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4股宣告退市!有公司曾扬言做第二个\u0026#34;宁王\u0026#34;
最近很多人关注又有4股宣告退市!有公司曾扬言做第二个\u0026#34;宁王\u0026#34;,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又有4股宣告退市!有公司曾扬言做第二个\u0026#34;宁王\u0026#34;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退市在A股越来越常见了。
5月27日晚间至29日晚间,*ST德威、*ST众应、*ST天首、*ST猛狮等4家上市公司公告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只退市股昔日都曾“辉煌”过。*ST德威市值最高时一度接近百亿元,目前已缩水至5.9亿元。公司实控人周建明曾公开喊话称,德威要做氢能界的“第二个宁德时代”。*ST猛狮集锂电池、储能等热门概念于一身,也曾是一只大牛股,市值最高时一度接近130亿元,如今已缩水至13亿元。
此外,29日晚间,凭借“核酸检测车”概念拿下11个涨停板的中通客车,发布了股价异动公告,公告称公司产品以客车为主,核酸检测医疗专用车目前销售数量相对较少,对公司经营业绩未产生重大影响。而就在上周五,深交所表示,对近期涨幅异常的“中通客车”进行了重点监控。
4家A股公司宣布退市
近期,A股退市的公司多了起来。就在这两天,*ST猛狮、*ST德威、*ST众应、*ST天首等4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市。
5月29日晚间,*ST猛狮公告,公司于5月27日收到深交所《关于猛狮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6月6日,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4日。
根据公告,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ST猛狮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ST猛狮集锂电池、充电桩、储能等热门概念于一身,曾经是一只大牛股,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间公司股价涨幅超过600%,市值最高时一度接近130亿元,如今已缩水至13亿元。2021年5月至8月底,公司股价一度从1.88元/股的低位,反弹至7.12元/股,期间涨幅达到278%,不过随后又持续暴跌,最新股价为2.26元/股。公司股票于2022年5月5日开市起停牌至今。
*ST猛狮的主要业务有储能系统集成、清洁能源电力工程、高端电池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智慧出行等。主要产品及用途分四大类:一是储能产品;二是风光储及电力工程项目的EPC服务;三是铅、锂高端电池产品;四是智慧出行代步工具及经营性长租业务的车辆相关服务。
从业绩来看,该公司扣非后净利已连续5年亏损,2017年至2021年分别亏损1.98亿元、25.55亿元、5.26亿元、12.76亿元、11.18亿元。近5年营收分别为39.05亿元、11亿元、13.23亿元、10.93亿元、9.47亿元。
5月27日晚间,*ST德威、*ST众应、*ST天首均发布退市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深交所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公告显示,*ST德威202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4月30日,*ST德威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4.9亿元、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ST德威主要从事线缆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于2012年6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16年,*ST德威进军燃料电池领域,随后进行了相关投资和并购。公司市值最高时,接近百亿元,目前已缩水至5.9亿元,最新股价为0.59元/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周建明曾公开表示,德威要做氢能界的“第二个宁德时代”,不过雷声大雨点小。业绩方面,公司已连续4年亏损。
*ST众应2020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2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29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自2022年6月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最高时,*ST众应的市值一度超过130亿元,如今仅剩11亿元。
去年12月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众应及公司原董事长李化亮分别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决定对公司、李化亮立案。截至目前,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ST天首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2490.65万元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0,公司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自2022年6月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从归母净利来看,近10年,*ST天首有7年是亏损的。从扣非净利来看,*ST天首已连续10年扣非净利为负。
连续11天涨停,中通客车股价涨疯了
业绩平淡无奇的中通客车,在5月份以198%的涨幅,成为A股“最牛”个股。紧随其后的,是新冠药概念股新华制药,5月至今涨幅达到181%。
中通客车本轮涨停之旅始于5月13日,到5月27日,该公司已连续收获了11个涨停板,期间涨幅接近186%。自5月1日以来,中通客车股价累计涨幅达到198%,位居A股涨幅榜第一名。其他汽车股方面,5月以来,金龙汽车、亚星客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涨幅分别为64.69%、61.94%、40.69%、40.68%。
虽然从汽车行业层面来看,近期有诸多利好消息释放,例如:国务院明确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工信部将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深圳等多地发文鼓励汽车消费等。但中通客车的股价涨幅,明显脱离了行业及公司的基本面。
从龙虎榜数据来看,游资是近期炒作中通客车股票的主力,平安证券杭州杭大路营业部、申港证券浙江分公司、银河证券北京学院南路营业部、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等均有参与。此外,近三个交易日,一机构专用席位也净买入了4700多万元。
搭上核酸检测车这一热门概念,是资金反复炒作中通客车的主要原因之一。回溯来看,5月5日晚间,中通客车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消息称,五一期间,中通客车一次性交付了18辆核酸检测车。不过,上述消息目前已被删除。
随后,不少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询问公司核酸检测车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此,中通客车回复称,目前公司实现批量销售的产品有12米、13米两款核酸检测车,全部达到P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搭载医疗专用空气调节系统,配备高效新风过滤系统、医疗给排水系统,全自动PCR分析系统,5G信号传输等,具备随采、随检、随上报的功能。
有分析人士认为,核酸检测车仅属于概念炒作,核酸检测车业务对该公司的业绩贡献,现在及将来都可能不会太大,撑不起如此巨大的股价涨幅,投资者要小心冲高回落的风险。
遭深交所重点监控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也已经关注到了中通客车的股价异常。上周五(5月27日)下午收盘后,深交所就表示,对近期涨幅异常的“中通客车”进行了重点监控。
27日晚上,深交所火速向中通客车下发了关注函,要求核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同时,要求公司确认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近日,互动易平台中存在涉及公司核酸检测车业务有关内容。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核酸检测车产量、收入金额、在手订单情况等,说明公司核酸检测车业务规模及对公司盈利能力等的影响。
此外,深交所还要求公司列表分析2022年截至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构成,包括但不限于主要产品、型号、产量、销量、对应营业收入及其占比等,并说明近期是否出台对你公司存在重大影响的行业政策。
5月29日晚间,中通客车在股价异动公告中称,公司产品以客车为主,核酸检测医疗专用车目前销售数量相对较少,对公司经营业绩未产生重大影响。
中通客车表示,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且未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变化。经核实,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本公司股票。
不过,截至目前,中通客车仍未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根据要求,公司需要在6月1日前将上述核实情况书面回复深交所并对外披露。届时,公司核酸检测车业务的收入,占比等具体情况,将公布于众。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
编辑:万健祎
a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黑幕调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RNG“三连冠”刷屏,电竞圈狂欢…这家A股公司连续5年赞助RNG丨11连板后中通客车“摊牌了”:核酸检测车目前销量较少丨恶劣!男子违规外出,致5000多人隔离!8人被抓,北京又一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背后涉及这家上市公司丨最低59元!茅台冰淇淋上线,每份含2%飞天茅台,目前仅在贵阳销售…网友:酱香味儿!丨上海重磅宣布:6月1日起全面有序复工复市,50条措施助力经济重振丨王毅谈布林肯演讲:三个“告诉美方”!丨一度暴跌40%!又见币圈大热门闪崩,网友担忧:“下一个Luna?”…红杉印度等曾投资,却被疑有旁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