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乡村建设有关问题「数字农业发展问题」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数字化乡村建设有关问题「数字农业发展问题」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数字化乡村建设有关问题「数字农业发展问题」,希望能帮助到您。
编者按:据了解,目前,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疑惑的问题。一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数字乡村;二是所推进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是不是真正的数字乡村;三是现在社会上说能从事数字乡村建设,谁能够真正帮助建设数字乡村。有些地方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规模较大,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投入不少,好看不中用。政府主导的项目建设机制,存在条条块块、项目“盆景”、数字二元“鸿沟”现象。大部分项目还处在以展示为主的发展初期阶段。看起来高大上,其实,根本不实用。形象的说,房子建好了,没有人买,没有人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烂尾楼”工程。有些地方,想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但不知道如何推进,突破口与项目重点在哪里。数字乡村本身是乡村振兴的一件新事,也是难事。如何把新事办好,办的更有成效,需要大家共同探讨。为推动大家参与这方面的研究,我们编发了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研究专家刘年艳庞静泊的研究成果,希望大家共同参与研究与探讨。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年艳 庞静泊
一 准确理解数字乡村
要做好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全面准确了解与把握数字乡村的基本内容。从总体来看,数字乡村是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及其成果展现。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设未来新乡村的战略需要。
从乡村社会发展层面来看,数字乡村是乡村发展进入智能化新时代的运行方式,是未来乡村社区发展新形态的核心内容。一是数字技术重构乡村关系。以数字乡村技术为基础,重构与重塑乡村与区域发展新关系,重构与重塑乡村内部主体及其元素的关系维度与多元功能。进而,重新呈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新型乡村关系。以此再造一个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化的未来新乡村。二是数字技术将成为未来乡村发展的新基础,不断夯实乡村社会形态基础地位。“数字政府 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 数字治理”乡村发展模式将成为乡村发展的底座,重构乡村社会形态。三是数字技术推动乡村功能智能化。一方面,数字技术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智能支撑,推动与实现乡村管理、乡村治理、乡村服务、民众生活方式的智能化;另一方面,“乡村智慧大脑”的创新应用,传统农村加快步入智能化乡村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民众生活将由“我要服务”转变到“我被服务”,进而步入“共创共享服务”的新时代。
从数字乡村技术层面来看,数字乡村是数字技术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成果展现。其一,数字乡村实现乡村新发展。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破解区域“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突破“二元”发展瓶颈,真正实现工农、区域、城乡、农业劳动与非农业劳动的一元化发展,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基石。其二,数字乡村成为乡村建设的新基建。信息化的硬件支撑与软件平台载体成为传统农村步入未来新乡村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支撑与桥梁。其三,数字乡村是构建“善治乡村”的智慧大脑。数字乡村将成为未来“善治乡村”发展之路的底层支撑,推动德治、法治、自治与智治的有机融合,建设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从数字乡村技术产业化来看,数字乡村将成为未来乡村新型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数字乡村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将不断孵化出新型的数字乡村服务产业,与此同时,围绕数字乡村技术应用创新,新型数字乡村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数字乡村技术产业集群不断呈现,区域性新经济增长点不断发育。二是数字乡村技术及其创新模式与传统乡村产业不断融合,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创新发展。数字乡村技术产业化为主体的区域性的新经济增长极得以形成。三是数字乡村技术与传统农业相互融合,改造传统农业供应链体系,再造智能化的供应链生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建起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 数字乡村建设要明确为谁而建
目前,数字乡村建设效率相对低下。总体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热衷于打造“数字盆景”。随着数字乡村工程的快速推进,各地纷纷在农村地区建设大数据平台、上马智慧农业项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等,突出单一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集中体现农业农村的数字化繁荣。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耗资巨大的平台建设、盲目跟风的技术嫁接只打造出表面化的“数字盆景”,悬浮而非扎根于农业农村。第二,重视硬件设施,轻视软件开发。调研发现,一些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站建设、农机智能装备等已初具规模,然而,在系统平台的搭建上常常各自为战,不同行政层级、不同智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彼此割裂,无法贯通互联。一个个信息孤岛的涌现,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也背离了农业农村数据一体化的初衷,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大制约;第三,采取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囿于资金体量和机制限制,数字乡村建设一般采取由政府主导的项目管理体制,社会资本和民众参与的程度较低。在政府项目管理体制影响下,数字乡村项目难以明确服务对象,不能实现精准定位,进而影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长足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真正做好数字乡村建设,必须要明确数字乡村为谁而建。
做好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把握一条主线。乡村振兴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乡村。未来新乡村发展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三大基石。党建设的组织基础、新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与共同富裕的群众基础构成未来乡村发展的三大基石;二是三大支撑。以“新农人”、新乡村产业、新乡村社区构成未来新乡村发展的三大支撑。三是三大转型。未来新乡村通过传统农民主体向“新农人”主体转型,传统农村向现代乡村社区转型,传统农业向现代乡村产业转型来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这条主线,着力夯实三大基石、三大支撑,推动三大转型,成为未来新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和未来智能化的新乡村发展的重要元素。
做好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树立四个思维。一是对象思维。明确数字乡村为谁而建,为谁所用。明确数字乡村服务对象,需要跳出数字乡村解决方案思维模式或者项目建设思维。数字乡村建设所创新研发的服务产品,必须面向具体的乡村各类主体,研究具体需求,通过共性分析,将分析成果转变成功能项目,由功能项目发展为服务产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乡村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各级党政部门、新集体经济组织及新型经营主体、广大村民和新农人、社会力量等,数字乡村的项目设置就是要针对这些主体的乡村发展需要,打造一体化的数字乡村运营服务平台。二是产品思维。数字乡村服务产品有几个特点:是对象需求的反映,是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的统一,是数字乡村技术成果市场化的价值实现。同时,具有不断迭代服务创新的空间。要创新数字乡村服务产品,必须坚持面向对象,寻找对象需求,不断实现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三是全域思维。全域是条条块块的飞跃。是整体性与共同体的反映。全域数字乡村建设要以县域为着力点,总体要求是,以县域数字化功能创新带动乡村数字化,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数字乡村技术产业化开发,为区域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创造条件。四是可持续发展思维。采取“产品创新 应用服务 运营服务”发展模式,实现产品应用与运营服务的统一。将产品应用推广与孵化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有机结合。通过产品的平台功能,组织与配置社会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三 做好数字乡村建设的示范
做好数字乡村推广示范是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备条件。数字乡村建设要将“示范”提高到战略高度。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为什么要做好示范?这主要在于,数字乡村与数字城乡不同,乡村面广,线长,对象多样。数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与多样化的对象结合,技术的创新、推广应用,具有一定风险。另外,乡村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基础相对较弱,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讨推广模式与推进技术应用创新,不断总结成功做法。
那么,数字乡村需要做好什么样的示范?
一要做好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示范。现在数字乡村的建设普遍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如何跳出条条块块的数字“鸿沟”,真正实现区域一体。二是如何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实现“行政手段 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又快又好的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三是数字乡村项目运营能力相对不足,如何找到适应的主体,真正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示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从宏观上讲,建设省、市级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将对接各县具体需求,提供创新性规划设计和咨询服务,打造省(市、区)级统筹、县级协调、社会力量与乡村资源协同推进的建设运营机制。从资源配置机制来看,进一步细化与界定好“新基建”的性质,在明确“新基建”公共性基础性的基础上,划定数字乡村不同要素的功能范围,区分数字乡村技术不同层级的功能属性,由此创建“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市场机制”的机制。政府要系统性与整体性设计建设基础性公共产品。着力打造公共产品属性的底层核心平台。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源进入乡村,共同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在具体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可以探讨组建数字乡村建设专班,构建“技术人员 咨询专家 地方政府 产业经营主体”多元衔接机制,制定平台建设与个性需要相结合的数字乡村创新方案,引导与鼓励项目单位做好覆盖前期建设、中期运营、后期维护全链条服务。
二要做好数字乡村新型产业创新的示范。数字乡村技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主要有三条路径:其一,创建数字化现代农业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应链数字化脱节,彼此缺乏整体的关联性。有的重视生产端的可视化,强调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有的重视销售端,认为销售是关键,强调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传统农业数字化需要全产业链推进,按照高质高效要求,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搭建全产业链生态场景,提供因地制宜的产品和服务。数字农业在于整合农业各类资源,打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引进专业知识、专家经验,推出特色农产品,全方位支撑产业园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打造产业运营一张图,融合资源、经营、治理、服务,四位一体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高效运营。其二,推动数字乡村技术产业化集群。从国家层面,需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数字技术企业面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应用创新;从企业层面,需要创新推广机制,加快推进面向数字乡村市场需要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从区域数字乡村发展层面,需要创建数字乡村技术聚集的平台,为数字乡村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提供市场空间。其三,创新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一是注重数字乡村服务产业的培育,以数字技术为产业资源,以乡村振兴三大主题形成的需求为市场,创建数字乡村服务产业。二是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创新,面向新时代的社会新需求,推动传统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创建起智能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三是按照社会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对乡村供给的新需求,推动农业与乡村功能多元化创新,在创建新型乡村产业的同时,提供乡村新产品供给。
三要做好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转型发展的示范。总体要求是,以数字乡村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夯实未来新乡村发展的“三个基石”,助力未来新乡村发展的“三个支撑”与“三大转型”,着力推进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的转型发展,建设好三大平台:一是乡村振兴工作服务平台。为各级政府部门了解现状、分析优势、劣势, 制定阶段及长期发展目标,寻找发展短板,明确发展路径,制定实施方案提供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地域村庄振兴过程中,如何寻找发展路径,构建起多样化的“五位一体”乡村评估指标体系与五级量化标准。用数字乡村技术规范现状调研、指标计算、诊断评估及专家规划建议流程。采用数字乡村技术,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的整体流程,开展调研、规划、立项、建设、运营、监管等工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的运营服务体系。二是新集体经济创新运营平台。构建新集体经济创新运营平台,规范村经营主体、摸清农村资产、监管项目投资、计算经营收益,激发农村资产价值潜力,提升集体经济管理效能、实现集体收益合理再分配。以提高新集体经济运营效率为目标,加快发展、壮大新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共同富裕。以数字乡村技术为手段,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盘点资源资产,摸清资产经营状态提供数字技术支撑;运用数字乡村技术监管资金投资,建立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的审核机制;运用数字乡村技术明确成员新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权,确保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运用数字乡村技术细化项目运营,实现集体项目精细化管理;运用数字乡村技术优化收益分配,实现新集体经济的公益金、公积金、民众分红及股权的自动化分配。三是智慧乡村民众生活服务平台。以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数字乡村技术方便村民查询与办理服务的同时,随时随地帮助村民掌握收入及资产情况。同时,采取数字乡村技术,搭建乡村振兴专家、乡村经营主体、党政干部、社会各界共享沟通平台,为村民提供高效、准确、有用的资源信息,提高沟通效率,方便村民实际困难的及时解决,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村务公开平台,通过党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夯实基层民主建设,推动村务智能化管理。构建医共体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有效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共体业务、服务、管理、信息共通与智能化分配,促使县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有效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基层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提升疫情网格治理、流调、资源管理、多点触发预警等能力。
四要做好区域融合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示范。目前,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条条块块造成的数字碎片化,影响数字功能发挥。二是城市领导农村工作机制形成的数字“二元”结构,容易背离数字乡村原旨。三是数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行政部门之间滞阻,致使数据不能完全共享,容易形成数字流程陷阱。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树立全域数字乡村发展理念,用数字技术思维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域层面,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数字化领导体制。做到全域统筹,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创新全域数字乡村系统功能。理清与界定基础层与应用层各自的功能要求。三是整合与调整现有资源与建设条件,按照系统功能创新要求推进转型与升级,结合乡村发展、建设与乡村治理,创新与拓展新的领域,在示范与推广中完善建设方案。四是推进数据利用的技术创新,采取全域“智慧大脑 N”发展模式。五是推进数字乡村技术与党政部门工作、现代农业园区、新经营主体、特色小镇、新型产业与新业态相结合,使数字乡村真正成为推动未来新乡村发展,培育区域新经济增长点的强大力量。
四 构建数字乡村智慧大脑
“数字乡村智慧大脑”建设的内容,是各类乡村数字服务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底层平台。主要基于大数据底座,以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为技术手段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大脑功能的大数据中心。通过汇聚自然资源、乡村产业、乡村经济、农村人口、乡村生活等数据,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资产,结合人工智能建模,为各类“三农”智慧应用提供数据和模型支撑。通过发挥乡村智慧大脑功能,以实现基层数据采集为抓手,消除信息孤岛推动“三农”数据的统一汇聚,形成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专题分析,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决策。
乡村智慧大脑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处于数字乡村核心位置,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负责做好信息收集与存贮。二是负责加工相关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多次开发与利用。三是自动链接乡村各类主体,提供综合性决策参与服务。四是成为区域发展的中枢平台。
目前,乡村智慧大脑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短板。构建“数字乡村智慧大脑”需要推动四大创新。首先,创新乡村信息采集。跳出线性信息采集思维,推动先进数字技术手段创新,推进乡村信息采集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采集方法,实现综合性,全方位,动态性、系统性的保障做好数据采集与存贮乡村综合性信息。其次,创新信息数据化。推进数据标准化数字技术手段创新,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乡村信息数据化。对所采集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化的开发,为特点的功能需要提供信息资源。推动乡村区域数据标准化与一体化。第三,创新数据开发。采用先进数字技术手段,推进数字技术的应用,结合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每个阶段每个区域的实际需要,运用现代数字技术,重点采取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其他数字技术开发好数据资源,满足数字乡村建设要求。第四,创新集成应用。面向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战略需要,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与“五大振兴”结合,与民众生活结合,与传统农村向未来新乡村历史性转型发展相结合,推进数字乡村技术综合集成应用创新,使数字乡村技术综合集成创新成为未来乡村新形态发展的数字技术支撑。
“数字乡村智慧大脑”建设,要对接乡村主体,推进乡村服务全方位数字化。一是基于智慧大脑实现现代乡村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乡村产业效率效能,面向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提供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数字供销、数字普惠金融、农产品溯源、智慧园区等先进产能,助力产业升级。构建农业农村数字供销平台,打造涵盖省、市、县、镇、村五级的数字供销服务系统,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农产业融合交易市场,基于智能匹配、智能推荐多方生态产品,形成产业链上下游最优组合,推动三产融合。构建智慧种植管理平台,通过作物生长环境监测预警,农事智能规划管理,农田精准量测分析,实现种植提质增效、增收降本,提升农产业精准管理水平。整合专家资源和合作伙伴生态,切实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形成产业利益的数字化分配新模式,全面提升乡村产业效率效能。二是基于智慧大脑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构建智慧党建、综合执法、平安乡村、2035汇生活APP等智慧应用,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手段,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保障水平,以智治为抓手促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设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以党建为引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自治和智治做支撑,面向基层治理提供返贫监测、平安乡村、智慧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互联网 党建、互联网 村务等功能,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三是基于智慧大脑实现“新农人”孵化。构建庄稼医院综合服务平台,解决新疑难无处问、知识无处学等问题。提供专业化的种植咨询、病虫害防治及问诊、农事培训、知识阅览等配套服务,全面提升新农人生产工作效能,实现新农人的孵化与培养。强化三项服务:一是服务乡村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民众创新创业收入增长;二是服务乡村发展,推进未来智慧乡村社区建设;三是服务乡村民众生活,实现乡村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体验。使广大乡村民众有更多更好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刘年艳/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研究专家 研究员
庞静泊/农业农村部助理研究员
来源:财富金桥乡村规划设计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