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百亿回购「阿里收购的公司为什么都废了」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阿里百亿回购「阿里收购的公司为什么都废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阿里百亿回购「阿里收购的公司为什么都废了」,希望能帮助到您。
3月22日早间,阿里巴巴在港股公告称,出于对未来持续增长的信心,公司董事会授权将此前公布的股份回购规模由150亿美元增至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3亿元,此次公布的股份回购计划有效期两年,到2024年3月截止。
至此,阿里巴巴的最高回购规模已经接近其市值的十分之一,这项回购案也创下了中概股的回购规模记录。
此前早在2020年12月28日,阿里就宣布将回购100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到了2021年8月3日,这个数字扩大至150亿美元,而最新的250亿美元也是阿里第二次宣布扩大回购规模,而根据境外市场的相关交易规则,这个数字在今年可能不会有第三次扩大。
截至到3月18日,阿里巴巴已回购5620万股美国存托股,花费约92亿美元,和万科当年雷声大雨点小的百亿回购不同,阿里这次是来真的。
而根据境外市场惯例,阿里回购的这部分股份,大概率也会进行注销,减少总股本,从而提升每股的实际含金量并刺激股价上涨。
消息发出之后,阿里股价也如期迎来暴涨,结合中概股政策底已现的市场大环境,阿里巴巴最近六个交易日在港股的涨幅高达65%。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阿里之外,多只中概股也加入回购大军,3月22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将回购最高100亿港元的股份。
今年以来,港股已有89家公司展开股票回购,累计回购总额约7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提升近四倍。
有网友调侃道,现在压力来到了腾讯这一边,相关数据表明,截至3月22日,腾讯今年已花费22亿港元回购了483万股自家股票,但相较于其目前所持有的近400亿美元现金来说,这个回购力度明显不太给力。
不过,接连多家中概股公告回购,很可能意味着中概股在这个位置已经见到阶段性底部,后续的行情走势值得期待。
随着市场回暖,近期互联网行业也频传捷报,和阿里千亿回购案同样重磅的,还有电商巨头拼多多的2021年年报,虽然从高点被削去了将近90%的市值,但拼多多所发出的这份盈利年报,还是显示出了其在电商领域战略转向的强大能动性。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8.687亿,占据中国网民规模的86%,其活跃买家年平均消费额达2810元,这为拼多多贡献了超过2.4万亿的GMV。
和此前的大规模烧钱模式不同,拼多多在去年华丽转身,放弃了在用户层面的继续扩张,并通过减少营销费用等方式留存利润,由此拼多多实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并在2021年度斩获77.69亿元净利润,而在前一年,这个数字同样是70多亿,只不过是亏损。
阿里与拼多多,这两个于互联网不同时期成立的电商公司,却在同一时间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与朝气,除了归功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动能,同样离不开时代赋予的宝贵机会。
在疫情多点开花和流量红利殆尽的严酷环境下,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13万亿,年增速达14.1%,而在今年前两个月,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收获个位数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却仍然保持12.3%的较高增速。
从资本市场、财务报表、数据统计等多个层面不难看出,国内电商行业已度过至暗时刻,未来除了电商巨头们依然屹立,更多腰部电商平台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例如成立于2015年的私域电商平台顺联动力,近年来也因其创新模式连续入选《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成为当地的标杆企业。
根据财经媒体的报道,顺联动力从去年开始不断推进其资本化进程,市场普遍预期,一旦登陆资本市场,顺联动力有望复制拼多多此前的发展路径,即在资本的助力下加速用户的大规模扩张,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不仅如此,顺联动力由于在私域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社群资源,其用户粘性远超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平台,顺联动力面向用户群体所发布的的一系列大健康品牌,如朵杞、向鲜等,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忠实粉丝,从新品到爆品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所以不排除在电商跃进的年代,类似顺联动力这样的腰部平台能够通过更加灵活的发展思路和较为前瞻的战略布局,实现对头部平台加速追赶。
从凛冬已至到曙光再现,中国电商行业用几年时间完成了自我革新与再次起航,在未来的存量市场博弈中,考验的不再是平台的扩张能力,而是在其羽翼之下,每一个独立用户的忠诚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