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与产业融合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产业生态链」

互联网 2023-03-29 21:43:3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做好生态与产业融合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产业生态链」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做好生态与产业融合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业产业生态链」,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雷明(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走一条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之路,生态绿色振兴之路是关键。要利用好生态资源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就要抓好生态、产业两个关键点,做好促融合工作。

抓两点: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

农业农村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没有生态资源作为依托,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生态保护也难以持久。所以,要紧抓生态资源建设和产业发展,各美其美。

抓生态: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生态优势就是经济发展优势。抓好生态首先要广泛开展退耕还林、宜林荒山造林、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切实加强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深化林业改革等措施,强化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有效地推进国土绿化。第三,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和执法,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严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管理。

从生态的环境功能属性来看,抓好生态首先要广泛倡导和推动简单生活方式与绿色消费,引导整个社会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其次,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妥善处理环境保护方和受益方的利益关系,通过转移支付和排污权交易等手段,调动整个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抓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要聚集更多资源要素,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形成城乡要素顺畅流动、产业优势互补、市场有效对接格局,乡村振兴的基础才牢固。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

从生态产业化来讲,抓好产业首先要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多种功能、挖掘生态乡村多元价值。其次,要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园和生态农业产业强乡、强镇建设,重点推进生态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广泛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培育优势特色生态产业集群。第三,要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

从产业生态化来讲,抓好产业首先要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制定明确严格的废弃物排放标准,广泛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切实将各种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纳入产业政策当中,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禁国内外高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其次,要尽快出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促融合:做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产业分工和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两大形态,分工产生效率,融合创造效益。乡村生态文明与绿色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进行生产,不仅能够获得稳定的农产品供给,还能够很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可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为乡风文明、治污有效创造条件,还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为生活富裕提供重要支撑。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桑基鱼塘模式、稻鱼共生系统、稻鱼鸭复合系统等就是很好的佐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是一条值得广大乡村探索的道路。

做好产业与生态融合,关键有两个字,一是通,另一个是补。“通”就是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彻底打通产业与生态两方面的理念、认知、人财物、资源资金资本、信息、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补”就是要做到产业与生态两方面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功能和环境功能优势,形成融合共同体而非二元结构中的隔离体。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提高绿色产业占比。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共同作用来推动利用生态资源进行产业融合发展。以合促融,以融促合,美美与共。

推进生态产业化。首先,要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基本收益 股权分红 劳务参与”多元的资源定价收益机制。其次,要切实解决好自然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问题,努力做到“选得准”“选得好”。培育新型业态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拓展“生态 ”模式,“生态 产业”“生态 文化”“生态 数字”。第三,要通过“农户 合作社 公司 基地”的集中化经营降低成本,通过“建设 保护 开发 运营”的全产业链运营来重构产业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实现产业与生态“互惠互利”。第四,要进一步引入金融资本,加大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自然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推进自然资本产业化运作。第五,要进一步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及其融合发展,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并完善多规合一。

推进产业生态化。首先,要加大运用绿色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流程进行改造的力度,强化水土保持与农业污染防控工作,创新多样品种选育与产品加工技术,推动新兴产业业态发展。其次,要按照“减排、回收、再利用”3R原则进行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双减双替代行动,实行种养 产业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实施农业立体种养与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三,要进一步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要求,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消耗,恢复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环保监督、生态恢复、生态产品标识认证等公共服务,对生态产品和生产全过程的生态性实施有效管理。第四,要因地制宜依托优质资源,供给绿色高优农产品,提供农耕文化体验、生态宜居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确保乡村生态产业发展良好势头。

另外,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利共生,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协同发力。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强化法律建设全方位为生态划定红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产业共同体构建中的根本性地位,构建覆盖全过程、多主体的生态产业培训网络。通过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打造全社会经济内涵式发展态势。

来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