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贫困村有哪些「如何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互联网 2023-04-10 21:43:0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容县贫困村有哪些「如何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容县贫困村有哪些「如何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希望能帮助到您。

图为工作人员向群众集中宣传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记者 张翔 摄)图为精准扶贫激活乡村旅游。(封晓天 摄)图为容县沙田柚产业成为助力精准脱贫的特色产业。(封晓天 摄)图为容县祝氏农牧凤美生态养殖扶贫项目。(记者 张翔 摄)图为加强电商培训,助推脱贫攻坚。(封晓天摄)图为贫困村村支书(村主任)与旅游企业签订结对帮扶贫困村帮扶书。(封晓天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脱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就要从实际出发,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实现精准扶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近年来,容县从实际县情出发,先后下发《容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方案》《容县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玉林市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助推精准扶贫。

全县上下合力攻坚,深入落实“一帮一联”责任制,以敢想敢闯、善作善成的胸襟,走出一条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互融互促的特色扶贫道路,激发了乡村发展新活力。2016年全县完成了1266户5393人、1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9.80%下降到2016年的6.39%;2017年2618户10722人、6个贫困村预脱贫。

电商扶贫——打通农村经济的流通动脉

容县松山镇村民李东成在容县宽华电商培训学校毕业以后,今年在镇上租了一个铺面,在网上销售本地水果(如沙田柚、百香果)等农特产品,如今每天的营业额保持在3000元~5000元之间,不但让自己的人生有了新起点,还带动了当地广大农民通过互联网实现致富的热潮。

要想富,开网“路”。2015年9月,为引导农村、农业、农民与互联网深度合作,实现线上与线下无缝链接,打通消费者与商家之间互动之门,形成产销一体化,容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构建容县本地的电商平台——容县电商产业园。

时隔两年,容县电商产业园已发展成为集商务办公、仓储物流、产品展示、技术人才培训、企业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电商平台,拥有容县电商产业园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容县电商网及移动APP等电商云平台,并于2016年4月,依法登记成立了广西首家县级的电子商务培训学校——广西容县宽华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2016年11月8日,容县“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孵化中心正式成立,意味着容县电商扶贫工作从单纯个体农民脱贫致富向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贫困村集体致富的转变。

从2016年12月至今,产业园聘请的专家先后在容县开展电子商务专场辅导讲座28场次,免费培训容县基层干部和群众3600多人。容县宽华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举办了51期56班次的电子商务技术培训,农民和基层干部3500多人免费参加了为期15天、105课时的电商技术系统培训。

通过大规模的电商技术人才培训,广大农民学会并懂得运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真正意义上打通了农村经济的任督二脉。如今,在容县电商网上开店营业的企业和个体店铺已超过2000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容县大部分农产品正通过电商渠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产业扶贫,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在容县黎村镇六扬村,马铃薯种植业发展正酣。早在2016年,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六扬村顺利引进了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并从种植规模、病虫防治、水肥管理、苗势管理等整个种植过程,由容县农业局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进行标准化种植,保证了产品产量和质量。而为保证销路,当地政府积极联系相关马铃薯深加工厂家,采取“公司 农户”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节,适当提高价格,这让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治贫之本,在于产业。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是实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容县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通过“千企扶千村”、“千侨扶千户”、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小额信贷、雨露计划等途径,围绕沙田柚产业、紫肉淮山、清香蜜桔、环保鱼、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安排500万元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今年预脱贫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引导贫困户以“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的形式参与产业开发,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55个,家庭农场154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个,产业扶贫为贫困户带来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

依托旅游,闯出一条扶贫新路

2017年7月2日,龙镇村传统捕鱼文化节在人声鼎沸中开始了。这个位于自良镇北部的小村庄,正一步步迈向乡村旅游业的繁荣。

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旅游项目,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乡村旅游助脱贫。对莲子产业和荷花观光园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包装,进一步提高莲田综合利用率,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体,建立集吃、住、玩、游、购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长廊。据估算,该村通过旅游发展受益农民达到0.15万人,旅游带动脱贫68人以上,旅游资源正转化成“扶贫富民”的新动力。

这正是容县以旅游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生动的剪影。据介绍,依托于县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容县不断做好旅游产业扶贫,坚持以旅游产业带动脱贫。在2016年,全县通过旅游产业带动脱贫1401人,超额完成全年旅游扶贫计划任务。旅游企业就业安排脱贫421人,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脱贫310人;旅游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脱贫140人,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带动脱贫410人;扶持旅游自我创业和自主就业脱贫120人。(记者 张钰斌)

原标题:多元扶贫,激发乡村新活力——容县扶贫开发工作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