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活动「中秋节钱塘江灯光秀」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钱塘江活动「中秋节钱塘江灯光秀」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钱塘江活动「中秋节钱塘江灯光秀」,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9年11月25日晚,交响乐《钱塘江交响》继7月23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将再次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大剧院奏响,这也标志着第三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正式闭幕。
2017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生动践行浙江省提出的“八八战略”和杭州市提出的“文化兴盛”战略,大力推进钱塘江文化建设。近三年来,杭州钱塘江文化节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与全球130多个国家(地区)合作交流,促进整个钱塘江流域城市共同融入、携手拥江,已经成为钱塘江流域影响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之一。三届文化节共举办主体活动47项,采用“音舞诗、赛展会”等多元呈现方式,400多万群众参加了文化节各项活动。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是浙江包括杭州的“母亲河”,浩浩荡荡600余公里,流经6个地市50个区县(市),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未来的梦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钱塘江不仅滋养了流域两岸人民,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钱塘江文化吸收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良渚文化之所长,逐渐淬炼出“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的独特内涵。“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精神就是钱塘江文化的时代注解。如今,钱塘江文化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形成了“钱江”“弄潮”“夏衍”三大文化品牌,包括文化研究成果、文化精品创作、国际交流合作、文化引领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文化研究成果方面,江干区坚持以文化研究作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集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新闻媒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100多人,于2017年11月成立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开展系统性文化挖掘、整理、研究,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研究和决策咨询平台。每年开展20余项重大课题研究,启动编制《钱塘江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纲要》,创办《钱塘江文化》杂志,发布《眺望钱塘江》论文集、《钱塘江文化智库要报》《钱塘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分析报告》《文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等一批站位高远、立意深刻、资政存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扩大钱塘江文化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钱塘江文化“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在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江干区坚持精品驱动,按照“留得下、传得开、走得远”的要求,将精品创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核,通过不断努力,逐步积累了一批原创文化成果,在丰富钱塘江文化库藏的基础上,着力增强受众文化体验。精心推出了歌曲《潮头颂》《城市阳台》、辞赋《钱潮赋》、实景人文雅集《梦寻皋亭》、大型音画组歌《钱塘词画》、广播剧《赤子情》、话剧《春潮》、大型交响乐《钱塘江交响》等一系列反映时代主题、城市发展和人民实践的有筋骨、有高度、有温度的原创文化精品。其中,《钱塘江交响》入选文旅部2019“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赤子情》荣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以一流作品,促进了钱塘江文化“经典咏流传”。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江干区坚持开放共融,增强互动交流,把钱塘江文化建设纳入全球先进文化交流体系,先后与意大利威尼斯诺阿莱市、英国诺丁汉市政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资源管理联盟、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社区、法国设计师联盟等19个国外政府机构、国际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签署战略协议20多项;联合举办H20国际拥江发展城市大会、可持续发展国际文化论坛、全球杰出青年(杭州)国际创梦大会、亚太教育高峰论坛、杭州国际工艺周等15项国际性文化活动,吸引境外嘉宾3000多人参与。以国际化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钱塘江文化成为江干区乃至杭州市提升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展示窗口。
在文化引领发展方面,江干区坚持“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精准实施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数字经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区内西子联合、巨星科技等优质企业加速产业转型,万事利、南宫秀等一批优质企业走上传统工艺快速振兴之路,新零售、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钱江新城、皋亭山景区等城市旅游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聚焦打造创新活力的时代文化,每年举办“中国杭州国际传统工艺周”“钱塘之星”“创新中国”等系列国际赛事活动,以文化会展、文化展示、文化节庆等方式,全方位促进产业交流、资源集聚。钱塘江文化融入现代治理,让“城”与“人”的城市化进一步提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钱塘江文化,积淀着钱塘江沿岸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浙江精神最根本的文化基因。杭州市江干区大力推动钱塘江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了延续千年积淀的历史文脉,再现“钱塘自古繁华”的风采,更是要让文化成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助推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市江干区委宣传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5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