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做产品「抖音如何赚钱」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抖音做产品「抖音如何赚钱」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抖音做产品「抖音如何赚钱」,希望能帮助到您。
他们的生活,原本只是万千匠人日常的缩影,平稳,安静,鲜少受到关注。但传承非遗的使命感驱动下,他们拿起手机、相机,将镜头对准自己,借助抖音电商向大众传播非遗技艺。
从创业者到核雕技艺传承人
须培金今年67岁,是光福核雕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家乡位于舟山村,是太湖边的一个小村落,世代以做核雕出名。
1973年,19岁的她进入当地的雕刻厂当学徒。当时和她一同在雕刻厂的,还有她日后的丈夫周雪官。在这之前,须培金和周雪官对核雕都没有太多了解。进厂之后先有一段时间的学徒期,要先进行审美及手法技能的培训。师傅手把手地教,得到师傅认可的作品才能放在市场上销售。须培金家庭早期从事绘画及刺绣工作,从小对构图及色彩耳濡目染的她早就奠定了良好的美术功底,学习起来驾轻就熟。
当时一件核雕仅售几毛钱,厂里的职工计件结算工资,薪资仅仅只够温饱。长期低头作业导致职工们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颈椎病和腰肌劳损,在闪烁的灯光下精雕细琢,也导致工人们普遍老花眼也比一般人要早得多。
上世纪80年代,雕刻厂因为效益不好而解散,处于人生壮年的须培金和周雪官双双失业。做核雕辛苦且清贫,那时正值改革开放,遍地都是“淘金”的机会,跟须培金一起做核雕的同事们纷纷另谋出路,转行去做别的工种。
须培金不肯,她和丈夫以及雕刻厂一同做工的20多名小组成员一起回到舟山村,创办橄榄核雕工作室,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说是工作室,实际上条件非常简陋,几平米的小房间,一张桌子,一盏灯,几把刻刀,一把橄榄核,差不多就是全部家当了。
那时候核雕市场行情低迷,几天时间精心刻出来一个作品,只能卖几块钱。早期核雕技艺因为收入较低,一度成为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有邻居嘲笑须培金、周雪官夫妻俩“脑子不太灵光”,“种地都比刻核赚的多”。夫妻俩只是笑笑不回应。
失业之后的几年,须培金一行人确实过了几年艰难日子。核雕市场行情低迷,卖不了好价钱,想要谋生就只能以量取胜。好在须培金和丈夫在雕刻厂学得一手好手艺,核雕水平属于业内佼佼者,核雕的销量还算不错,才得以勉强糊口。尽管收入水平不尽如人意,但凭借着对核雕的一腔热爱,须培金一行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核雕,直到现在。
如今须培金、周雪官夫妻俩已经年过六旬,依旧每天在台灯下精雕细琢,奋斗在核雕制作的第一线,为非遗传承身体力行。而他们的孩子也继承了父母的衣钵,接过了传承核雕的接力棒,持续在行业内发光发热。
进入21世纪后,核雕市场迎来春天,须培金、周雪官的核雕作品,一个可以卖到几万到数十万的价格。这是对手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回报。
2008年,核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文化的传承,成为了须培金最在意的事。在家乡舟山村,她和丈夫陆续收了几百位学徒,而且都是免费的。在须培金和同行们的带动下,舟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核雕第一村,全村大约有4000人从事和雕刻有关的工作。
2020年上半年疫情严重,以往热闹的舟山村门庭冷清,核雕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须培金又像刚失业时那样,积极开动脑筋谋出路,她想到了年轻徒弟们爱玩的抖音。听徒弟们说,抖音上对非遗项目和手艺人有扶植计划,对推广核雕文化和产品大有帮助,须培金就马上开通抖音,以60多岁的“高龄”加入到年轻人之中。
她和几个徒弟拍起了剧情短视频,展示核雕手艺人日常的工作。在抖音上,须培金是一个和蔼与严厉并存的老太太形象,拿着一个锤子,到处检查徒弟有没有在认真雕刻、水平练得如何。一旦发现不满意的作品,她就举起榔头,铁面无私地大喝一声:“不行,重做!”,然后毫不留情地把不合格的核雕敲碎。须培金的徒弟称,事实也确实如此,师傅对他们要求严格,人物的头身比或是神态不到位,也许外行人看不出来,但须培金都会要求他们重做。
除了拍视频,须培金还充分利用抖音电商带货的功能,开起了抖音店铺,线上售卖核雕产品,为非遗好物“代言”。以前,别人想买她的作品,要么跑到舟山村找她,要么需要在古玩贩子手里仔细甄别真假;现在须培金在抖音上真人出镜,直接认证“须培金核雕工作室”的抖音店铺,不仅方便买家购买,也为自己的核雕拓宽了销路。
为推广非遗文化,篆刻大家直播授课
“见证奇迹的时刻!”盖好印泥打出印花,揭开一瞬间,王臻总会大声念出这句口头禅。
王臻,篆刻大家,1984年生,江苏徐州人。29岁的时候,他从全球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西泠印社最年轻的社员之一。这对于29岁的王臻来讲,是无上的荣耀。
在后来的几年,王臻还拿到了国家级书法、篆刻艺术等大奖,还担任过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专家。迄今18年的篆刻生涯,王臻创作的印章数量已达四五千方,出版有《铁斋藏古玺印》,参与编辑《中国民间书法精选系列》、《中国篆刻集粹系列》、《中国篆刻聚珍》等。
早在8岁,王臻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1992年,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书法作品,后来开始在各大青少年书法赛事中屡屡获奖。父亲看到了他在艺术方面的天分,便为王臻物色了当地一位乡贤,专门辅导王臻书法,并决意帮助儿子将这项兴趣发展下去。
王臻在高二那年明确了自己的艺考之路,2003年,他顺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学习。十年后,西泠印社举办创立110周年“百年西泠·金石华章”国际篆刻大型甄选赛,王臻从2000多名参与者中脱颖而出,摘取桂冠。对学习书画的年轻人来说,西泠印社无疑是神圣的艺术殿堂,29岁的状元王臻成为了当时社里最年轻的社员之一。
在篆刻风格上,王臻自称“并非保守派”。他衷于尝试新鲜事物,总能把握流行趋势和热门走向,做到入古出新。在非遗推广上也是如此,在视频化内容生产大行其道的当下,王臻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将相对小众的篆刻工艺向大众普及。
2016年,一个“拓边款教学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视频中,王臻从材料准备开始,一步一步教授怎样“多快好省”地完成印章边款的拓印。这个原本只是内部教学的视频,不经意间流传到了网上。不少篆刻家虽刻印刻得好,但在拓边款上却是“苦手”,很快,这款教学视频成为了网红。直到现在,有些学生还会说“王老师,拓边款我还是在网上跟您学的。”
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了王臻启发,于是在直播刚面世的时候,王臻就率先成为了主播。在直播中,王臻现场示范篆刻技法,讲授书法篆刻史。刚开始直播,观看王臻篆刻的人并不算多。来直播间里看他刻印的,也大多是学习书法、篆刻的学生,或者认识王臻的篆刻圈内人。王臻心里也清楚,篆刻和日常生活距离很远,有专业门槛,让普通人难以接受。
后来王臻开始尝试篆刻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一段短视频里,他结合抗击疫情的时事,为钟南山院士篆刻了一方“请战”印章。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他对钟南山院士和医护人员们的敬佩之情。王臻还将篆刻与古装剧热点、国庆献礼相结合,观众关心什么,他就刻什么,甚至还用剪刀为“乘风破浪的姐姐”雕了一方印章。
慢慢地,王臻直播间的年轻人多了,他还把自己篆刻印章的印花送给直播间里的网友,变着花样增加互动感。王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直播间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篆刻艺术,也想帮助其他创作上尚有余力的篆刻、书法创作者,乃至玉雕、制笔、制墨、制砚等姊妹艺术创作者一起囊括到自己直播内容的矩阵里,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雕刻世家的第8代传人:从学习到创新
刘华,著名铜镶嵌艺术家、杭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出身于木雕世家,是家族的第8代传人。尽管家里祖祖辈辈都从事雕刻技艺,但早在20多年前,刘华与雕刻并无任何交集。
刘华并非科班出身,最初接触雕刻是在大学毕业后,当时的想法也仅仅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也许是有遗传天赋,刘华刚一接触雕刻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他先后跟着爷爷和父亲当了几年学徒,学到许多外人所不知的木雕工艺经验。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华接触到铜雕刻工艺。铜雕艺术中所表现出的造型、质感、纹饰之美,深深地吸引到刘华,他发现铜雕与木雕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于是便开始了对于铜雕工艺的潜心追求。在不断学习与创作之中,刘华成为了铜雕工艺领域的佼佼者。铜雕工艺品富丽堂皇,凹凸有致,也让他的艺术展现有了别样的光彩。
在铜雕领域做出一番成绩的刘华,却从未忘记家族传承数代的木雕艺术,他发现将“铜”与“木”两种材质结合起来,既可以继承手工精细打磨锻造的传统,又能创作出刚柔并济、韵味独特的艺术品。他潜心研究,创造出了铜雕刻与木雕刻融合的铜木雕刻艺术。传统的铜雕作品价格昂贵,而木雕作品却难以保存,将二者结合,打造出贴近平凡百姓生活的作品,更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人来了解铜木雕刻,这便是刘华创新的根源。
铜木雕刻作品工艺复杂,有的作品从测量、打磨、切割、漂洗、着色……需要35道工序,其中有些工序完全可以交给工作室其他伙伴,但刘华追求完美,他要盯着。“把简单的事做好,然后再重复地做好,最后做到极致。”——这是手艺人刘华对于匠心独到的理解。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传承雕刻技艺,2018年,刘华入驻抖音,开通名为 @刘华铜文化 的官方账号,以短视频形式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在抖音电商平台,刘华借助短视频展示铜版画的制作流程,还充分利用抖音电商带货的功能,开起了抖音店铺,线上售卖铜木产品,在其店铺销售的铜版画、貔貅摆件、茶杯垫等,均广受好评。
抖音上还有很多像刘华一样努力传播传统工艺的手艺人,或许因为手艺小众,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难进入大众视野。他们借助抖音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非遗技艺得以让更多年轻人看见。
依托抖音电商看见手艺计划“与大师同行”专项,12月18日至31日,抖音电商持续邀请核雕传承人、篆刻家直播,为其提供流量和资源支持,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
编辑:石闯
统筹:石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