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废弃物」把种养废弃物变废为宝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食用菌废弃物」把种养废弃物变废为宝。
每年夏秋两季,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常会遭遇因秸秆焚烧而带来空气质量难题。而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一项技术为解决秸秆焚烧带来了新的解决途径。不仅如此,这些技术还全面提升了我国食用菌周年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这就是山东省农科院资环所与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这一技术荣获201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十年一剑
山东省农科院资环所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万鲁长研究员介绍,所谓种养废弃物,意思是指玉米秸、棉花秸、花生秸、果树枝条和畜禽粪便等种植业、养殖业的废弃物。我国每年产生的种养废弃物大约有36亿吨,如何有效利用种养废弃物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万鲁长说,国内外以往食用菌栽培原料局限于麦秸、棉籽壳、牛粪等,生产成本高,菌渣利用水平低,制约了产业可持续发展。
而难以利用的种养废弃物如玉米秸秆、棉秆、花生秧、果树枝条等基本上被烧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污染了环境。而食用菌生产是种养废弃物高效、优质、低耗转化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利用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较用其他原料栽培可降低成本30%左右。
万鲁长对记者表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以食用菌高效转化未被利用种养废弃物和菌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为研究目标,针对生产中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围绕适宜未被利用的主要种养废弃物转化的食用菌高产专用品种选育、栽培基质配方优化和基质发酵处理工艺、菌包标准化生产、新型周年节能菇房设计和配套出菇管理技术以及菌渣高效利用与产品增值等方面开展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
“我们从‘十一五’期间开始研究这一技术,‘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较大突破,到目前,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技术已经获得了大面积推广,极大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和出口创汇,在省内外食用菌主产地推广应用效益显著,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万鲁长对记者说。
一“技”多效
在接受采访时,万鲁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点——不仅是废物利用,更可堪称一“技”多效。
山东省是食用菌生产种植大省,但限于气候、技术等因素,一些食用菌菌种的栽培面临一定困难。基于这一现状,万鲁长及其所在团队针对山东食用菌产业的技术需求,利用系统选育、诱变育种及野生驯化等方法,育成多个食用菌新品种。其中,育成高效转化玉米秸、畜禽粪便的双孢菇新品种两个,生物转化率较常规品种提高了8%——10%;育成高效转化棉花秆、花生秧、木屑的杏鲍菇新品种1个,较传统品种转化率提高10%——12%;育成高效转化果木屑的香菇新品种1个,生物转化率达82%。
“现在,这些新品种都深受食用菌企业和市场以及消费者的欢迎,可以说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万鲁长说。
“新品种”之外,“新技术”也是“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重要突破点。万鲁长介绍,他们的科研团队还研发了新型双孢菇控温菇棚和香菇专用节能周年出菇设施,较其他栽培设施可节能40%以上,空间利用率也较传统模式提高了3—4倍。
此外,他们还创新了物联网环境调控及工厂化出菇工艺技术,生产周期缩短9—10天,提升了种养废弃物高效转化食用菌的环境调控技术,优质菇率提高22.3%。集成创建了双孢菇、香菇、杏鲍菇优质高产标准化周年栽培出菇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食用菌低成本周年化高效生产,领先于国际同类生产技术水平。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了食用菌周年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水平,促进了山东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此外,栽培食用菌后剩余的菌渣如何处理一度也是困扰不少企业和种植户的难题。
万鲁长所在的科研团队针对这一状况,研制出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栽培基质和养殖垫料的专用菌剂4个,研发出菌渣有机肥产品5个、蔬菜和食用菌栽培用菌渣基质配方16个、畜禽养殖菌渣发酵床2种,解决了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实现了种养废弃物菌业生产与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有机衔接。
产业增效
“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山东农学会组织成果评价会认为此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中的4项核心技术在2011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并在省内外获得大范围推广,在推动山东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提升作用。
截至目前,依托这一技术山东省内已建立示范基地36处,山东、山西、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累计已推广15万余棚,新型出菇设施推广9000余棚,应用1亿多平方米,生产食用菌鲜菇132.3万吨,新建菌渣有机肥生产线10余条,累计生产菌渣生物有机肥180多万吨,项目新增效益 73.01亿元,菌包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创汇600多万美元。
万鲁长介绍,在推广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他们还积极依托这一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项目实施期间,他们共培训技术骨干和菇农4万余人次,菇农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采访时,万鲁长还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2011年,他到淄博高青县一家企业考察,发现当地农民常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玉米秸秆,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于是向这家企业“支招”,先用玉米秸秆来栽培杏鲍菇,再利用杏鲍菇的下脚料“菌棒”来做肉牛饲料。
到现在,仅杏鲍菇栽培一项就可为这家企业带来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而利用“菌棒”养牛更节省了饲料成本,实现了废物利用,转化增值。(记者 高家涛)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