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问题「社交电商靠谱吗」

互联网 2023-03-01 16:37:15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社交电商问题「社交电商靠谱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社交电商问题「社交电商靠谱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今天我们聊起社交电商,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殊不知社交电商起步于2014年,阶段性爆发于2017年,历时3年时间。在短暂的3年时间里,给中国的电商模式带了巨大的变革,甚至动摇了传统电商平台垄断的商业格局,由此带动了诸如自媒体、网红、KOL、达人等一系列小微创业者的崛起,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加入到移动互联网社交电商的红海中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在过去的这几年当中,从社交电商中获利的人群都有哪些?

创业导师:通过培训、会议营销,一场收入也有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网红&KOL:通过直播或者自媒体渠道带货,一晚上的销售额可能就有几十万;软件开发者:线上卖货一定是要有软件平台做为支撑,相关的软件产品开发,也让一些有眼光的技术人才得到了施展拳脚的机会;社交电商创业者:最直接受益、有经济头脑的人群,年入百万,甚至千万的大有人在。

随着行业监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越来越完善,这种繁花似锦的局面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2017年中、下旬开始,各类创业者的收入逐步开始下滑,进入了洗牌期,从事社交电商以及相关行业的人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总结分析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商业价值的逐步下滑

朋友圈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社交场景,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增加朋友之间的认知和交流,建立友情。不少做社交电商的人,选择直接在自己的朋友圈卖货。初期朋友可能出于对你的信任,或者好奇心,会产生买卖交易,但如果每天都在卖货,甚至是刷屏似的发朋友圈,把朋友圈当作一个摆地摊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情商不高的人,除了硬生生的发图、打卖货广告以外,不跟朋友产生任何的互动交流,久而久之,不是被朋友拉黑就是被屏蔽,不仅疏远了朋友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到朋友之间的感情。

作者观点:社交电商的用户转化,是在站在用户角度上输出的内容,如果内容没有价值,过多的无效内容必然使朋友圈的价值走向衰落。

二、内容输出的匮乏

想在朋友圈卖货,最起码要了解一些人性层面的内容。每个人都有几个基本特性: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自己有相关内容的主动参与性,对共鸣内容的互动性。

比如:如果朋友圈的内容只是单一的商品,然后不断的晒图,试想有多少人愿意去买,甚至愿意和你交朋友呢?

化妆品销售:即便你的朋友肯定你的人,接受你的产品,但产品品类受限,一样无法形成用户粘性。只有产品种类丰富,并附带有价值的产品使用说明及内容,才会对用户产生价值,值得用户的关注。农特产品销售:农业产品,又称时令产品,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想销售此类产品,必须有全季节可供销售的产品种类,这样才具有支撑朋友圈社交电商的基础。同时,还要对产品的产区、质量、售后服务做到有效把控。但实际上,没有多少人能单独斗的把农特产品这一品类做好的。

以高端农特单品燕窝为例,用户不可能天天在你的朋友圈买燕窝,从品类上讲,这属于低频消费的商品,且非刚需产品。做农特需要高频与低频结合,打造组合拳。

作者观点:只有通过高频消费拉动用户,低频消费拉动客单价,有效的商品组合销售才能实现持续的商业价值。因此,所售商品类别不够丰富,是内容输出匮乏的主要原因。

三、夸大其词、透支信用

在社交电商的创业者中,很多人都喜欢在朋友圈吹牛逼,夸大产品效果和价值。比如:伪造一些虚拟的交易订单,拿照片到豪车上拍照等,以此来炫耀自己,吹嘘自己。殊不知,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事情都是很容易去验证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朋友圈炫多了,反而容易让用户失去对你的信任。少一些炫耀,多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展现,多一些有内容、有温度的文字,再多一些有创意的产品体验,反而更容易赢得用户的关注和传播。

作者观点: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也有相似的地方,任何的营销行为都应该有一个度,适合的展现方式更容易得到用户认可,给产品销售带来更好的效果,如果过度的吹嘘,反而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四、假货盛行,失信于人

社交电商,注重的是口碑相传,所作所为不仅对自己,更要对朋友负责。对于那些朋友圈过度夸张、不负责任的商品推荐,生意必然不会做的长久,也会失去朋友对你的信任。

由其头几年,不管是化妆口、保健品,还是农特产品,都有类似的案例发生,最终导致朋友反目的结果。需要提醒的是,尽量不要在新加的朋友那里产生购物行为,没有信任基础的朋友买卖,风险较大。

作者观点:真正的好产品一定是口碑相传的,有信任背书的产品才靠谱。如果加了好友就直接卖货的人,这种大多是营销类的账号,购买产品的风险很高。

五、社群的世风日下

社群主要有两种模式,线下会销和线上的微信群。基本操作都是先引入流量,然后在社群里组织活动,推广营销。随着群体的不断扩张,很多社群已经泛滥,甚至成了死群,也失去了本来的商业价值。

作为普通用户,接触的社群太多,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精力已经被透支;社群的运营者,营销套路死板,生搬硬套,用户没有粘性,仅凭着用户一丝的好奇心根本不具备持续性;同业竞争过于激烈,鱼目混珠,扰乱了整个市场环境;思维固化,思想懒惰,总想着赚快钱,失去了对运营的基本耐心。

作者观点:社群的萧条不是社交电商的致命伤,但社群要如何变革,拥抱未来的趋势,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六、鱼龙混杂的导师

在社交电商发展初期,没有财富积累又想赚钱的普通人,为了找到快速进阶的捷径,去报各种速成班。一些对行业似懂非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所谓营销大师,看到了商机,稍微包装一下自己,就成了行业大伽,一个个口若悬河、激情澎湃的到处培训、演讲。为什么会这样呢?

没有钱,又想赚钱的人,成就了这些所谓的导师;这些人根本不具备持续学习、积累的能力,大多昙花一现;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缺乏对行业的深度理解,淘汰也是必然;经不起推敲的培训,最终自然会被淘汰。

作者观点: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是从营销开始,先入行的人自然就成了导师。但参差不齐的导师必然会经历从草莽式的发展进入到洗牌期,最终发展到规范运营阶段。

七、不懂团队管理

社交电商,利用社交工作可以快速的组建团队,但这样的团队缺乏面对面的运营管理体系,松散、无组织、无配合、不确定性决定了团队建设的困难程序,更谈不上什么企业文化了。大多数社交电商的创始团队所经历的路径大体概括为:

代理,用户转化成代理,代理通过利润空间驱动销售;合伙人,这个词有点偷换概念,其本质上还是渠道代理,简单点说,就是合伙人被社交电商滥用了,所谓的合伙人,就是“合伙卖货”。真正的合伙人是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创始人,前面两种模式迭代到最后,便发展成为了联合创始人。这只不过给人带来了荣誉感和归属感,本质上还是销售,只不过赋予的头衔有差异罢了。

其实,很多的社交电商团队都是很短命的,为了销售卖货,快速组建团队,一旦没有了利润驱动,当即散伙,一切都是利益捆绑。真正能够做出规模、做出品牌、成就事业的微乎其微。

作者观点:做买卖容易,做事业难。能够把事业做的长久,必定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合伙人合的不光是钱和资源,更是志同道合,彼此的思维、价格观、格局的合拍。社交电商要想做大,必须深度理解合伙人的关系。

八、供应链管理

有一些不错的社交电商团队,每年可以做几千万的销售规模。规模越大,遇到的问题自然就越多,团队成长,商品品类,渠道管理,由其是供应链的支撑,都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拦路虎。这样的团队,从最早期的单品类发展到多品类;从单一的物流配送,发展到地域性仓储 城市配送;从单一的客户服务,发展到整个售后团队。团队发展的后期,最终都会遇到供应链的问题,并且可能会成为企业的短板。

试想:曾经在淘宝上红红火火的淘品牌,最终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比如韩都衣舍、三只松鼠、以及太平鸟,这些品牌最终的成功都归结于供应链的管理上。

作者观点:能遇到供应链问题,且无法逾越的团队,也算是英雄了,因为很多人压根没有想到自己会走到这一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创始团队的学习能力、预判能力、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8年,社交电商重燃战火,卷土重来,由其是某多多的成功上市,又给蠢蠢欲动的创业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很多人说2019年是社交电商的元年,经历了2018年的重新洗牌后,社交电商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继续探讨。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我是“云麦大鹏”。

如果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往期精彩回顾:

想做社交电商,又总是不好意思怎么办?

种子用户怎么来?拉新获客都不知道,还谈什么互联网创业?

你有多久没送过礼物了?电商新模式礼礼相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