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科技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发展」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松山湖科技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松山湖科技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软件产业正迎来深度融合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东莞发布的市政府“一号文”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软件与信息服务在内的多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要增长10%以上。在这方面松山湖高新区是东莞当仁不让的“排头兵”,仅松山湖光大We谷产业园便聚集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相关企业100多家,每天活跃着6000多名“码农”,从而串珠成链助力松山湖构建软件产业“生态圈”。
企业集聚“抢滩”新经济
近年来无人机除了成为民间爆红的航拍“神器”外,在农业、电力、气象、勘探与执法等专业领域的运用同样普遍。所不同的是这些工业级的运用场景,对无人机的长续航、大载重、机载供电系统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另一方面,受电动无人机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传统锂电池供电在延长续航时间上几乎无解。
如是困局如何破解?一年多前在松山湖人才大厦孵化的广东云创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创氢电)研发团队,便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发与突破。凭借氢能源、飞行器设计,以及应急电力领域等院士领衔专家的多学科交叉背景,云创氢电于厚积薄发中“向新而生”,短短几个月便完成了氢动力无人机系列全新产品的开发,并获得世界博览会金奖、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银奖等荣誉,以及投资人与客户青睐。
通常而言,传统锂电池无人机续航时长不足1小时。然而极限总是用来被打破的,去年9月18日下午,云创氢电研发团队测试员首次记录到所研发的氢动力无人机产品悬停数据为5小时35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数据。团队创始人徐伟强表示,目前搭载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续航时间已超过6小时,而且具有长寿命、耐低温、环保低噪等优点,“计划今年中旬,首发产品将开始量产及客户个性化定制,预计年营业额将突破2000万元”。
与“学院派”的徐伟强不同,在云创氢电楼上办公的曾燕强,则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胡瓜健康已经是他第三次创业,主要瞄准母婴市场与宠物智能产品市场。其系列产品都具有“无感”的共同特质,即用户与产品之间可实现悄无声息的人机交互。
“研发要慢,销售要快,产品做扎实永远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这是曾燕强独到的深刻体会。他认为,东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正好处于广深港连线的枢纽位置,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完善,不少小型开发需求在同栋办公楼里就能找到相关企业解决问题。 如今企业快速孵化成长,已先后设立凤岗工厂、大朗分公司,并获得了天使投资。今年还计划进行场地与人员扩张,并向年销售目标3000万元发起冲刺。
加速构建软件产业生态圈
在东莞松山湖,这样的便利性与产业链的完整性并不是偶然。
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松山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已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依托东莞雄厚和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各类产品、科技成果基本都能在本区域1小时路程内,找到与之匹配的承接平台或企业,无数种产品皆可制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同时松山湖已布局建设松山湖软件园、上市公司总部基地等专业园区,既能满足集成电路产业的软服务需求,也能服务优秀企业上市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大湾区内的中心城市相比,松山湖在土地、场租、用工等要素成本方面均富有竞争力,整体成本优势明显,而且在今后还可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据统计,2020年东莞服务业增速大幅提升,其中“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9%,居全省前列。软件企业加速聚集发展,正成为驱动东莞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甚或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以松山湖光大We谷产业园为例,作为东莞市唯一一家“软件 数字”双授牌产业园区,这里已入驻企业超过500家。其中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VR、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相关企业100多家,包括歌尔股份、中软国际、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整个集群呈现龙头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创企业梯度分布的态势。每天6000多名“码农”在园区内为东莞数字产业生态创造价值。
光大We谷总经理魏华文乐观预计,到2022年园区数字软件产业有望实现年产值20亿,园区将聚集数字软件产业及相关领域企业160家,数字软件产业创造利税4000万元,预计从业技术人员将增加至8000名左右。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马骏、蒋幸端 通讯员:黄晓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