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烟台市」创新路上领舞——转型升级的烟台智慧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烟台烟台市」创新路上领舞——转型升级的烟台智慧。
烟台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右二)到福山区调研企业科技创新
“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搞不出MDI的。”这句轻蔑的断言,源自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技术权威。
MDI化学名字叫异氰酸酯,它是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军工航天等领域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其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所垄断。
然而烟台万华集团击碎了“西方魔咒”,万华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制造技术,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近几年国外跨国公司相继在中国新建更大规模的MDI装置,使万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是加大科技投入、赶超国外技术,还是立足小胜、满足现状仅做“中国第一”?
发展的节点上,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万华获得了首批项目立项支持。重大专项的“雪中送炭”不仅为万华注入了资金的活泉,更传递出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激发了万华的豪气和野心——要做世界第一!
经过艰苦的科研奋战,万华创造了世界聚氨酯工业的“中国速度”,MDI总产能达到164万吨/年,全球MDI排名从第三跃居第一。不仅如此,依靠重大专项的“四两拨千斤”,联合上下游产业,万华已打造形成了有全球竞争力的一体化绿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公司预计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举世瞩目的MDI的领舞者。
重大专项的承接是烟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烟台,创新驱动犹如一根“魔棒”,引领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全新的跨越发展之路,并成为创新路上的领舞者。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首先支持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具有研发机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优先申报市计划,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计划,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市场主体的作用。”烟台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介绍,为了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烟台市按照“分级培育、体现特色”的原则,实施“育小”、“扶大”两大工程,整合有限资源条件,通过政策、资金、项目导向,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育小”,加大力度支持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产品产业化等项目研究开发过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成长性创新企业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建设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使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创新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同时,烟台市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有限补偿合作银行和合作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损失,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到“十二五”末,每年计划安排1500万元;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到“十二五”末,每年计划安排1000万元。
——“扶大”,在烟台市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领域,重点选取一批像万华、泰和、杰瑞、玲珑这样的科技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扩大优势产业竞争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进展。
企业的发展是检验政策的最好试金石——
南山铝业、丛林铝材,通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了铝及铝合金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拉长了铝产业链条,形成了“煤—电—氧化铝—电解铝—高强度工业铝型材和高精度轻合金材料”的完整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链覆盖区域为45平方公里,目前成为全球唯一短距离拥有最完整铝产业链的基地。
烟台杰瑞集团,通过省自主创新专项的开展,专门针对我国复杂地理条件下页岩气开采解决方案进行攻关创新,研发3000型页岩气大型压裂成套装备,掀起了当下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压裂增产完井设备的“新革命”。
烟台泰和新材料公司,借力于省自主创新专项的支持,研发出了“全球材料皇冠上的钻石”——芳纶复合材料,目前已成为我国化纤行业参与全球高技术竞争的标杆企业。
……
目前,烟台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47家,其中2013年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4家、过10亿元20家、过亿元97家,登海种业、麦得津、绿叶制药等公司成为致力于高新技术研究、转化、推广的原始创新企业群体代表,涌现出了以丛林集团、冰轮集团、玲珑橡胶等为代表的一批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集成创新企业群体,以万华集团、泰和新材、正海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敢于面对国际寡头技术封锁和垄断、致力于引进消化吸收核心技术再创新的企业群体。
“我们感谢科技部、省科技厅给烟台市的支持,不论是平台建设还是项目支持,力度都很大。我们要争气。”在许前东的眼中,对部、省支持最好的回报,就是“企业创新力的切实提高、高新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城市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改革,是时下的热门词汇,烟台科技改革今后的落脚点在哪?
采访中,许前东表示,烟台市今后的科技计划将向市场、民生和共性关键技术三个方面倾斜;科技奖励则向科学家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创新实效倾斜,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企业在烟台永远是创新的主角,烟台市今年继续坚持将市级科技经费的80%以上用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市场主体的作用。此外,烟台市科技局正在筹建打造“产业导航”平台,打造一个真正对接零障碍、服务全方位的合作平台。
追溯历史,烟台开埠通商已有130多年,这不仅奠定了烟台良好的工业基础,更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和城市精神。
也许正因为烟台的这份包容、开放与安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烟台、扎根烟台,也正因为这些科技追梦人的不懈努力,烟台的科研成果百花齐放,创新活力泉涌不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调融合交汇,创新驱动下的烟台正风劲扬帆,书写城市蝶变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