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电商发展报告「农村电商发展机遇」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重庆市农村电商发展报告「农村电商发展机遇」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重庆市农村电商发展报告「农村电商发展机遇」,希望能帮助到您。
新华网重庆3月23日电(王龙博)长期以来,农村电商都被公认为电子商务领域最后一块蓝海,因而备受政府和资本关注。
近日,重庆市社科院发布《重庆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6)》。报告显示,重庆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稳中有进,以调味品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链销售规模初现,优势更加明显的新农人正在逐步成为网店主力。
而与其同时,受资本关注有限、品牌效益较低等现象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要想真正实现做大做强,重庆农产品电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将成为这个产业接下来的最大看点。
特色产业链渐成规模
《报告》显示,2016年,重庆七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在阿里平台(淘宝 天猫)的销售额达到1.35亿元,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其中,调味品产业链(火锅底料、辣椒、花椒等品类)的销售额为6229万元,在七大产业链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为草食牲畜产业链(牛肉、羊肉)和榨菜产业链,其销售额分别为3185万元和2674万元。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重庆市政府主推的几大农业产业。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十三五”期间,重庆将重点打造柑橘、草食牲畜、生态渔业、茶叶、榨菜、中药材和调味品等七大特色产业链,力争在2020年实现综合产值增长15%,达到1500亿元以上。
围绕这个目标,重庆一方面引导农户围绕七大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实施结构调整,加大融资担保和贴息贴费力度,降低新型经营组织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推进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000万亩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补齐短板。
实际上,这些产业目前都还处在小而散的状态,尚难以构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在业内人士看来,缺乏爆款产品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
《报告》显示,虽然以豆干类产品和灯影牛肉为代表的重庆特色农产品在淘宝网和天猫网上的销量都实现了一定增长,全年实现销售额为216万元和737万元,但想要成为爆款,这个体量显然不够。
一个可以对照的例子是,2015年“双十一”,周黑鸭的销售额为2000万元。而早在2013年,周黑鸭的线上销售额就已经逼近8000万元。“周黑鸭的触网时间非常早,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重庆农产品要想突破这个瓶颈,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业内人士分析。
第四方服务平台悄然兴起
值得注意的是,为买卖双方和第三方平台提供创意策划、营销培训以及支付结算等服务的第四方服务平台如今已经正在悄然完善重庆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
2014年,重庆荣昌县通安村打造的“在村头”电商孵化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建成行政村电商服务基层站点300多个,覆盖了荣昌的所有行政村。
这个平台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盈利与公益并行。“在盈利中促进自身发展,在公益中带动更多人创业增收。”平台创始人之一张雪说。
从去年1月开始,“在村头”开启了“在村头讲 堂”栏目,每周六下午的1点半到3点半,开设两堂免费的电商课程。“这些培训课程里,有农产品包装、物流方面的知识,也有信息员们的经验分享,既给参加培训的信息员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更给大家提供了交流和成长的途径。”
同时,平台创立了“创客咖啡”定期举办创客交流会,还在荣昌农特产品电商产业园内设立“在村头”讲堂,定期为创业青年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
除了“在村头”平台之外,由重庆新农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的“网上村庄”平台、猪八戒等也都纷纷加入了第四方服务的大军。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有电商平台很多都面临着孤军奋战、配套服务不到位的痛点,而第四方服务平台则能用更加专业的模式和手段解决整个农产品电商产业链条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成为第四方服务平台的,一般在线上和线下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出现,能够从策划、营销、支付结算甚至融资等各个环节帮助农产品电商,以实现共赢。”
鉴于第四方服务平台对整个农产品电商生态的积极作用,重庆社科院曾在一份报告中建议,“支持有实力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创建第四方农产品电商平台,为所有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提供数据报送、资源共享接口,推动农产品电商大数据的共建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根据《报告》显示,农村大户、农村合作社、规模化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俗称为新农人的个人或市场主体正在成为重庆农产品电商的主力。
“他们在农产品加工生产上有规模化、标准化等货源组织优势,因为具备开展农产品电商的供给条件。”重庆社科院副院长王胜说。
考验:资本关注少
在社区O2O由盛而衰之后,资本转移了视线,农产品电商成为了他们决战的另外一个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共有8个农产品电商平台成功获得了融资,其中上海的盒马鲜生在3月获得的阿里1.5亿美元投资。除此之外,本来生活、易果生鲜等平台都获得了过亿美元的投资。
相比之下,本土电商平台多少显得有点落寞。除了恒客来获得了博恩科技1000万的投资之外,其他平台在2016年基本上一无所获。更加严重的是,“除了恒客来、香满园、吉之汇依托线下市场在小范围内开展业务之外,其他本地第三平台几乎全军覆没。”《报告》显示。
这事实上也道出了重庆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缺少资本关注,他们如何才能在这片绞杀激烈的土壤中生存下去?
在重庆社科院课题组持续跟踪的87家本地PC端农产品电商平台中,一季度运营异常的平台为21家,二季度新增异常运营平台40家,三季度新增9家。截至去年年末,仅仅有14家平台运营正常,淘汰率高达84%。
其中,每日鲜网、田园优选网等曾经的重庆电商“网红”都已经倒闭或者陷入瘫痪状态。尤其是前者,还曾经创造了西部地区第一家在OTC上市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记录。
在重庆市网商协会会长胡刚看来,由于高昂的物流成本以及仓储成本,重庆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一直在苦苦挣扎,关门也是无奈之举。
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物流成本通常会占到单笔交易额的25%~40%。“如果单笔的交易额少于200元,农产品电商就将处于亏损状态。”此外,冷链物流不完善所带来的流通损耗也在加剧电商平台的成本。
“要想改善物流,首先得改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物流网络的优化。”在胡刚看来,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或许,电商平台的煎熬还将继续。
更加重要的原因在于资本对重庆本土平台的缺乏关注。“淘宝、京东等平台之所以能无孔不入,就在于他们具有强大的流量以及联合需求效应,因而能赢家通吃。”王胜说。
在他看来,本土第三方电商平台由于生存艰难,基本上无法在本土和巨头抗争。“生存都是问题了,资本怎么会关注你?”
作为重庆本土唯一一家获得资本投资的恒客来,其融资额也仅仅只有1000万元,“和动辄上亿元的外地电商相比,这个差距太明显了。”胡刚说。
竞争激烈之下,如何才能破局?王胜建议,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在基于重庆本土情况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参考知名平台的做法,从农产品品控、货源组织、物流配送以及营销等各方面全面优化现有生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