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网络大电影「青春变形记」
最近很多人关注变形计网络大电影「青春变形记」,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变形计网络大电影「青春变形记」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小成本、小规模、小演员,是观众以往对网络电影的一贯认知。
而近期上线的网络电影《青面修罗》,则汇集了冯绍峰、胡军、金晨等知名头部演员,再次打破了观众这种刻板印象。
近两年,从《倩女幽魂:人间情》中的李凯馨、陈星旭,到《少林寺之得宝传奇》中的王宝强、倪大红、刘昊然,越来越多的人气演员、实力派演员正加入网络电影的阵列。我们也看到《婚姻故事》《致命感应》《绞肉行动》等更多海外强阵容新片在国内选择网络首发。
演员配置的升级,与网络电影的精品化、专业化、规模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疫情之后,线上观影渠道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更推动网络电影向前一步发展。
随着网络电影的内容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不断凸显,强演员阵容、强主创团队、头部电影制作方的加盟,也将趋近于常态化。
从“网红草根”到“港星再就业”
“网络大电影”的概念于2014年由爱奇艺首次提出。初创时期的网大由于投资规模小,演员大多为非科班的草根素人及部分网红、模特,很少有专业演员愿意涉足,主创团队也大多从微电影、广告片团队转型而来。
但这个看似由“草莽”支撑的新内容赛道却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2015年,一部以28万成本博得2400多万分账票房的网络电影《道士出山》令业界惊叹,导演张涛和主演彭禺厶也凭借这部作品声名鹊起。各路投资者们意识到与以往把电影版权直接卖给视频网站相比,新的分账模式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却有着上不封顶的想象空间。
出演过一系列“道士”角色的彭禺厶
一时间,网络电影成为影视投资热点,而早期入局的影视公司如新片场、淘梦网、奇树有鱼、映美传媒等,也在这个过程中依托对网生内容敏锐的商业嗅觉,迅速推出大量影片,逐渐建立起头部位置。网络电影的上线量从2014年的450部一路增长到2015年的689部、2016年的2193部。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整个行业笼罩在急功近利的氛围中,粗制滥造、蹭IP、低俗化等行业乱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2016年底广电总局出台所有网络大电影都需备案登记的规定,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也将“片名低俗化、蹭IP、宣发内容低俗无底线”等9种情形列入禁止上线的影片内容。
网络电影行业必须要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但在有限的成本和监管的边界中,网络电影如何建构出自身的独特身份,避免沦为低配版的院线电影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于是,在探索过程中,擅长低成本运作、类型化创作的香港电影成为了业界效仿的对象,平台也有意识地推动与香港影人在网络电影领域的合作。
如2015年,爱奇艺与王晶签署了6部影片的战略合作,2016年,爱奇艺自制并独家上线了王晶监制,郑伊健、周秀娜等主演的《我的极品女神》,接连打破多项播放记录。这也让更多业内头部公司将目光锁定至演技过关、观众认知度较高、片酬合适的香港演员和主创团队身上。香港电影的IP也获得了网络电影界的青睐,如2017年奇树有鱼与爱奇艺共同发起了“奇光计划”,宣布将对《奇门遁甲》等一系列经典港片进行改编。
郑伊健主演《我的极品女神》
对于北上拍片的香港影人而言,正处于生长期的网络电影为其提供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而香港影人的加入也的确为网络电影的内容质量、话题热度以及票房成绩带来了助力。如2017年爱奇艺网络大电影年度票房TOP 20中就有6部有香港电影人的参与,分账票房冠军为陈浩民、林子聪主演,累计分账票房2655万的《斗战胜佛》。
陈浩民在《斗战胜佛》中饰演孙悟空
业界曾笑言网络电影仿佛成为香港影人再就业的福地,但香港演员的高性价比和敬业精神,香港电影人丰富的类型电影创作经验又何尝不是网络电影所紧缺的呢。两地间的通力合作帮助网络电影逐渐摆脱了早期“草台班子”的状态,推动行业专业度的提升,也使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和喜爱网络电影。
网络电影的精品化、类型化潮流也反过来推动了演员IP的形成。如陈浩民在《齐天大圣》《济公之英雄归位》《钟馗诛妖传》等古装玄幻网络电影中塑造了济公、孙悟空、钟馗等形象,让他的“神仙”角色深入人心;童星出身的谢苗则凭借《方世玉之盖世英雄》《刺客荣耀-荆轲》《少林寺十八罗汉》等武侠功夫网络电影中的“大侠、英雄”角色重获大众喜爱;徐冬冬也在2017年王晶执导的犯罪、悬疑电影《大嫂》中再次加深了因网剧《余罪》而被观众熟知的、美艳又危险的“大嫂”形象,并至今活跃在网络电影市场上。
徐冬冬饰演了一系列性感、美艳角色
这些借助网络电影重新走红的专业演员,与原生自网络电影的一批网生演员,如出演了一系列“道士”角色的彭禺厶,自导自演了《二龙湖浩哥》及《四平青年》系列的张浩、打造了《陈翔六点半》系列的“喜剧小人物”陈翔、蘑菇头等,形成了自身的个人IP,在网络电影观众中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
《陈翔六点半》系列电影中的“蘑菇头”
院线电影人拥抱网络电影
从“被动”到主动
和众多香港演员纷纷拥抱网络电影市场不同,内地院线电影领域的制作公司、主创团队、明星演员等在网络电影发展早期对其更多持观望态度,尽管也有华谊兄弟等院线电影公司试水过网络电影,总体上并不成规模,院线级演员明星也很少出现在网络电影中,偶尔某位明星在网络电影中露脸甚至会引来对其演艺事业是否在走下坡路的质疑,但这一情况在近几年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影院停摆。先是徐峥执导,袁泉、郭京飞等主演的《囧妈》由院线上映转为网络首映,随后越来越多的电影选择以PVOD模式(单片点播付费)线上首映,如郝蕾、金燕玲主演的《春潮》,甄子丹主演的《肥龙过江》,何润东、刘宪华主演的《征途》等。或许当时存在被动而为,但这些“院转网”的电影有利于提升观众对网络首映电影的印象,PVOD模式加持下,也让院线电影界一步步认识到网络电影市场的潜力。
郝蕾、金燕玲主演的《春潮》
随着疫情影响下观众观影消费持续向线上迁移,2020年网络电影市场规模迎来重大突破,全年累计票房破千万的影片多达79部,大于2016-2019年破千万数量总和。其中还诞生了3部分账票房在5000万以上的影片:《鬼吹灯之湘西密藏》《奇门遁甲》《倩女幽魂人间情》。
市场的繁荣,也吸引了众多传统影视制片公司开始主动竞相入局,如2020年华策影视参与出品9部、发行1部网络电影;华谊兄弟、耳东影业、慈文传媒、本山传媒、上影集团均参与出品了两部及以上作品,一些广电行业的电视台和公司也加入了网络电影投资。
随着更多资本的注入,2021年网络电影的精品化趋势更加明显,出现了更多由一线明星、专业演员出演的网络电影。如在首个“网络电影春节档”中,以PVOD模式上线的两部影片:由王宝强、倪大红、刘昊然等出演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以及由宋小宝、马丽、张一山等主演的《发财日记》,在春节期间受到观众欢迎。
王宝强、倪大红、刘昊然主演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
在政策引导和观众审美需求提升的影响下,“提质减量”是近几年网络电影的大趋势,而质量的提升无疑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为此平台也加大了从传统电影界引入人才的力度,例如2021年6月,腾讯视频宣布将与周星驰展开合作,周星驰接下来将担任多部网络电影的监制;同一时期,爱奇艺也宣布将与宁浩导演的坏猴子影业合作,坏猴子影业将与爱奇艺合作在未来三年推出5部网络电影。
院线级别的专业电影人不断入局网络电影,在加速电影行业内部人才流动的同时,对于网络电影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院线电影人对网络电影从“被动牵手”到主动拥抱的过程,也是网络电影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的明证。
专业主创阵容与商业模式的升级
今年网络电影中出现了更多专业演员及海内外一线明星,例如最新上线的《青面修罗》以及科林·菲尔斯、马修·迈克菲登主演的《绞肉行动》等,网络电影的精品化趋势肉眼可见,观众对网络电影的品质认可度也出现了明显提升。
《绞肉行动》
但在整体向好的趋势下,网络电影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主要体现在不断增大的投入与面临瓶颈的分账票房之间的矛盾。2021年网络电影全年票房破千万数量为66部,同比减少了13部,没有票房超过5000万的影片。与此同时网络电影的制作投入大幅增长。2021年上线的电影中30%左右的制作成本在1000万以上,远超2020的12%和2019年的2%。
网络电影如何突破票房“瓶颈”,提高投入产出比成为业界共同关切的问题。商业模式的升级因此变得至关重要。自2021年起,爱优腾开始加速推进,1月,爱奇艺升级网络电影分账规则,宣布评级为S级的影片可应用PVOD模式;同年4月,优酷宣布调整级别和单价,S级别单价提升至4.5元,并将A级以上级别影片分账期延长至180天;同年年底,腾讯视频在原有五个级别和单价的基础上,推出创新级别——S Pro级,对应结算单价提升至5元/有效观影人次;今年4月,爱奇艺再次延长影片收益周期,“云影院首映”让PVOD影片可在原本35天点播分账的基础上,增加180天的会员分账期。
爱奇艺云影院上线影片《我们的新生活》
据云合数据,2021年6部采取PVOD发行的网络电影在付费点播期间的累计正片有效播放4.9亿,占全年网络电影新片的6.6%。可见,网络电影的PVOD发行已显现出可观的市场潜力,而伴随线上收益空间和用户付费意愿的进一步扩大,更多高投入、高品质的电影项目愿意尝试网络首发,也一举打开网络电影市场的内容格局。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PVOD模式便吸引了更多主流影视制片方及一线明星演员的加盟,如温子仁执导的《致命感应》、扎克·施耐德版的《正义联盟》、约翰·麦登导演的《绞肉行动》等海外电影,以及《我们的新生活》《东北恋哥》《青面修罗》等国产优质影片。在演员阵容上则汇集了本·阿弗莱克、盖尔·加朵、科林·菲尔斯等海外一线明星,以及甄子丹、胡军、杨子姗、李汶翰、冯绍峰、包贝尔、金晨等国内实力派演员、明星。
冯绍峰主演《青面修罗》
如此高水准的影片实则也颠覆了观众过往对网络电影“成本低、制作粗糙”的印象,可以预见,未来有一天,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可能只意味着发行渠道的不同,而不意味着品质的高下之分。电影人们可以更顺畅地流动、合作,针对不同发行渠道的特征创作出满足观众需求的作品。
从草根演员、草台班子到香港影人加盟,再到一线明星、主流影视公司进军,回顾8年来网络电影演员和主创阵容升级迭代的进程,也是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而网络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也吸引着更多专业影视团队及明星入局,网络电影市场正展现出更广的内容创作空间和更大的市场商业价值。
当制作规格和主创阵容都上来了,未来网络电影如何精进内容质量,仍然是这个市场发展的关键。在更吸睛的“豪华”配置之外,更专业的创作力量需要被持续激发,为在线市场呈现多元精品的电影内容形态,得到用户的持续认可,促进行业步步向前,才能让网络电影的专业主创阵容不只是昙花一现。
— THE END —
作者 | 彭侃 桓涵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