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订单火爆「跨境抢单」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外贸订单火爆「跨境抢单」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外贸订单火爆「跨境抢单」,希望能帮助到您。
对冯祖旭而言,3~5月原本是一年中的接单淡季。在上海居家办公一个多月的他,没有想到会收获比以往还要多的订单。
作为上海意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冯祖旭告诉第一财经,他和团队近期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上下午各一场的讨论会,把当天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接到的询盘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并做出整体的价格判断,以尽可能提高客户转化和下单的成功率。
在这种集中讨论、分析询盘的方式下,他们无法及时寄出样品,却收获了比以往更高的成功率。4月22日,冯祖旭拿到了一家新客户的订单,而当月19日才寄出的样品受封控影响,至今还没有寄到客户的手中,双方的沟通全靠线上。
对于资金实力并不强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封控引发的物流、人流的停滞,以及生产经营受阻、供应链瓶颈等阶段性问题,无疑是一场严峻考验。但常年经历着国际形势变化、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和海运费起伏等诸多挑战的他们,也有着独特的韧性和灵活性。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上海的多数外贸人都把精力集中在了获客上——留住老客户,以及寻找新客户、拿下新订单。这个春天里,他们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互联网技术铺开的主阵地,积极应变。
通过跨境电商寻获客源
“在我们与新的这家客户联系前,他们已经拿到了三家公司的样品。后来在与客户的视频会议里,我们通过专业的讲解以及定制化优势,给他们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最终让他们选择了我们。”冯祖旭说,通过精准分析客户的需求,集中精力去服务一个客户,远胜于碰运气、广撒网找客户的效率。
这种心得,也得益于一个多月前的实操经历。虽然在2019年就涉足了跨境电商领域,但冯祖旭他们却是第一次参加阿里巴巴国际站三月新贸节,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延揽客户。3月份,他们迎来了公司创立十多年以来的最大获客增幅——新客户增长4倍、成交量激增3倍,也初步形成了比以往更适合跨境电商业务的沟通方式与工作模式。冯祖旭原本打算4月大干一场,没想到公司全员被封控在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冯祖旭找到了把分散在各自家中的员工“聚起来”的状态,也有了4月22日的那次突破。
冯祖旭表示,4月在新客成交数上同比去年增长了250%,其中包括一家由亚马逊投资的物联网公司,是公司近两年潜力最大的新客户之一。随着上海部分区域复工复产陆续启动,公司于5月2日举办了一场全员线上启动会,明确了5月的目标,这让他们对今年实现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70%的出口额目标更有信心。
作为阿里巴巴跨境贸易的客户顾问,颜岳锋服务了40多家位于上海的外贸企业。疫情期间他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外贸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一周2~3次的沟通。对于冯祖旭这样目标积极、需求明确的客户,他们每天都会进行一次线上会议。在他看来,疫情下,客户的信心比黄金重要。
和冯祖旭的居家办公不同,位于上海金山区的外贸人杜传奎选择了“居厂办公”——在封控前,他带着销售团队一起搬进了工厂。
作为上海新帑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杜传奎从2004年就开始做B2B的跨境电商业务,在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获客上已有近20年的经验,并从7年前开始进入B2C跨境电商领域。
在2020年和2021年,这家以按摩产品为主、出口规模在4亿元人民币的外贸制造企业,收获了每年30%以上的订单增长。由于产品价格随原材料涨价而调整,以及海外消费市场有所降温,杜传奎告诉第一财经,他们这个行业的整体外贸形势都在去年底开始出现下滑,因此他们预计公司今年的出口也将有所下降,突然而来的疫情,也给二季度的出口带来了影响。
他们努力做的,除了尽量让销售维持常态,还有静下心来探讨新品研发、改进品牌基础视觉等工作。
一方面,去年9月到春节前的旺季所接下的订单,往往要到今年4月底才消化完。4月下旬,少部分工人陆续返岗,再加上原本住在工厂宿舍的员工,杜传奎的工厂可以维持10%左右的产能,以应对急单的生产。由于申请到了可在上海市内通行的相关通行证,他们已经生产完成的货物可以运到上海港出货。
另一方面,杜传奎公司在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开设了海外仓,有600万美元货值的库存,所以目前整体海外板块没有受到影响,还能继续盈利。
杜传奎表示,海内外的销售团队都很努力。线下展会参加不了,就积极地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拓客,基本指标不受影响。一般来说,5~8月是这个行业的淡季,每年的9月才是接单旺季。
杜传奎说,公司今年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投放的广告费没有减少,每年都能获得5000~6000个潜在客户的询盘,最终成交的客户有60~70个,并成为公司的长期客户。在今年4月,客户询盘的数量仍然不少,与往年持平。不过,由于交货周期明显放慢,4月开发的新客户有所下降。他期待着,复工复产后可以尽快把延迟的订单完成。
物流阻滞和订单流失挑战
“最近和客户的邮件沟通,他们提及最多的就是如果出货赶不上就取消订单。”上海海斐欧工艺礼品有限公司营销主管肖筱告诉第一财经,客户在海外的货卖完了急需补货,而国内工厂做好的货却发不出去。取消订单是客户也同样遭受损失的无奈选择,“都是季节性的产品,客户换供应商也不一定来得及做”。在充分理解客户难处的同时,肖筱他们也与客户积极协商,努力寻找备用方案。
作为工贸一体的企业,冯祖旭的贸易公司设在上海,而工厂建在江苏南通。由于接到的贸易订单大于工厂的产能,他们会把订单派给分散在江浙多地的供应商一起完成。
“这两天所有的供应商都陆续复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物流发货。”冯祖旭表示,公司平时所有的货物都通过上海港出口,但由于陆运受阻,他们也在寻找从宁波、南京甚至深圳转运出口的备选方案。
对杜传奎来说,由于按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全部设在上海,他们仍然面临较大的生产和物流挑战。“工厂原本有400多名工人,封控期间只有住在厂区宿舍的工人,由于原材料运不进来,前期整体处于停工状态。”他表示,从4月下旬开始,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重启,五一前后,员工也在陆续返工,复工复产正在进行中。
通过这次疫情,杜传奎称,自己也在反思接下来的布局,“未来肯定要两条腿走路,在上海和外地都要同时布局工厂”。目前,他们在江苏盐城投资的8万平方米的厂区正在加紧建设。
在物流挑战之外,随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生产恢复正常,越来越多的订单也重新开启了“东南飞”。
“客户订单中的部分产品,比如,按摩用的床单床罩等就迅速改从巴基斯坦、越南等地订货了。”杜传奎说,客户明确表示不能等,已经找东南亚的供应商了。一般来说,以往有产品必须从他们这里采购,其他产品就会顺道一起下单;但由于国内工厂无法及时供应,客户只好把那些东南亚工厂也能做的订单转移了。
杜传奎估计,因为近期疫情流失到东南亚的订单,约占5%~10%,这样的趋势还将继续,“一旦采购顺利,而且质量过关,这些流失的订单再也不会回来了。东南亚本身也有成本优势”。
不过,因疫情的暂时影响而流失的,更多是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订单。这也成为大量外贸人转型升级和加快新品研发的动力。
肖筱表示,虽然他们生产的是布制工艺品,但客户的黏性还比较强,大量客户还是给了企业很大的耐心和包容心,一直在等他们的货,除非是真的等不下去的产品。毕竟,对于部分做电商的客户来说,断货是致命的。
对于冯祖旭来说,客户短期流到东南亚的可能性不大。他提出,他们出口的产品属于精密制造类、自动化程度较高,并非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东南亚的工厂加工和管理能力都远不如国内,具备相应能力的供应商较少。
作为老外贸人,冯祖旭想要做的,是改变传统的外贸思维,真正拥抱跨境电商等创新的模式。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4.3%、26.4%和57.7%。在新兴贸易业态方面,我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规模迅速扩大,其中,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8万亿元,增长15%。自2017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规模5年增长近10倍。
随着跨境电商的规模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跨境电商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优化。
税务总局等10部门于4月20日联合制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在聚焦优化环境,着力促进外贸平稳发展方面推出的5项支持措施之一,就包括支持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
在4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表示,税务部门联合财政、商务、海关等部门,积极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全面扩围,认真落实跨境电商增值税“无票免税”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免征增值税试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等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出口的竞争力。
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晓红提出,2020年至今,海关总署已出台了多个公告,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的退货流程。2021年9月,海关总署又发布实施了《关于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的公告》,进一步提升了退货全流程监管效能,解决退货难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