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发展「互联网+对农村电商的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 2023-06-10 22:18:02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发展「互联网+对农村电商的发展的影响」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发展「互联网+对农村电商的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帮助到您。

农村电商是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熟词”,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热词”。近年来,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应,为农村居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电子商务更需要为推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接续贡献力量。

原文:《农村电商: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 | 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夏春萍/教授 代梦婷/研究生

图片 | 网络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农村地区产业交融而生的时代产物,自发展以来便催生了经济社会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在脱贫攻坚战中,农村电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个贫困县搭上电子商务这一快车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无数贫困农户更是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与就业的美好愿望,“电商扶贫”深入人心。而在如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电子商务更需要为推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接续贡献力量。

近年来,农村网络零售额一路攀升,即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之时,农村电商前进的脚步也未曾停滞,其自身优势反而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凸显,据统计,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7946亿元,同比增长5.05%,而截止到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已达20500亿元,同比增长14.23%,在疫情制约下却逆流而上,突破2万亿元大关,以“无接触配送”“社区团购”以及“直播带货”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词汇迅速升温,农产品滞销问题得以缓解。那么农村电商发展到底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哪些红利?

农村电商发展为农民带来红利

一是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直接参与电商交易分享数字红利。电子商务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而存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信息交流范围也得到有效拓展,在每一种产品的交易过程中,信息所发挥的作用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便捷的信息交流为产品成功交易提供必备的现实基础,而供需双方信息接收范围的拓展则进一步释放了产品交易的潜力空间;借助于电商平台,供需双方得以直接对接,供给方价格制定的权利得到保障,避免了中间商从中抽取利润现象的发生,在此过程中,供需双方的搜寻成本也得以削减,由此,产品的利润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展;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并非单向式,而是互动式,在网络信息互动的过程中,供给方可以审时度势,及时了解需求方的最新意愿,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改进产品质量,转换自身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与营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粘性也可以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地,随着供需双方交流频率的提升,诸多个性化以及定制化产品开始浮现,为产品价格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二是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农村电商发展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来实现增收。农村电商的发展依赖于包装、物流、美工摄影以及仓储等产业,这部分与电商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可以称为电商的配套产业,随着农村电商发展水平的提高,电商的配套产业也需要进行优化调整,在此过程中,大量创业机会以及就业岗位纷纷涌现,为农村居民创业难以及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解之法。农村电商的出现与发展拓展了产品的销售范围,随着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厂房规模不断扩张,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愈加旺盛,而某一地区的各类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等供应不足的问题开始出现,此时,综合交易成本以及交易风险等问题,电商经营者会优先考虑收购邻近地区的产品,雇佣邻近地区的农村居民,进而为邻近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带来正向溢出效应。

三是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非电商配套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除了其交易功能之外,还是信息汇聚的重要平台。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往往处于较为偏僻的地区,许多农村居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村居民,从出生以来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而某一地区农村电商的出现,为当地的产品提供了向外界展示的机会,在给予产品“出村进城”机会的同时,无疑也为当地农村居民寻求了一条走出“家门”的道路,随着产品交易数量与频率的增加,当地农村居民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机会也增多了。随着当地农村居民与外界交流机会的增多,一方面,其接触到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自身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当地各类大小型超市、服装类以及其他生活服务类的店铺应需而生,另一方面,当地农村居民的就业渠道也因与外界的频繁交流而得到有效拓展。

农村电商发展问题“浮出水面”

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与此同时,潜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第一,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以农村电商的典型代表“淘宝村”为例,据阿里研究院统计,2021年,全国淘宝村数量达到7023个,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淘宝村数量为6538个,占全国淘宝村总数的93.1%,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潜力亟待挖掘。

第二,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内部竞争激烈。在农村电商发展初期,仅有少部分农户“触网”,竞争对手较少,网店经营效益高,而后,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电商经营者”,复制以及抄袭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严重的产品同质化问题,农村电商市场由“蓝海”转变为“红海”,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第三,电商专业人才支撑不足。“草根创业”是农村电商发展初期的典型形式,初期的网店经营准入门槛较低,对于个人知识与技能要求不高,目前农村电商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于电商经营技巧把控不足,市场竞争意识较为薄弱,而如今面临的现实压力是竞争对手日益增加,消费者需求逐渐多元化,电商平台频频改变规则,从产品的呈现、网店的运营到B2C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交易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迫切需要专业性指导。

第四,物流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古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说,但其实对于许多偏远地区而言,好的产品难以走出去的现象十分常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如何解决对于偏远地区而言或许更加重要。不同于人口居住较为密集且交通便利的城镇,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往往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信息较为闭塞,人们可以通过一根网线连通外面的世界,而产品“走出去”则不单单需要互联网的接入,还需要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对于冷链物流以及仓储保鲜等技术的要求更高。

第五,资金支持有待强化。无论是电商经营的初期抑或是之后的规模扩张时期,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如今越来越多商家入驻各个电商平台所争夺的“流量”更需要资金的加持,而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小农户常常因为缺乏抵押物以及征信记录不完善等原因而被排斥在金融服务系统之外,资金链一旦断裂就会导致整个运营体系瘫痪,因此,解决融资问题是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发展中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因地制宜,缩小区域差异。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挖掘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潜力,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其中包括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进一步提高,保障农村电商发展所依赖的硬件条件基本完备,注重农村电商的普惠性发展,促进并维护区域之间的协调平衡。

第二,增强产权意识,促进产品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面对同质化竞争激烈的问题,农村电商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电商经营者之间应“抱团合作”,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形成合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致力于品牌打造,对产品进行提质升级,形成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产品消费市场潜力,拓展并细化产品类目,发挥互联网经济的“长尾效应”优势。

第三,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交通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吸引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就业,对外引进人才;同时,更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与电商相关的培训,提升电商经营者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建设电商专业服务队伍,为电商经营者提供培训与指导,帮助小农户更快适应电商平台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规则,电商经营者之间可以定期开展内部交流活动,互相分享电商经营经验。

第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重点改进生鲜产品的物流技术,力保产品的“鲜食性”;同时,建设完善的物流体系,尤其是要加强村级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保障产品运输的方便性与快捷性。

第五,发挥金融的普惠性与数字特性。政府应当重视农村金融普惠性的发展,利用其扶持弱势群体的普惠性将金融资源向小农户倾斜,利用其数字属性,突破贫困地区金融网点少,金融网点远且偏僻的限制,实现借贷流程线上化,将电商经营农户的网上交易记录纳入到征信评估范围之内,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破除电商经营农户借贷难的资金困境。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19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井喷式发展下,直播电商如何形成良序生态?| 社会科学报

调研 | 电商引擎:注入精准脱贫“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