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新\\「新出生大熊猫」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大熊猫新\\「新出生大熊猫」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大熊猫新\\「新出生大熊猫」,希望能帮助到您。
陕西日报
大熊猫“安安”软萌的背影。
大熊猫“安安”在用竹子“钓”自己。
认真吃竹子的大熊猫“安安”。
7月30日,佛坪中学的美术教师陈永华在画室创作熊猫石头画。
58岁的熊柏泉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佛坪保护区”)的山林里走过了42个年头。这段岁月,让风华正茂的小熊成长为老成持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大古坪保护站的主要负责人。“在山里工作的时间越长,我越喜欢山里的一切。一条小路可能就是古道,一棵古树也许见证了历史。”熊柏泉说,某种程度上,守护生态和守护文化是相统一的。
说来也巧,佛坪保护区成立至今,也是42年。7月22日,随着“熊猫小镇”立石上的红布被缓缓揭开,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在佛坪县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特色小镇”。佛坪县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从最开始的单纯保护,慢慢探索出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社区治理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这42年里,人与大熊猫是怎样“共舞”的?佛坪用特色的发展之道告诉我们答案。
秦岭里的“花熊”往事
佛坪人与熊猫的缘分得追溯到1957年的冬天。当时,佛坪县岳坝公社的老百姓在山里见到一个“头戴白草帽,身穿白马褂”的“熊”,因其黑白相间的外表,便称呼它为“花熊”。在之后的20年里,郑光美、张纪叔等学者相继调查、走访此地,认为大熊猫种群在佛坪县内具有一定规模。
1974年,陕西省组织了一支有475人参加的生物资源考察队,对秦岭的珍稀动物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此地存在较大规模的大熊猫种群。这一发现很快引起国家的重视,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佛坪保护区。佛坪县守护秦岭大熊猫的历史由此开始。
佛坪保护区成立之初,正值青春年华的熊柏泉来到这里工作。“周而复始地进山巡护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可当我在巡护时第一次见到大熊猫后,我的心便留在了秦岭深山里。”熊柏泉说。
在业界,熊柏泉还被尊称为熊老师。他爱用相机去记录属于秦岭的生态之美。2011年初,大雪如期而至。熊柏泉照例进行着巡山工作。突然,神奇的一幕出现在熊柏泉眼前,两只大熊猫沿山坡缓慢向上爬去,近半岁的大熊猫幼崽顽皮地从母亲屁股后面爬上去并抱住母亲前胛部位,让母亲背着自己在雪地上行走。
大熊猫带幼崽出行,一般是用嘴叼着,休憩时,则怀抱幼崽。把孩子背在背上的大熊猫极为少见。熊柏泉当即按动快门,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秦岭有生灵。大熊猫特别有灵性。”熊柏泉笑言,也许这就是大熊猫的魅力所在。
秦岭深山里还有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和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冬,佛坪保护区工作人员汪铁军在冰天雪地里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大熊猫幼崽,小家伙急需哺乳救命。那时,附近村子的何长林刚刚有了孙子。汪铁军就带着大熊猫幼崽去何长林家里。
老何见了嗷嗷待哺的大熊猫幼崽,二话不说,拿出了自家孙儿的奶瓶给它喂奶。之后,这只大熊猫被取名“坪坪”,在保护区茁壮成长。
何长林的儿子何庆贵从部队退役后,一直担任大熊猫的野外监测员,给来到秦岭的科研人员当向导,一当就是30多年。何庆贵的儿子何鑫长大后,成为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的工作人员,负责照顾大熊猫,陪伴过10多只大熊猫,用过他奶瓶的“坪坪”也是在他的照料下安度晚年的。
从专业的“大熊猫守护者”到普通村民,大熊猫和佛坪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熊猫牌”民生产业
对于佛坪人而言,在该县走上生态立县、全域旅游的道路后,大熊猫给越来越多佛坪人的生活带来改变。
7月29日下午,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代代红农家乐刚刚送走一批客人。为了生计,这家农家乐的经营者代辉前后做过许多份工作,他家一度还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差不多10年前,我主要靠种药材为生,前几年,在外面打工。日子过得比现在辛苦得多。”代辉坦言,如果没有佛坪县发展“熊猫旅游”、全域旅游的东风,自己的生活不会像现在这么好。
沙窝村坐落在熊猫谷景区与佛坪县城之间,交通条件便利。代辉为人诚信,他开办的农家乐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一家人的生活也因此蒸蒸日上,不仅脱了贫,还盖了二层小楼。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可一家人的日子还算稳定。
疫情之下,佛坪县主打“熊猫牌”,让不少群众的生活受益。
7月29日,在熊猫谷景区内,“恒恒”“安安”两只大熊猫正在房间内怡然地吃着竹子。软萌的动作,引得周围游客笑声连连。
程小刚站在房间的玻璃墙外,引导游客文明观赏。“我原本在汉中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做客服。疫情暴发后,公司裁员,我就回到家里。”程小刚在闲暇时告诉记者,因为家境困难,他通过政府辅助就业在熊猫谷景区上了班。
在佛坪县袁家庄街道王家湾村,村民许小丽和丈夫经营着一家电商网点。除了卖山货外,许小丽还掌握了一门画石头画的手艺。她家店里摆满了自产自销的石头画。石头画的主题繁多,草莓、孔雀、锦鲤等应有尽有,但唯独没有熊猫的。
“熊猫主题的石头画卖完了。”许小丽说,游客路过她的店面,见到石头画,总会先问有没有熊猫的。熊猫主题石头画属于店里的“爆款”。
石头画一度成为佛坪县颇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王家湾村和附近村的不少村民都会画。
旅游业是佛坪县的支柱产业,不仅吸纳了周边劳动力就业,还为当地群众创造了不少收入。佛坪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佛坪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7亿元,在生产总值中占比近三分之二。“熊猫家园”成为佛坪旅游的金字招牌。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毫不夸张地说,“熊猫牌”盘活了佛坪的民生产业。
“熊猫文化” 的内涵
地理、生态、人文总是相互耦合的。多年与熊猫相伴,多年发展与熊猫相关的产业,佛坪县早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熊猫文化”。
有这样一批“文化人”,用他们的方式书写“熊猫文化”和“熊猫故事”。
7月30日,佛坪中学的美术教师陈永华端坐在自己的画室里,在一块石头上用颜料一笔一画地勾勒出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在他面前,摆放着十多块已经被画上熊猫图案的石头。佛坪第一块熊猫石头画,就诞生于这间画室。
“在我们佛坪中学,‘熊猫文化’一直都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陈永华介绍,“我们通过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活在家乡的‘国宝’,进而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教育工作者眼中,“熊猫文化”是佛坪人对家乡的认同。在大熊猫保护者眼里,“熊猫文化”是对大自然更多的了解和尊重。
佛坪县城里,有一座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这里常常是佛坪保护区高级工程师党高弟的“讲堂”。“秃鹫为什么是秃的?”“大熊猫‘丹丹’为什么是棕色的?”面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党高弟总能进行幽默风趣又不失科学性的解答。
对于孩子们来说,宣教中心之行会让保护自然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悄然萌芽。宣教中心的走廊里贴满了笔法稚嫩的熊猫主题儿童画,画上往往有孩子们对秦岭的祝福。“对我们而言,科普和宣教工作也是熊猫和秦岭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高弟说,生态和人文紧密相关。
更有一些佛坪的作家,在作品里思考大熊猫的物种保护,探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佛坪籍作家白忠德就在自己的著作《大熊猫 我的秦岭邻居》中写道:“没有爱,没有呵护,就没有理想的生态环境。生态之美背后是人性之爱,一个人只有爱他人,才会爱万物。”
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特色小镇”而言,佛坪具备了让它健康“生长”的土壤。
在熊猫谷景区里,游客陈女士看着正在玩耍的大熊猫“安安”说:“我好想多看一会儿大熊猫。它萌萌的样子能让我忘掉许多烦恼。”
的确,这份魅力,让游客忘忧、驻足,也让很多像党高弟、熊柏泉一样的“熊猫守护者”,选择了数十年的无悔坚守。
人与自然的亲近,亘古未变。
记者手记
青山在 幸福来
陆晟
佛坪县保护大熊猫的历程,让我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历史上,佛坪县走过开设林场,伐木创收的道路。直到前几年,它仍然是一个贫困县。这说明,破坏环境,用环境换取发展的路是行不通的。
现在,通过保护环境、保护大熊猫,佛坪县给自己留下了在旅游市场上颇有竞争力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变化,经济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大熊猫“IP”的兴起,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兴起,为佛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当下,秀美的风景、珍稀的动植物,已经成为旅游业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仅从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就应该对自然环境、身边的动植物予以大力保护。更何况,自然环境的优劣还与人类的存续息息相关。
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善待自然、保护自然,让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相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