意识到互联网蕴含巨大机遇,辞职创办腾讯;次年,由硅谷回国的李彦宏,连同5个技术人员创建百度、马云和他的团队在杭州以50万元开始创业,阿里巴巴诞生......
遇搓不前
一个十年,在千变万化的互联网世界里就是沧海桑田。两个十年,给新浪留下了更多时代印刻的痕迹,诞生于创业浪潮中的新浪,并未如当初的愿景一直徜徉在浪潮之巅。
一举成名之后,新浪一直存在对广告业务过渡依赖的情况,并且业务模式较为单一,在腾讯、网易和搜狐不断增强“羽翼”的时候,新浪却苦于探索新的业务以及商业模式:
在随后的几年中,新浪几经沉浮。其股价除了在2007年~2008年之间,跟随大势有所上涨之外其他时间一直处于长期低迷的状态。这期间,反而是被2005年上市的百度后来者居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新浪股价开始下挫,2009年3月触底,一度回到了2004年20美元的水平。
近十年的时间,互联网行业的机遇可谓是多种多样,对于新浪来说,可以做视频,可以做游戏,也可以做电子商务,但是都没有把握住。
究其原因,新浪高层的频繁动荡让新浪内耗严重,不能及时做出战略和方向的把控,在战略、业务模式的创新上不能跟紧时代的步伐。自成立以来,新浪的CEO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任,2006年,曹国伟正式担任新浪的CEO,新浪进入“曹国伟时代”,新浪的高管层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三年,在曹国伟的带领下,新浪的网络广告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持续增长的广告收入并没有挽救新浪的窘境。人人网、开心网相继崛起,市场对于SNS的热情追捧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搜狐紧迫中推出了白社会,而当初新浪为进入SNS领域开发的“新浪朋友”却遇到了发展瓶颈。
2009年5月,新浪高管在成都召开了一次会议,对于“新浪朋友”的去留以及新的产品是否推进做出了决定。曹国伟坚定地认为,“SNS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新浪长远的目标是做一家令人尊敬的新媒体公司,因此新产品的拓展必须围绕新浪的核心竞争力来做。”随即拍板放弃了新浪朋友,并且全力以赴做一款叫做“微博”的产品。
来自“微博”的转机
很难说今天的新浪是从哪一天开始转折的,如果说是从决定做微博算起,那应该是2009年8月28日,开始内测的新浪微博赶上了中国互联网时代更迭中的时机。
搜狐当时走在SNS的路上,并不看好微博路线;腾讯的微博产品“滔滔”几乎停滞......就在别人的“微博”产品停滞不前甚至面临被下线的情况时,新浪抓住了机会。
新浪的媒体基因也使微博的这条路走起来顺遂了许多,陈彤的“后门户时代”论也是基于此,他认为,新浪必然要在媒介形态从割裂向社会化演进过程中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尝试。从发现微博的路径来看,新浪已然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到2011年微博用户数突破2亿。
然而,传统门户的衰落从2012年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后就已显露端倪,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门户网站逐渐褪去了昔日的荣耀。
2009年,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微博是从PC设计开始切入,再复制到移动端,然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甚为惊人,这种形式也会使移动端的应用效果不佳。
2013年,我国开始发放移动通信技术(4G)业务经营许可牌照;2014年,工信部批准了LTE的混合组网;这系列举动引爆了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扩张和迅速创新,互联网随即快速进入了下一个时代——移动互联时代。
移动端红利成就了很多创业企业,流量争夺相继展开,更多的创业者会花更少的时间寻找先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门户网站的基本盘,面临被肢解的困境。
好在,微博看准了时机,在2012年就转变了PC端发展的思路,此后,用户的活跃度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博移动端用户在微博总用户数量中的占比目前已经超过了90%。
在2014年,微博上市。外界一度担忧,此时的微博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另一端,微信也崛起了,正在凭借其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的实力一步步蚕食微博新闻传播的领地。
内忧外患的境遇迫使曹国伟不得不作出最后的决断,放弃社交专注媒体或是和微信直面竞争社交?显然,后者在阿里、网易等纷纷尝试后,结果以无法撼动微信一家独大的局面告终,所以只有走社交媒体的路,与微信区别发展,进一步强化媒体属性、渠道下沉。
但在最近的两年,微博又迎来了第二次爆发。
自从有了互联网这个概念,所有的事物发生、发展甚至消失都变得很快,很多产品在经历流行、沉寂时候很难被人重拾,尤其社交领域,比如唱吧、足记、魔漫相机等,被一直看做是微博鼻祖的Twitter也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
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每一次重大的社会事件,新浪微博都会成为第一发声地,它像是一个可以供人演说的场地,让天各一方的人互相听见彼此的声音,共同关注同一事件的始末,这是微信不能具备的特性,从这一点上来看,微博在这场战役里并不算输。曹国伟也坚信,微博与微信有本质区别,差异化竞争才是出路,“最大的对手还是我们自己”。
结语
改革开放后,先后经过了三次创业大潮,从参与创业的“个体户”到“扔掉铁饭碗”的下海潮,再到互联网浪潮袭来,如今,第四次创业大潮正当时。
新浪诞生于第三次创业大潮中,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一个行业的衰落是在时代的更迭中,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新生事物所淘汰的,新浪也在这次浪潮中经历着一次次迭代的洗礼,近二十年的发展不仅记录了中国门户网站的转型、发展路径,同时也印证了一批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艰难发展历程。
现在,当我们和别人谈论微博时,脑海中自动默认的就是新浪微博,门户网站的荣耀虽然在一点点消逝,但是新浪用微博捍卫住了老牌互联网企业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