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山东」不仅抱团发展,更是协同创新

互联网 2017-04-01 16:28:40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化工山东」不仅抱团发展,更是协同创新。

3月26日,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邹城成立。业内专家表示,联盟的成立对山东绿色化工发展,甚至对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作为山东绿色化工领域的首个联盟,究竟有哪些创新点?该联盟具体会在哪些方面助力绿色化工发展?其未来又该如何技术创新运作?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建机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联盟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的、推动政产学研多方合作交流的创新型组织,也是一个以绿色化工行业为重点的多方协同创新平台。” 联盟秘书长、山东溯源绿色化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倜告诉记者,联盟将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市场化运作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据介绍,联盟目前有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单位为理事单位,同时吸纳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等5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
“通过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再加上依托公司实体化运营的发展模式,联盟将围绕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协同企业、高校不断组织开展绿色化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不断开拓创新政产学研协同应用和服务的内容及领域。”周倜表示,联盟成立后,一方面将通过山东溯源绿色化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对山东的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另一方面会探索众多化工企业之间协同合作创新的途径,同时,还将实施环保溯源,寻找从源头上杜绝三废的新技术、新成果。除此之外,联盟还将开展技术转让及开发、技术咨询、成果评估、科技金融等业务。

搭桥梁,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技术与需求对接不畅是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一直是化工产业发展的桎梏。
“目前,高校科研成果中不乏好的绿色化工技术,但有许多都被束之高阁。”山东新盛宝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勇说,绿色化工产业的发展,亟需一个助推高校成果与市场对接的平台。
而此时联盟的出现正好为高校成果这条创新链和企业需求这个产业链架起了一座桥梁,把成果与需求进行了有机衔接。
“联盟为我们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进行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这是我们一直期待的一个平台。”在活动现场,滨化集团科技开发部副经理林新伟对记者说。
一直以传统化工为主的滨化集团近年来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颈,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正在逐渐转向氢能源、新材料等绿色化工产业。可大体量的传统化工转向新型绿色化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新技术、新人才、新平台。
“我们每年都提报一些技术需求,但是总找不到能解决实际难题的支持,有些单位通过网站等渠道虽然看到了我们的需求信息,但是技术却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联盟聚集了全国高校院所的先进资源,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寻找技术就不是难题了。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联盟推广一些自有的新技术。总之,无论对企业,还是高校,都能实现共赢,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林新伟说。
在当天的会上,山东化工研究院就以总金额1.2亿元现场签约转让了三个项目,博得了联盟工作的“头彩”。
“今天的技术转让有三个创新点,一是三个共性技术项目实施了打包转让。二是取费模式采用首付款加产值提成加利润提成的模式,既能减轻企业负担又能保障双方利益,这种模式将来会在联盟理事单位中进行推广。三是联盟中介机构的介入促成了这次转让,转让之前,中介机构进行了综合评估,包括成果先进性、项目可行性、市场调研等,最终促成了这次转让。”周倜介绍。

聚创新,开启绿色发展模式
韩布兴院士认为,化工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终究要靠技术创新。
“行业技术创新,很多时候单靠一个企业自主完成是很困难的,还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一起联合攻关,需要一个把这些资源聚集起来的平台。”林新伟说。
山东省化工研发队伍虽然较为庞大,但研发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研发队伍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以有效对接市场需求,许多行业共性技术还亟需突破。而单凭企业自身的研发力量,难以满足目前行业发展需要。
2015年9月份印发的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主要载体,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问题的关键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的合力。
“联盟把愿意从事绿色化学、产业发展研究工作的企业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家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和助力我国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周倜说,联盟的意义就在于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同时,也实现了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促升级,打造绿色化工创新阵地
“目前,全国对绿色化工都很重视,但是在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产业联盟的还很少见,在这一方面,山东走在了全国前列。”韩布兴院士说。
作为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山东化工产业各项指标占到全国的20%左右。然而,如此大的体量却与其质量并不相符,一直存在粗放式发展、空间布局不合理、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专家认为,化工产业摆脱粗放,转型升级,绿色化工是最好的出路。而联盟正是引导行业走向绿色的一面旗帜。
“联盟对山东绿色化工产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全国也会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韩布兴院士说。
“联盟以绿色化工为突破口,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将形成支撑化工行业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转移新平台,打造一个创新发展新阵地。”对联盟未来的发展,周倜充满信心。据介绍,联盟除了在技术研发上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外,还将建立中试试验基地,同时还将依托院士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机构成立技术培训中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联盟还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建立成果转化与投融资对接平台。目前,联盟已在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通了“绿色化工专业技术市场”。(记者 刘梅梅)

·相关新闻·
专家支招绿色化工产业发展

“谈化色变的心理在今天依然普遍存在,一提到化工,公众就会想到着火爆炸、释放有毒物质。”3月26日,在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山东溯源绿色化工技术转移公司董事长周倜这样形容当前化工产业现状。
发展绿色化工显然是破解化工产业这一窘境的良方。那么,绿色化工本质到底是什么?其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当日,在战略联盟成立大会结束后召开的绿色化工技术转移论坛上,不少专家为此支招献策。

“绿色”+“经济”+“生命周期”成就绿色化工
“所谓绿色化工,实际是指利用清洁原料和绿色生产过程,得到一种绿色产品。其关键在于减少三废的产生和排放。” 滨化集团科技开发部副经理林新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绿色化工”这一概念已提出很长时间,它不仅仅是开发一个绿色产品,更是在全生命周期遵守责任关怀的基本要求。
“绿色化的本质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传统化学化工是先污染后治理,绿色化则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表示,“绿色”仅仅是其本质的一个方面,绿色化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经济上必须合理:如果整个过程没有污染,满足绿色;但经济上不合理,也不属于绿色化工。
与会专家认为,绿色化工是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绿色发展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方向。

“经济”+“安全”+“环境友好”指明研究方向
“未来的合成化学必须是经济的、安全的、环境友好的以及节省资源和能源的化学,化学家需要为实现完美的反应化学而努力,即以100%的选择性和100%的收率只生成需要的产物而没有废物产生。”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野依良治的这句话,成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利研究员在此次论坛上就“国际绿色化工前沿研究热点及方向”演讲的开场白。
刘利介绍,设立于1995年的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是美国国家级奖励,奖给学校或工业界已经或将要通过绿色化学显著提高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先驱工作者,包括学术奖、中小企业奖、绿色合成路线奖、绿色反应条件奖、设计绿色化学品奖,2015年新增气候变化奖。
“1999年T.J.Collin的绿色氧化技术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活化获得学术奖,2003年ADM的脂肪酶促进蔬菜油的酯交换反应制备不含反式脂肪的食用油获得绿色合成路线奖……”刘利根据获奖情况分析,提高原子经济性,有关CO2的研究,减少合成步骤、缩短合成路线,发展高效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等新技术、新工艺,避免引入有毒性的功能团等为获奖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经济、安全、环境友好是绿色化工产业的未来研究方向。”刘利说。
这与企业的技术需求不谋而合: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论坛上提出:“我们平台已有驯化嗜盐菌进行生化处理的成功经验,目前正在研究生物合成特定化合物,希望在生物合成领域广泛合作。”据了解,成立于2000年的润丰,今年已成为中国植保产品出口服务商第一名。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目前,很多国际领先的化工企业或者跨国公司都已走在绿色化工发展前列,绿色化工未来势不可挡。对此,周倜表示,我们要发展化工产业,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就要把从源头消除污染的技术、项目的落地转移工作做好。
论坛举行当日,山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揭牌。“把愿意从事绿色化学、产业发展研究工作的企业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家组织起来,共同研究和助力化学工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该联盟秘书长,周倜如是说。(记者 张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