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大学生」青岛农业大学:创新教育之花艳丽绽放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科技创新大学生」青岛农业大学:创新教育之花艳丽绽放。
机电工程学院2005级同学王瑞,在学校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培养下,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毕业时,由于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被海都学院看中,聘请到海都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并成立了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在2009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CAD类课程技能竞赛中,他带领的团队一举获得全国的冠军。
在青岛农业大学,像王瑞一样获益于创新教育的同学还有很多——2006级邱军先同学,在校期间发明的科技作品“高效黄油注油枪”获得国家专利,毕业时被中国纺织研究院聘用;2007级王玉丰同学的科技发明“智能点滴呼叫仪”获得国家专利,毕业时,中国华远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均伸出了同意聘任的“橄榄枝”;2007级门宝江同学,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于2010年12月为城阳一家企业成功研发了一种“基于MSP430的多光谱新型水质分析仪”,凭着这一优势在就业时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经过探索和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以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教育理念。一朵朵创新教育之花在青岛农业大学艳丽绽放。
完善体制机制 加强创新教育
进一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为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近年来,该校先后制定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管理规定》、《大学生科技竞赛管理规定》、《第二课堂与创新教育学分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关于鼓励和倡导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规定,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条件。
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构建了“3-2-2”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逐步使创新教育贯穿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教育体系中包含了学生参加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等,并通过设置创新学分,纳入考核体系,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学校与专业紧密结合开展创新实践,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浓郁氛围。吸引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科技咨询、社会调研等,激发创新思维,进行基础层次的创新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影响社会和产业创新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创新提供原动力。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创新教育活动。学校以实验中心、教学科研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依托,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成立各种创新活动社团和组织,自主开展各种创新活动;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和创业活动,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条件;开展“一院一品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扩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来,设立了由大学生主持的创新训练项目279项、创业训练项目33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成立了14个创业类社团和协会,会员数量达到5000人。组织各类创新、创业专题教育报告会200余场次,培训学生40000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政府开展的各类创业培训活动20多场次,培训学生1000余人次。组织各类科技创新竞赛75项,参与学生有2万余人次。
除此之外,该校还加强产、学、研结合,多渠道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实践、科技服务、志愿服务和就业实践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
通过探索实践,该校构建了以基础创新教育、综合创新教育、创新实践教育三个层次为递进顺序,以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锻炼、创新项目实践四个系列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年不断线的创新教育模式。
加大投入力度 创新成绩显著
“十一五”以来,学校投入500多万元,组织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3000余人次参加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其中获得国家和国际级奖励44项(一等奖22项),省级奖励158项(一等奖、特等奖、金奖32项),67个创业项目获奖励,48篇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本科生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科技创新论文有198篇。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不断提高,有效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有力提升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大幅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学生自主创业人数逐年攀升。
化学与药学院2004年开始每年成立创新小组。2004级创新实验小组成员中目前有4人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于洪亮同学在中一集团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从普通职员升职成为技术副总监;2005级创新实验小组成员李玉明同学在单位工作两年时间内,主持并通过专家鉴定的技术改造项目3项,申请专利6项,现任集团技术总监。2008级创新实验小组成员已成立了三个注册公司,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9级刘园同学,在大学期间参与申请了5项国家专利,其中2项通过了国际PCT认证;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专业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翟 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