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裁员「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

互联网 2023-07-02 11:31:0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裁员「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裁员「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希望能帮助到您。

互联网是什么?记得2014年和当时的年轻人一样非常崇拜互联网,觉得高大上,于是这年去了饿了么,当时正是大发展,最疯狂,但是做了半年后虽然升职加薪了,我却选择离开互联网,回归到传统行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大好前途丢失了。

其实正是这半年的经历和思考,我认为互联网对于自己职业发展具有太多不稳定性,没有沉淀,没有积累,只是单纯的工具人,对于社会经济底层逻辑并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互联网大批裁员?是不是互联网寒冬来了?我的思考如下。

互联网本质是缩短时间和压缩空间

1、从经济的社会分工角度思考:互联网只是个搬运工

如果把经济的社会分工为创造者、搬运者、消费者,那么互联网只能是个搬运工,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从诞生开始都是在解决人与人、人与物沟通的时间长短和空间大小,而并没有从本质上进行改变,或创造出本质需求!

电商类(淘宝系、京东系等等):解决的是把同样一个产品销售的时间更短,让买卖不受空间限制,但是并没有改变基本需求。比如原来卖一件衣服可能需要选好下班或周末到商场去挑选,太耗时间,有了电商之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原来在上海要购买新疆的大枣,基本不太可能,受到空间限制,但是有了电商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电商并没有解决消费者的本质需求,比如消费者一款带辣的番茄,目前市面上面没有,电商并不能创造出来。

信息类(百度、谷歌等):解决的需求分类、信息分类、传播功能,但是并没有创造出信息,并没有把科学知识发现创造;比如现在需要了解水果的品类,可能通过传统线下也能找全,唯一不同的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快速解决!

社交类(微信、qq等):解决的人与人与交流的便利性,让人们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内容类(抖音、小红书、知乎等):一方面让创作、娱乐能够精准性提高,不局限于固定办公室或房间,人群从专业从事者扩展为自有进行;大大的改变了呈现方式。

2、从营销角度思考:互联网只是渠道

营销的底层逻辑是4P1S(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4C(消费者需求、成本、便利性、消费者沟通),在其中互联网充当的角色是渠道;传统的渠道环节有厂家→经销商→分销商→二批商→消费者,而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科技的发展,让渠道变成了厂家→互联网平台(渠道)→消费者;不管是电商也好还是信息类传播也好,其本质互联网充当的角色都是渠道(交互平台)。

互联网大批裁员是事物发展本质规律

每种事或物的发展基本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这四个阶段;

萌芽期:一般是人们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基础需求的改变推动着新的技术或产业出现;很明显互联网的萌芽期是在2000年前后的10余年里面,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推动市场发展;

成长期:规模放大,应用得到延申,品类丰富,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且成熟;互联网在2015年前后十几年里面得到了空前发展,从业人员、技术、资本等有较大的积累同上也存在较大浪费;

成熟期:规模空前膨胀,产业或人群聚焦比较严重,产品性能或人类想法比较成熟固化;市场停止增长,显然目前互联网还没达到这种成都;

衰退期:市场需求饱和,产业发展速度下降,国民心中地位下降,需求较少,有新的可替代技术或思想;

综合以上可以明确联网裁员是意料中的事情,目前行业正在进行淘汰自我清洗,去除冗余人力、技术,是利润收割期,回归到食物发展常态,宏观环境也需要将冗余的资源投放至更能带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地方;

互联网寒冬并不见得,抑或是产业升级迭代

互联网发展三大阶段: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员流动、企业迭代;

从计数据时代到PC互联网:发展的前兆也是2000年左右爆发的互联网泡沫,行业危机,当时是计算机时代的寒冬但是是PC互联网的春天;

从PC互联网过度到移动互联网:前兆是2008年左右发生的由金融危机催生的互联网危机(没有金融危机预计2010年左右也会出现);

移动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前兆是2018年开始发生的裁员风波,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需要更多产业专业人士,传统的互联网人员已经难以适应产业需求,最终将回归扯行业本质,就是上述所提及的创造者!

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拼的不在是单纯的青春,还有专业水平!

以上为针对互联网裁员的思考,希望对你有用,欢迎沟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