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制造业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思路」,希望能帮助到您。
商业模式是什么?众所纷纭,莫衷一是,我理解的商业模式就是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为顾客创造哪些价值?如何创造价值?靠什么盈利?就像工艺结构决定产品特色一样,交易结构不同商业模式就不同,行业不同当然商业模式也就不同,例如,平台型公司(包括互联网平台、租赁、咨询、市场、媒体、政府)的商业模式与制造业商业模式是不同的,这几年热议的商业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互联网平台,而关于制造业商业模式研究与实践案例并不多,因此,本文将根据我们近几年咨询工作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制造业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我们先给出主要观点: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经营平台化或者是互联网化,互联网化基本特征是存量集聚,小众共享。正如雷军曾经对小米公司的模式做过这样直接的描述,“是一家把硬件用接近成本价的方式销售,然后以此来架构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再在上面做增值服务的公司”。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小米真正的本质不在于做硬件,而在于做用户价值,用“软硬兼施”的方式来做用户体验,长期拥有客户,这样它的收入来源就变得多元化了。
为什么是这样子的?因为在信息经济时代,传统企业生产的产品功能相对固定,同质化竞争明显,靠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低成本竞争战略遇到阻碍,靠降价促销往往“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而个性化需求时代要求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向差异化目标集聚战略转型发展,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生产的规模化与订单的个性化的矛盾,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这就需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范围经济的经营成本,也就是把长尾订单积聚成批量订单。
说到经营自然就想到了著名的4p组合理论,也就是产品、价格、营销、渠道四者之间的组合方式,而互联网化的经营组合是开启制造业商业模式平台化的有效途径,这里的经营还包括采购和研发,采购连接销售和生产,研发连接技术和销售,而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商业模式平台化以后将使企业的经营呈现如下三大特点。
1、产品功能成为标配,生态产业成为新需求。
功能性使用已经没有最优,用户对体验性的需求超过对功能使用的需要。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需要的是不断颠覆自我,快速迭代的能力。用户体验性需求如何快速传递到企业?这种个性化需求量在什么范围内?显然,企业内部要建立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一体化办公机制,研发部门是技术储备单位,这些存量资源需要集聚在企业中台上向特定的客户群体进行共享,共享之中才能把技术更好地商业化。假设你是一家零部件/设备生产企业,这些零部件和设备到用户那里都不可能单独运行,需要与别的零部件/设备配套运转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个时候就需要传统企业不仅要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优,而且要与之配套的企业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生态,例如,我们咨询服务的一家机床企业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研发新产品之前,利用我们给建立的数据交互平台与配套的机器人服务公司、检测仪器服务公司进行交互、模拟、验证,这样不仅保证现场安装调试一步到位,而且避免生产线运行以后出现各种停机故障。
2、自媒体上阵,营销成本降低。
优秀的产品可以直接连接用户,获知用户的确切要求,摆脱对广告、渠道以及库存的依赖,从而可以做到消除不必要的营销费用,使商业模式更具黏性与竞争力,这些所谓的优秀产品就是智能型产品,例如智能仪器仪表、具备远程诊断功能的电力设备和工程机械等。企业还可以通过自媒体接触用户,通过自有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并与用户形成有效互动,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而企业通过趋势让利给消费者和用户,通过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例如,小米在研发智能插座之前,在自有平台与客户进行交流,经过几轮磋商改进,可以形成600万个意向订单,这样小米公司就可以把单个智能插座的成本降下来,销售价格自然就有竞争力了。这一方面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徐工的微博、远东电缆的微信公众号,经常把他们的产品“拉入”热点新闻当中去,不仅弘扬了品牌形象,而且寓教于乐当中向粉丝们推荐了新产品。
3、个人小微化,组织社群化。
公司的边界被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比如一些商业模式创新比较成功的制造业企业内部通过微信小程序、钉钉办公代替组织架构实施内部交流,因为他们深知除了交易,交流是获取数据的有效途径,管理与业务谁更重要的问题不复存在,将人力资源管理嵌入业务管理之中,把内部交流融入外部沟通,把所有管理、文化、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个订单当中。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产品成了引领、激励和衡量一切的风向标。
概括起来讲,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要通过产品的艺术化、价格的指数化、渠道的电商化和促销的自媒体化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