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过后是什么「电商流量红利已尽」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电商时代过后是什么「电商流量红利已尽」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电商时代过后是什么「电商流量红利已尽」,希望能帮助到您。
红利期已过的后电商时代出路在哪?卖家深耕细分类目还是线上转线下?线下线上类目商业没有所谓的景气、不景气,无论任何情况,非赚钱不可。——松下幸之助
前言:你如果关注经济动向的话,最近肯定听到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危言耸听。有句话是这么说的:100个经济学家,有101种看法。同一个经济学家,今天可能狂躁得认为中国天下第一,明天就会抑郁得认为中国不堪一击,他们可以靠这个活,而我们却不能,我们要有长远计划,每一天都应尽可能的平稳,这是认真做事的基础。这也才能把景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后电商时代
犹记得2015年,在中国企业家大会上,马云和王健林同台演讲,首先是马云演讲。 马云说:未来三十年,是科技互联网行业巨变的时代,实体经济就是坦克,互联网就是飞机,坦克是飞不上天的,但飞机可以上天,只有把坦克和飞机结合起来,也就是实体经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实体经济才会飞得更远。
王健林听马云在吹互联网,脸色略有一点不高兴,于是带着调侃的语气跟马云说:我首先提醒一下马云,你说我们实体经济不是飞机,互联网才是飞机,这是不对的。
因为,飞机也是从地面起飞的,而且最后也会落到地面上呢。这一下弄得全场哄堂大笑。
时光荏苒,距离这段经典对话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对话还是非常值得玩味,如果用官方式“稳对不错”的总结就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时代已经到来,用我的浅显自白的表述就是:在红利消退过后,是人是鬼终会大白于天下,适合线下实体的类目,会回归到线下,线上线下结合的玩法也会不断涌现,但终归少数,而线上经过长达十年的红利期,也该步入平稳发展阶段,这才是正常的商业规律,如果硬要划分一下市场这个蛋糕的话,我个人认为线上还是占生活起居的大头,3分给线下,1分给线上线下融合,6分给线上。
虽然电商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但是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惰性,电商具有其躺着购物的便利性,即使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仍大有可为,但是后台还是时常收到大伙的提问,很多提问给我的感觉就是内心很纠结,心里没底,大致的意思就是流量获取困难,产品力、供应链也比较普通,如何突围?类,其实答案大家都知道,就是需要一些勇气踏出舒适区,做出改变,要么深耕优化产品力,要么转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一种商业行为已经近乎不赚钱,果断舍弃,商场无情怀。
抉择一:线上转线下
线下转线上的例子不胜枚举,成功案例也有很多,但当线上遇到瓶颈,转线下是否是一条出路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线下开店是个辛苦活。严重依托物理扩张的商业模型,无法和线上纯流量的高裂变高爆发性相比。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表示,虽然现在线上流量变得越来越贵,但他不认为线下创业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线下反而更适合巨头公司。
线上和线下的规律不同,前者资产轻试错成本低,拼得更多的是效率,在线的业务不是大鱼吃小鱼的生意,而是快鱼吃慢鱼的生意,小的企业能够在巨头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从一个细分领域迅速做大,那是因为巨头在某一个特定业务上投入的精力还未必有小企业多,美团、今日头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崛起。而后者(线下)资产重、成本高、试错机会太少,而且整个业务的增长速度会慢很多。
在一定程度上,回归线下,意味着告别了在线上靠飞机狂轰乱炸一马平川的时代,线下拼刺刀比拼的是爆发力、耐力以及是否能够继续获得资本的青睐,显然这对我们中小电商企业来说不太友好。
抉择二:深耕细分类目
树叶愈向阳伸长,根须愈深入黑暗之地底
线上随着这十来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商业规模,被验证为可行的商业行为,自然大品牌们会不断入驻,用其强大的品牌力、供应链、等优势抢占掉绝大部分的市场,且不论市场大环境如何,就单上面提及的这一点就足以让咱们中小企业感觉到生意“好像”越发难做。
那么中小企业怎么构建自己的小小护城河呢?
答案就是不断深耕细分类目,注意重点不是细分类目,而是“不断”。
那么如何耕呢?这边只能给到这两点微薄建议:
1:每天观察自己类目下所在小类目,寻找上架40-100天左右的新品,销量不错,差评少的产品,这些新品具有较高的潜力,是很好的参考对象。
缺点: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竞争对手在做,利润可能会拉低,这就需要自己优化升级。
2:根据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去寻找一些新的款式或自家工厂新开发款式。
缺点:有一定的产品经验,对于类目也有一定的理解,很容易开发小爆款,但是新款可能会存在质量缺陷,需要不断优化,且开发的时间成本、价格成本也会相对较高,上架还容易被模仿,为他人做嫁衣,所以要提前做好版权保护。
当然最好的可以把以上两点同时使用,但是产品质量绝对要对得起价格,消费者就是上帝,欺骗上帝的后果很严重,最起码在退回率这上面就可以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