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业融合「为什么要业财融合」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两业融合「为什么要业财融合」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什么是两业融合「为什么要业财融合」,希望能帮助到您。
【江苏现代服务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之路】系列报道·智慧服务业篇(下)
截至今年7月底,徐工汉云创建的电商平台累计交易规模200亿元,服务150万行业客户。徐工汉云由国内工程机械装备龙头徐工集团孵化,已成长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
2019年11月发布“水滴智造”系统,2019-2021年收入年均增长率28.76%。苏州瀚川智能公司目前已是国内新能源电池换电领域头部装备供应商和标准的制定者。据测算,由其为锂电池业巨头欣旺达建设的智慧工厂每年将带来逾300万元的收益。
扬州笛莎的电商直播间 王绍强 摄
8月中旬某日晚7时许,暑气蒸腾,扬州笛莎大厦依然灯火通明,十多个直播室正进入一天里最繁忙的时间。扬州笛莎服装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销售额8亿元,曾创造出一个直播室单日销售200万元的纪录。该公司今年1-7月销售5.3亿元,同比增长23%,超过行业平均数字。笛莎服装已从童装生产商转变为“服务型制造商”——品牌设计商 互联网销售 供应链管理服务商。
今年上半年,苏州未来前台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订单量同比增长500%。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数字化智慧酒店运营系统”,让酒店客人可以实现秒入住、秒退房。
近几年来,从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文旅到智能制造,江苏迅速增长的“智慧服务”需求为无数传统企业和创新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据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万亿元。数字变革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也让江苏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不断深度融合。
“两业融合”最早正式出现于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具体目标是: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打造中国工业4.0版。并提出了10种新业态、新模式,如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专家普遍认为,“两业融合”不仅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服务业的升级方向。作为制造业强省、服务业大省,江苏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两业融合”更显迫切。
“两业融合”绝不等同于统计数字中的新鲜概念。对于江苏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江苏服务业的升级,以及江苏治理的优化、江苏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两业融合”带来了什么改变?“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周期,“两业融合”应该如何深化,为打造“智慧江苏”、率先迈向现代化持续提供动力?如何解答“两业融合”之问,将是江苏“智慧服务”的长期课题。
高品质和新动能
“智慧服务”是否具有高品质,有两个重要衡量标准:有没有,好不好。过去几年,通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不断融合,江苏各地尤其是苏南城市,从填补空白到商业化推广,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落地了不少应用案例。
苏州高铁新城智能公交常态化运营,免费体验线路总长15.3公里,涵盖会议中心、购物中心、高铁站、地铁站、商务办公楼、住宅等区域;园区内用户还可随时定位呼叫智能出租车。推动智慧公共服务的基础是自主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魔门塔(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是苏州高铁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代表性自动驾驶企业,基于高精地图和驾驶决策算法等新技术,在江苏省内首度实现在复杂真实道路环境下L4级自动驾驶。
江苏鼎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定位是“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提供商”。董事长孙长进告诉记者,该公司为扬州市江都、仪征等地开发的智慧路灯系统,针对智慧生活、智慧安防、无线城市等不同应用场景,可以灵活快速定制。
常州宝钢轧辊自主开发的智能化生产系统 王绍强 摄
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后起之秀,除了自主创新的生产线视频采集和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常州微亿智造正致力打造新的系统服务模式。其创始人潘鸿生告诉记者,与传统服务一次性交付设备和费用不同,该公司可以按照客户实际产量收取自动化检测费用。客户短期压力和负担减轻,微亿也能够更灵活地调配设备等资源,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不同时段的需求。常州宝钢轧辊的类似新模式已应用于中国宝武、首钢、鞍钢等国内龙头钢企。2021年,该公司以轧辊实际发挥效益收费的“新商业模式”服务收入已超过1亿元。
工业互联网及大数据服务,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新的“红海”,企业云集,同质化产品众多,竞争激烈。“好不好”,有无独到的自主技术,便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汉云标识平台2.0,标识解析数量超过60亿,设备画像公有云产品已有近200家企业租户入驻,为基础数据采集、多元化产品布局、多场景智能应用奠定基础。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启亮透露,目前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排名稳居全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三。这种“高品质”建立在徐工汉云供应链信息化平台、行业电商平台等基础上,通过行业电商平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公司以全景看车、掘金小店、直播大厦等模式服务全球客户,实现海量二手设备和全球买家的精准在线匹配。在此推动下,2021年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制造服务业同比增长21.3%,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30.9%。
更多江苏“智慧服务”企业、产业园区推动了江苏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旧动能的转换。
苏州瀚川智能公司2016年切入工业互联网领域,2019年产业数字化业务进入井喷阶段。该公司副总经理赵辉介绍,目前已积累了包括欣旺达、大陆集团、ABB等国内外优质客户。该公司已在德、美、匈、印、墨等国家和地区承接了超过3000个智能制造项目经验,其中很多企业是世界500强。基于十余年经验,瀚川形成了大量可复用的智能制造研发基础平台,使电气设计、机械制造等非标自动化设备变得相对标准化,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研发效率。
苏州博众精工专注智能制造15年,2021年收入超30亿元。目前,该公司已建立了面向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消费类电子、半导体封测三大领域的智能工厂集成服务平台。该公司与瀚川合作建设的换电站,整个换电过程只需90秒,比普通加油时间还要快。其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精品”。
近年来,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16兆瓦整机传动实验室、海上风电求生实训平台等,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及专业服务水平的明显提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生产制造型企业逐步向平台型、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昂内斯电力托管平台、徐工智联智慧供应链平台、恩华“好欣晴”等一批企业搭建的后市场服务体系,极大支撑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融制造业领域,常州创意产业园区的金刚科技、新友畅等企业提供了多应用场景的数字工业服务。金刚科技围绕高表情仿生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研发文旅智能体验设施设备等。常州恐龙园的大量仿真机器恐龙及最新虚拟体验项目均由该公司提供。
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则涌现了一批大数据技术研发平台,如华创医疗与华师大合作建设的病理影像采集分析平台、实达迪美与南大合作的海量研发数据处理平台等。
距离“智慧”还有多远?
打造“智慧江苏”,无疑是江苏智慧服务产业“十四五”发展的宏伟目标。从城市、园区到产业界,距离“智慧”还有多远?
江苏省发改委服务业处的报告指出,全省服务业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服务经济领域,相较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尚有一定差距,竞争优势有待形成。其中关键问题之一便是,服务业供给与制造业需求有待衔接。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于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工业设计、信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高端生产性服务领域,创新水平不高,难以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融合还处于较低水平,制造企业服务化产出水平还比较低。
南京市发改委人士分析认为,该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程度仍较低,制造工艺管理、资源配置、运营管理、设备管理等线上智能服务平台培育不足。
专家指出,“两业融合”机制目前尚不完善,先进制造业对数字要素的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的应用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作为“两业融合”需求迫切的先行省份,江苏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进一步激发“两业融合”内生动力。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十四五”期间,江苏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应相向而行,全产业链发展应成为新的利润增长模式,信息技术应成为核心技术载体。
按照“十四五”规划,南京市将以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加快发展一批国内领先的智慧医疗、教育办公等细分领域平台,制定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其次,创建新型数字政府,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徐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有机融合,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型。“十四五”期间,扬州市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10年倍增行动计划”,将努力做大做强智慧服务产业,尤其是智能制造。
未来苏州高铁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将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1号产业,并计划与江苏省产研院共建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引进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苏州脑机融合研究院,合作建设武汉理工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创业中心等。
徐工汉云下一步将致力突破汉云平台4.0、工业视觉技术、工业数据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尽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补齐自身短板,拓展工业软件CAPP/CAD、智能物流系统等新产品;推进“丝路电商”项目,聚焦工程机械、仓储物流设备等重点品类,打造线上爆款。常州微亿智造已计划建设“超级虚拟工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式,对传统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为传统制造业提供转型升级路径。江苏中车电机有限公司的最新方向是提供定制化风力发电机设计服务,逐步实现“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常熟波司登则将继续提升服装设计能力,通过大数据平台更加深入地洞察消费需求变化,使未来的产品设计生产更加精准到位。
【专家点评】
点评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沈宏婷
当前,江苏已进入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新阶段,但仍面临不少问题挑战。一是平台型龙头企业匮乏。与智能制造服务相关的企业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受到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偏弱。二是关键性要素供给不足。多数企业处于初创期,自有资金有限,融资需求大且难,同时普遍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三是应用深度广度不足。存在服务资源分散、供给不足、层次不高等问题,先进制造服务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要实现智能制造服务业的突破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龙头工业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向两端延伸、向高端发展,利用工业互联网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供应链网络各主体的合作,推动制造业研、产、销各环节企业的数字化运营,形成高效数字化的运营新生态。
二是充分发挥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整合作用。以制造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整合高端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智能制造服务商、专家库、典型场景案例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智能制造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有效供需对接。
三是充分发挥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模式变革作用。在整个制造业全面推进以智能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大力推广定制化服务、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协同创新。
注:江苏经济报记者孙炜杰、见习记者周凯航参与本文部分采访与资料整理。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王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