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这座城「金华日报范卫东」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义乌这座城「金华日报范卫东」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义乌这座城「金华日报范卫东」,希望能帮助到您。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金华新闻客户端5月25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朱翔 方静 王志坚
爱上一座城,有时候并不需要N个理由,只是因为欣赏那里的美景、美食,或是气质相投、人缘相亲。但要下决心从家乡到异乡,择一城生活、工作,或许就没这么简单了。
上周三,义乌正式对外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包括总人口、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城乡构成等主要数据,以及与上一次普查相比的变化,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人口增长和质量变化,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晴雨表”“风向标”。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义乌常住人口激增62.5万人,增长50.68%,增量超过温州、湖州等省内6个地级市,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另据义乌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义乌实有人口248.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6.2万人,在册流动人口162.5万人。尤其2017年后,义乌户籍人口增加比例均超过10%,且逐年增加,大量省外流动人口在义乌安家落户,成为真正的“新义乌人”。
他们为什么选择来义乌、留在义乌?人口急速上扬的曲线背后是义乌城市感召力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这座宜商宜业宜居之城的“黏性”所在。
工作在义乌,更有获得感
选择来义乌,在义乌潘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赖万兴看来,因为这里有平台、有政策、有温度。
1977年出生的赖万兴是福建人。2006年,他开始在上海做跨境电商,以零售义乌小商品为主,公司一年销售额只有三四百万元。2008年4月,赖万兴为货源来义乌发展,将公司搬入义乌经济开发区。如今,起初只做eBay一个平台、只有10名员工的小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跨境B2B、B2C电子商务公司,全球eBay上饰品及小商品品类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卖家。
“目前,公司拥有海内外在职员工1000多人,在杭州、深圳、广州等均设有公司。去年,公司销售额超过一亿美元。”赖万兴说,义乌的优势在于产品丰富、物流发达,“与深圳、广州相比,物流价格能优惠20%左右。”
在赖万兴看来,义乌不仅营商环境好,在这里创业、生活很安心,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服务好、政策好。“公司遇到困难,电商办等部门马上就会过来协调解决,比如每年七八月限电时,就是电商办工作人员来帮忙解决用电问题;公司员工子女的就学问题,都是政府帮忙解决的;公司还有20多名外地员工享受了义乌人才房政策,在义乌买了房子。”
位于义乌“光源科技小镇”的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是省“十三五”特别重大建设项目、“浙商回归”重点产业项目、义乌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公司目前有员工2000多人,是国内第一大显示屏LED芯片制造商、第二大LED芯片制造商。
该公司行政总监胡健勇认为,平台和项目是引才聚才的关键。公司目前拥有38名省部级以上高级人才,设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已成为义乌首家获得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省重点实验室等荣誉的企业。
来自安徽的张弈今年31岁,是该公司引进的8名博士之一。2018年上半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学专业的他加盟华灿公司,成为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一员,主要从事芯片研发、对外技术交流等工作。
“这里有好项目,也有好平台,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张弈说,在义乌3年多时间里,感受最深的是义乌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义乌市场庞大、交通发达、物流便利、教育资源丰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很大。这里的人都很勤奋,城市很有活力。”
目前,张弈在公司已分到股权,还在义乌享受了80万元的人才住房补助——如今,他已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义乌发展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画外音
“人才强市”战略引人才汇集
在被义乌引进的众多高层次人才中,他们感受最深的是义乌的人才政策特别吸引人。近年来,义乌推出的一揽子人才新政虹吸效应明显,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类专业人才来这里实现自我价值。
义乌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负责人表示,今后,义乌仍将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打造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各级人才管理部门将不遗余力地为各类人才做好服务,当好人才的“店小二”。
据义乌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吴群伟介绍,去年,义乌已为222名高层次人才发放政府津贴286.2万元。兑付人才购房补助1645人5.34亿元、人才租房补助2460人1117.56万元,为240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1—4月,“义乌i人才”数字服务平台注册人数63931人,网上办件3.3万件,兑付人才购房补助3605人9.9亿元,人才租房955人435.6万元,政府津贴262人308万元,大学生生活补贴18299人次1296.6万元,1523名大学生来义实习,兑付应邀来义交通和食宿补贴53.9万元。
创业在义乌,机会更多
“上周,我们的新大楼正式动工,建成后,我们将借义乌综保区和自贸区发展东风实现多元化发展,未来大有可为。”昨天,浙江启函智慧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国强信心满怀地表示。
2014年,宁波跨境电商进口业务发展迅猛,刚大学毕业不久的何国强前往宁波发展。作为土生土长的义乌人,一直心系义乌的发展。
2018年7月,义乌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义乌跨境电商业务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义乌物流发达、成本低廉、电商产业链齐全,而且相关政策能够及时到位,在自家门口就能实现很好的发展。”何国强说。同年9月,他回到义乌注册了浙江启函智慧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浙江启贸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贸供应链),从事跨境进口业务,逐步将宁波的业务迁回义乌。
2019年1月,义乌正式启动网购保税进口1210业务。新模式启用后,启贸供应链业务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当年底,该企业进口额达5000万美元。去年,疫情突如其来,跨境电商成为拉动外贸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何国强及时调整产品类目,增设食品、美妆等产品,有效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截至去年年底,启贸供应链进口额突破1亿美元。
短短两年间,在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以及多项改革的红利推动下,启贸供应链乘势而起,已成为当前义乌进口日用消费品类目中规模较大的一家。业务也从原先的贸易为主发展至为客户提供产品代理进口、航运、报关、仓储、包装发货、快递等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公司。何国强说,义乌综合保税区投用在即,该企业此前向相关部门提出要进驻综合保税区,并在该区域内建设总部大楼,以满足未来发展所需。
为用活用好综合保税区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市场主体,义乌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对接,提供全流程服务。“从土地审批到施工,各项流程进展迅速。”何国强介绍,届时将发展进出口、转口、直播等业务,提供贸易配套、仓储等多方面服务。
“义乌市政府率先帮我们解决了公司英文名直译问题,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优阖(义乌)商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斌同样对义乌政府的服务赞不绝口。
该公司是北美亚马逊前十大第三方卖家之一。2015年考虑进驻中国时,第一站就选择了义乌。“之前,我们知道义乌是全球闻名的小商品海洋,在货品供应、物流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来义乌之后发现,这里除了发达的商贸,还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周到细致的政府服务。”吴斌说。
此前,该企业落地需要中文注册名,但公司英文直译名并不是很理想。义乌市商务局获悉后,主动靠前服务,很快帮企业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义乌政府部门根据企业性质以及业务发展需要,帮助企业以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自营出口等方式合法合规开展出口业务。目前,该公司已在义乌站稳脚跟,并实现做强做大。去年企业营收额达1.55亿美元,预计今年营收额将达2.5亿美元。
■画外音
商贸发展跑出“加速度”
创新设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单小货杂”的市场“百家货”提供了便利化出口通道;率先实施通关无纸化、管检分离等改革;率先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个人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自纳入自贸试验区以来,义乌以10%的区域面积,贡献了浙江自贸试验区20%的“十大标志性成果”、30%的第一批“最佳制度创新案例”、40%的省数字自贸试验区首批应用场景、集聚了50%的新增企业……越来越便利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低的创业门槛,给很多想创业的“小人物”带来更多“大机会”。
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凤来。多年来,处于改革前沿地带的义乌早已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这一“抢”的劲头和“闯”的拼劲融入基因,不断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务服务,以此促进市场持续繁荣。
义乌不仅走在前列,更有干在实处的决心,政府部门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深入企业问需求、解难题,瞄准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形成个性化服务举措,用真抓实干激活市场主体干事创业的激情。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真金白银的支持、真情实意的服务下,义乌各类商贸主体加速向义乌汇聚,成为推动义乌商贸业发展的一分子。1—4月,在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义乌外贸进出口稳健增长,长期向好趋势明显。
生活在义乌,更有幸福感
上周五清晨,家住义乌城区卿悦府的朱自强将孩子送到附近一所小学就读,随后返回距离住处不远的一家服装店与妻子打理生意。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餐相约到郁郁葱葱的小区里散步时,不时能遇到一些相识10多年的老邻居。“不少人正在抓紧装修,以后遇到的老邻居会越来越多。”他对如今的居住环境非常满意。
朱自强是义乌老城区仓后区块的老居民,此前一家六口人住在一套狭小的套间里。“不仅房屋老旧,开放式的居住环境也非常脏乱,让大家没有安全感。”2016年,义乌拉开老城区5.78平方公里范围的城市有机更新序幕,仓后区块是义乌最早启动的有机更新区块,不少居民回迁到卿悦府东区。去年1月17日,大家拿到了新居的钥匙。
卿悦府是义乌首个智安示范小区和分类供水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变让回迁居民们很是感慨。随着义乌城区迅速改变低矮破旧的“老面孔”,整座城市正在长高、变美,城市配套更加健全,吸引越来越多的新义乌人留下来。
对于在异地就业发展的新义乌人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每天下午,位于义乌新马路的河畔幼儿园门前都聚集着不少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作为义乌幼儿园“百园工程”中落地较早的一所公益二类公办幼儿园,河畔幼儿园有效解决了周边小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目前,该园开设有12个班级,共有389名孩子,其中不少是新义乌人子女。
10年来,义乌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270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14所。去年,有12.28万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在义乌实现“有书读、有园上”。同时,义乌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规划建设了以大学、研究院所、产业园为重点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双江湖科教园区。随着子女入学问题得到保障,义乌逐渐由创业者的“停靠站”演化为他们人生的“下一站”。
主城区在蝶变的同时,义乌美丽乡村建设也同步跟进。城乡融合一体发展,让很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昨天中午,在义乌后宅街道李祖村创业广场边的一家糕点店,村里的两名媳妇吴美珍和楼小英正在招待络绎不绝的游客。这家糕点店开业还不到一个月,此前两人分别在外经商和工作。“每次回来,我们都惊讶村里的变化,最终商量决定回来创业。”
李祖村是义乌首个全国文明村,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国际文化创客村”,目前已汇集文创主体37家,同时支持村民参与农家乐、民宿等配套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丰收”。“出门就是银行,村里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室、健身场所等也一应俱全,生活上非常便利,一点都不比在城市里生活差。”吴美珍说。
■画外音
城乡融合带来全新体验
最近一个多月,住在义乌城区儿子家的何大伯只要有空,总会赶回城西街道五一村的联立式住宅区建筑工地边看一看。去年4月1日,作为义乌第一个实施有机更新“84.5号”新政的村庄,率先完成了整村拆除工作,开启了建设的新征程。
像许多村民一样,何大伯家也分到了一套联立式住宅。看到建筑工地上一天一个模样,大家都对乔迁新居充满了期待。“等新房落成,我们全家都会搬回村里住。现在的农村跟以前可不一样,学校、菜市场、公共卫生室、银行都有,比住在城里舒心。平时想去城里也很方便,现在路修得那么好,开车20分钟就到了。”何大伯说。
古朴的佛堂镇老街相隔不远就是兴旺的宝龙商业圈,蟠龙花园、江滨区块高楼大厦接连拔地而起;义亭镇缸窑村的高档民宿、土菜馆、咖啡馆等经营主体云集,业态丰富……对很多初到义乌的人来说,到了佛堂等乡镇,感觉跟城市差不多。近年来,义乌坚持“一个市”的理念,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能来人、农村留住人。
据了解,义乌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城乡面貌在融合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贸大道、环城路、绕城高速等相继建成拉近城镇距离、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星级美丽乡村完成全域创建,义乌路通增收环境变好,居民享受到“城乡等值”的公共服务。宜商宜业的义乌,正逐渐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