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中的如意「新葫芦娃」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葫芦娃中的如意「新葫芦娃」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葫芦娃中的如意「新葫芦娃」,希望能帮助到您。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显灵
1986年上美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葫芦兄弟》,以别出心裁的剪纸形式,将“一根藤上七个瓜 ”的传说,变成了几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
直到如今,颇为洗脑的主题曲与台词、被奉为“整容脸鼻祖模板”的蛇精、以隐身为代表的各种奇特设定,还使得这部动画不时被翻出来重温,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葫芦七娃生来神异,各有本领,但要从蛇精手中救出爷爷,也费了不少周折。毕竟蛇精不仅法力高强,更兼有法宝傍身。
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每次使用都需要“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显灵”口诀来催动的如意。
如意其实是一种中国古代的经典器物,它造型优美,像心、似云、类芝,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侣道士等等人物都是如意的忠实拥趸。
如意凭何征服这些品味爱好截然不同的群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意的故事。
如意起源,众说纷纭
关于如意的起源时间和原型,一直以来流传着不同的说法。现今受到较多认可的,是把如意视为古代爪杖的后代。
如《稗史类编》中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意。”
贯休《十六罗汉图》(宋摹本) 日本高台寺藏
可见爪杖就是一种状似指爪、用来搔痒的工具,也就是现在常叫的“老头乐”、“不求人”。“如意”这个名字,也正是源于它的功能。
据考古发现证实,早至东周时期,这种爪杖就已经成型,如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出土的两件牙雕作品,正是爪杖样,这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爪杖实物。
搔痒乃人之常情所需,爪杖一器在佛教发源地——古印度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类似的器物被僧侣们称为“阿那律”,意为“无灭”,后来又被译为“如意”。
但据《释氏要览》记载,佛教文化中的阿那律和中国古代的爪杖实际上柄头不同,用处也不同:
云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又如此方篆书心字故……
又云,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词于柄备于忽忘,要时手执目对,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若俗官之手版,备于忽忘,名笏也。若齐高祖,赐隐士明僧绍,竹根如意……此必爪杖也。因斯而论,则有二如意,盖名同而用异焉。
唐中期 榆林窟第25窟壁画 文殊菩萨执如意
这也就是另一种受到较多认可的说法,即如意来源于笏板。
笏是古人用来书写记事的载体,《礼记》中就提到“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搢笏”,可见笏是人们常用之物。
后来大臣上朝时也会执笏,便于奏报事宜、记录君命。《礼记》中还提到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当使用不同材质的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种特别的说法认为如意是一种兵器,这一说法见于魏晋南北朝。不仅齐高帝在书案下备了一把如意防身,《世说新语》中一个石崇与王恺攀比的故事也提到了如意的攻击性。
因为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就赐给王恺一株高大的珊瑚树助他炫富,石崇却拿铁如意毫不留情地击碎了珊瑚,然后还了王恺一个更大的。
清 赵南星款铁如意(光绪年仿品) 故宫博物院藏
实际上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关于如意的记载已经颇多,且功能不一,名称也繁多,“握君”、“谈柄”等都是它的别名。在孙权、魏高祖、梁武帝等帝王的生活中,如意更是常以珍贵宝物的角色出现。
齐高帝还曾将竹根如意赐给著名隐士明僧绍,当时的隐士都以此为荣。《南史》中则提到韦叡“执白角如意以麾军”,可见如意在此时已经拥有了不俗的意义。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后代摹本)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这时放浪形骸不拘于礼的魏晋名士们更是开发出了如意的“九十九种用法”,如王戎持如意起舞,王恭用如意点评文章,王处仲用如意击打唾壶为自己伴奏,郭鸿用如意挑开已坐化的高僧衣物......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竹林七贤画像砖 王戎执如意
如意发展,自古及今
自诞生以来,如意的形制其实经历过几次大的转折。在“搔杖时期”,它往往呈直柄样,柄头作爪,便于搔痒。
这一功能直到唐代还有文献明证,如《云仙杂记》中写大书法家虞世南,就提到他“以犀如意爬痒久之”。《新唐书》中也提到李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另一方面,随着佛教文化传播愈广,唐诗中自然也提到了僧侣对如意的使用,如著名僧人皎然就曾在诗中提到与师长持竹枝如意论贝叶经的过往。
雍正妃行乐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这时的如意往往柄身扁平,柄头弯折带颈,还作三瓣卷云式造型。而唐宋以后,如意的形制发生了更大的转变。不仅柄身弧度加大,柄首尾的形状与装饰也多起来,且往往选材精良,制作精美,逐渐从实用器具变身为纯粹的艺术佳品。
清 黄杨木雕莲花如意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更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金、玉、沉香木、紫檀木、玛瑙、水晶等各种顶级材料都被应用于制作各式各样的如意,往往还配以雕刻、镶嵌等工艺装饰,其流光溢彩、庄严高贵,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常见的如意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制——天官式如意、灵芝式如意和三镶式如意。天官式即较为古拙传统的直柄式,灵芝式就是造型类灵芝,弧度较大的。
清 青玉凤蝠如意 故宫博物院藏
而三镶如意是乾隆朝创设的新制,即在竹木如意的头、身、尾三处留空位镶嵌玉石,后来也有用金属等材料制作的。
紫檀雕锦纹三镶青玉如意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紫檀三镶白玉如意(王铁成先生旧藏) 研习社珍藏
乾隆就尤其喜欢镶嵌古玉的三镶如意,还为其赋诗:“汉玉香檀接柄长,两端仍汉玉为相。居今慕古思恒永,得一含三趣可详。”
另一方面,因如意和灵芝的美好寓意被逐渐融合,如意成为了吉祥驱邪的符号。
每逢贵人寿辰,百官都会进献如意以表祝福。又因九为阳数之极,九柄如意组成一套,又有祝寿与天齐之意。慈禧六十六大寿时,甚至收到了九九八十一柄如意。
清 掐丝珐琅天保九如九九如意 故宫博物院藏
此时民间对如意的喜爱也不遑多让,文人雅士的书斋案头,往往都有竹木如意用于清供赏玩。
高濂谈书斋就特别提到了“坐列吴兴笋凳六,禅椅一,拂尘、搔背、棕帚各一,竹铁如意一”。
明 李流芳像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文震亨对如意的态度稍有不同,他虽将如意列入器具卷,却认为如意是古人用来指挥和预防不测的工具,所以金银错的最为实用,而竹木如意,纯粹就是废物。
如意神异,道佛皆崇
如前所述,如意在佛教文化中存在感颇高,常出现在论经、仪式等场合,如《续高僧传》中提到异僧“十二月十七日夜,跏趺端坐,仍执如意说法,辞理深邃。”
我们还常能在文殊菩萨等佛教人物画像中发现其人手持如意,自然而然的,菩萨与佛陀手中所持的如意,往往也被视为一种带有神异能力的法宝。
传宋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 故宫博物院藏
法门寺地宫中就曾出土唐代鎏金银如意,如意头上还刻了如来和供养童子,这也可见如意在佛教文化中的不俗地位。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如意
同时,如意也同样出现在了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中,三清之一的灵宝天尊手中往往就持有如意。据说道教使用的如意首尾须得为灵芝样,中部为圆形,象征一心尊奉三宝,也有“一气化三清”之意。
《明皇杂录》中有一个玄宗召见张果老的故事也提到了如意:
玄宗见张果老老态龙钟、牙疏发稀,不仅对其道行有质疑。张果老就用双手揪光了自己的头发,又用铁如意把剩下的牙齿也敲了下来,但休息片刻后,他却变成了黑发健齿的壮年样,令玄宗啧啧称奇。
元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局部)
这里虽没有提到如意的神异,却将其作为一种带攻击性的武器。其实《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就把如意视作是黄帝对战蚩尤时使用的兵器,后来演变为骨朵,用来辟除邪魔。
《采兰杂志》中还将法器如意的来源完整成一个道士赠善人珍宝如意,助他求雨解旱的故事,亦可见道教文化中如意的神异。但从性能上说,它已经超越了本身所具有的攻击性,成为了能如人之意改变一切的神奇宝物。
如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如意为何会成为蛇精的法宝。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