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omo模式「教育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教培行业omo模式「教育培训机构何去何从」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教培行业omo模式「教育培训机构何去何从」,希望能帮助到您。
记者 | 戴梦馨
编辑 |
电商行业流行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概念近来在教育圈也备受关注。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培训活动暂停,教育机构开始安排学生转至在线平台继续上课,这一自救手段也划归为教育OMO的范畴。
OMO最早由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2017年提出,在他的设想中,教育领域可利用技术和数据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这一概念也随后在教育企业中流行开。高思教育、朴新教育和瑞思英语等多家教育企业的管理者都在公开场合阐述过对OMO模式的布局。
其中,精锐教育(NYSE:ONE)创始人张熙在今年2月发布会上评论这一模式时称,OMO让线下校区的用户粘性增强,而线上教育可解决便利性和全方位学习习惯跟进。
“OMO会成为未来10年教育行业的终极解决方案。” 张熙评论道。
疫情期间,大量线下培训机构也跟风转型,将业务转到线上。但这只是挽救企业现金流的无奈之举,想要落地OMO模式仍就困难重重。
疫情爆发后,在山西经营线下培训机构的郭帅将学生安排至钉钉上课。郭帅告诉界面教育,市场上已有Class in、钉钉、腾讯等技术公司提供在线教学平台,这一转变背后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教师管理与班级运营却带来挑战。
“老师在互联网上做好不容易,但稍微做好一点,老师又容易带走所有生源。”郭帅解释称,擅长在线教学的老师可能会脱离机构,带学生去互联网平台自立门户,给他造成师资缺口。
为扩大收入,郭帅所经营的机构还推出收费更高的在线小班课。但他告诉界面教育,小班和大班课的区别也仅限于“能把学生名字叫一遍”。“开学后在线课肯定不做了。”郭帅表示,线上课的提分效果不如线下课,他对在线业务的盈利能力也并不看好。
实际上,走红的教育OMO也受到不少质疑。前新东方在线COO潘欣发表文章《为什么说当下教培行业的OMO是扯淡?》,他认为教育OMO目前的实际效果是一个谜,没有机构对外公布过这一模式的效果,学生提分是否更多、营收增长是否更快等。
“OMO线上下融合,谁都知道是趋势,但知易行难。” 他在文中评论道。
对于这一模式惹出的争议,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在4月1日教育趋势分享会上回应: “我们认为,OMO这个概念无论是在2017年提出之时,还是当下都不是伪概念。”张丽君解释,在疫情期间一些教育企业优化了某些运营环节,这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线上下融合。她认为,未来OMO的终局状态将是不再区别在线教育与线下教育。
短期内,并不是所有教育机构都能玩转这一新模式。国金投资总监范昊坤向界面教育表示:“本次疫情可能只是一个催化剂,让所有线下机构都主动或被动地站在了一起,提前拥抱互联网可能给行业带来的改变。”
范昊坤判断,线上机构与线下机构有着不同的优势能力,在疫情结束后,大部分线下培训机构仍然会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