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和made of china「made for china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 2023-07-19 20:01:2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made in china和made of china「made for china是什么意思」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made in china和made of china「made for china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广东省博物馆在《国家宝藏》中展示出它的镇馆之宝,其中一件就是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2011年7月,清乾隆农耕商贸外销壁纸历经200余年世事沧桑,穿越万里大洋终于回到了它的出生地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无数珍奇宝物在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外销壁纸。

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中国外销壁纸生产盛极一时,在西方室内装饰中引发了一股强劲的对于中国壁纸的爱好,同时这也表现出对于中国文化的欣赏。这一卷卷被包装好的的壁纸,被装进箱子,装运上船,远渡重洋外销到欧洲和美国。

壁纸作为今天日常生活中接地气的产品,在清代中国人生活中或许并不常见,但是在当时的欧洲人生活中却是十分普遍的。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开始,海上贸易的发展,东西方的交流开始越来越频繁。

清外销壁纸

尤其是17世纪,在这时,东西方文化与商品开始大规模的进行交流。在达伽马开辟的东方航线上,欧洲的商船开始远航到中国,在当时唯一的对外口岸——广州进行大量采购,将精美的中国瓷器、丝绸、茶叶等装载上船、一批批货物运到欧洲进行出售,引发了欧洲社会从上到下对中国社会的强烈兴趣和对中国产品的喜爱。

在历史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热”。壁纸虽然不是欧洲买家在广东采购的主要商品,但是大量的中国外销壁纸被装箱,从遥远的中国运输到欧洲各国。如1775年到达伦敦的一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一次就装载了2236件中国壁纸。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外销壁纸的发展。

第一批中国外销壁纸到达欧洲的时间大约在17世纪中期。当时欧洲传统壁纸正在兴起,用来取代昂贵的墙面装饰——浮雕或者是镀金的皮革、挂毯、刺绣和锦缎织物。欧洲家庭以充满华美风格的装饰为流行和时尚,但全部采用浮雕、皮革等装饰品来布置房间价格过于高昂。

中国壁纸的到来一方面是满足了欧洲家庭装饰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极大地促进壁纸的流行。作为高档织物的廉价替代品,一般认为壁纸不适合重要房间(在当时欧洲,人们使用壁纸仅仅用来装饰次要的房间,如卧室。重要的房间,例如客厅并不会使用壁纸,而是依旧使用浮雕等传统装饰品)。

但是中国壁纸却因为富丽的色彩,精美的画面,完美的布艺,以及体现在壁纸中的中国独特审美,一下子吸引了欧洲上流社会的注意。这种有着特殊美感的壁纸在欧洲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中国外销壁纸被装饰在贵族豪宅里,产品供不应求。特别在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壁纸盛行,一时风光无限。中国外销壁纸因为它独特的异国风情的题材、蜿蜒连绵的线条和不同于西方透视构图的绘画方式,被欧洲人所喜爱。

中国外销壁纸并不是完全的中国传统审美——悠远自然,注重写意,而是融合了欧洲洛可可风格的审美,花式繁复,风格华美。后人对其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概括“中国风”。在雅各布森唐(DawnJacobson)专著《中国风》中分析道:“中国风是一种怪异事物,它完全是欧洲的风格,只不过是从东方获取灵感。真正的中国风并非对中国作品的苍白无力的模仿。它们是西方人对东方这片想象中的乐土的一种明确而实在的表示:一个奇异而遥远的国度,以富庶著称,数世纪以来始终,蒙着面纱,并顽固地将许多外国人拒之门外。”这样的风格也正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

中国外销壁纸的发展代表着文化的交融,中国产品的外销体现出的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欣赏借鉴,这显然不同于19世纪之后中国与欧洲地位的差异。在17、18世纪,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是一片象征着和平宁静的乐土,不畏海路的艰辛来到想象中的乌托邦,并以使用中国产品为骄傲。

英格兰的中式房间

在欧洲进行广泛对外交流的同时,清朝却在进行着海禁的政策。在清代前期的一百九十六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实行了比较严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不过三十九年,其余一百五十七年的海外贸易基本上是开放的。即使在禁海期间,也没有完全断绝与外国的贸易往来。由于乾隆二十二(1757年),英国侵略分子贸然闯入宁波、天津等地。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十日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海关的贸易,“夷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从此,中国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口岸进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标志着全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代的开始”和“闭关政策的最后形成”,并且广州成为独一无二的进出口贸易港口。

广州十三行也逐步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代表。清初,广州经营海外贸易的行商亦称为“十三行”它创始于康熙二十五年四月,最初的名称为“洋货行”。虽说以“十三”命名,但实际从无定数,如雍正初年有四、五十家,乾隆初年有二十余家。在乾隆二十二(1757年)之后,广州作为独一无二的进出口对外贸易港口,它的地位也越发重要起来了。广州十三行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它作为对外贸易的代表,为海外贸易商评定价格,购销货物,缴纳关税。一方面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方便,但另一方面却是迎合了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的控制。

外销壁纸的出口,是中西方文化与商业交流的小小缩影,不仅体现了西方对于中国文化的欣赏,也从其中看出中国对外贸易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