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哪些大学本科「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东莞有哪些大学本科「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东莞有哪些大学本科「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希望能帮助到您。
WHAT?
广州的一所高校开到东莞?
是的,这所高校就是广州新华学院。
说到“新华”二字,小伙伴们是不是轻而易举地GET到新华书店?
其实,它跟新华书店、新华|社、新华|网、新|华日|报没有半点关系,当然跟清华大学更没有任何关联。
不过,广州新华学院其实以前也是有背景的大学,曾经有个“名校妈妈”。
它之前的背景就是南方985名校——中山大学。
原来,广州新华学院是独立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21年2月转设而来的民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拥有广州校区、东莞校区两大校区的它真正的“金主爸爸”是东D||宝B集团。
新华学院可谓是定义了一种“新繁华区的花园式大学”,不光是它的“小而美”校区置身于天河区秀丽的火炉山旁,还是它的“大而全”校区坐落在生态环境宜人的东莞市麻涌镇上,既与广州黄埔区和广州经济开发区仅有一河之隔,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优势;又被麻涌河及华阳湖生态湿地公园“拥抱”,有师生们喜欢的热闹、依赖的便利生活还有湖。
身揽一城繁华亦能安享宁静,这种“新繁华区的花园式大学”在地理生态系统中为校园主体提供了理想的研、教、学环境,也在社会生态系统中依托大城市、大学府、大产业而为师生们向更高视野、更好平台、更大可能进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学校始创于21世纪初,依托于中山大学师资力量的支撑,于2005年5月被批准设立,于当年9月在广州校区进行首批招生。后来,由于发展的需要,小小的广州校区装不下学校壮大与进步的宏伟梦想。于是,学校便尝试在周边扩大校区,最后将目光选中了广州东部边缘的东莞西北部地块,并于此画了一个圈。
自2007年5月在东莞设立校区、2011年底正式启用东莞校区(首批2011级三千多名学生入驻新校园)以来,这所学校就成就了1校2区的格局,成为了第一所在东莞开办校区的广州高校,而且也是东莞第一所位于下辖镇的本科大学/本科高校,轻松就享有两项第一的无形光环。
而从高校排名和社会声誉来看,该校有抢眼表现:《2021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和“武书连2022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221所)中都将该校列为全国第19名,所不同的是:在前者,该校位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第1名;而在后者,该校位居广东省民办大学综合实力第2名。
这一看来,论及学校科研竞争力和学校综合实力,该校在广东省民办高校里面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实际上,民办大学在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乃至大湾区的数量居高不下。那么,这所学校凭借什么在强者如林的广州都市圈立足,并且慢慢蓄力以至于后来居上,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高水平看齐尽管现在转设后开始“去中山化”,但是广州新华学院的创校基础性师资班底就是以中山大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优秀知识分子群体。
当时的中山大学相当一批院系的正/副院长(部正/副主任)、正/副系主任等骨干教师俨然是以创业的姿态投入,包括中山大学的杨卫华、李中生、姚正安等多位知名教授,亲自参与新华学院的院系、学科和专业建设,在勤勉教学之余还奋力开展科研,可谓是总部和新华学院的工作两不误。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学院院长(校长)由中山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庭槐教授担任,狠抓办学、治学、育人质量,为高水平施教打下坚实根基。
此外,该校一方面大手笔引进名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等优才,另一方面大举培养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青年骨干教师,在老带新、传帮带的良好氛围下,老、中、青师资面貌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景象。
可以说,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正是该校的立校之本。
过硬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水平,这对提高课程质量有重要的助益。
2020年12月,该校的6门课程入选“广东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其中《财务管理》《药物分析》《护理学基础》入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药理学》入选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近年来,在冲高水平发力的过程中,该校迎来三件大喜事: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工作站”、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获批具备港澳台地区本科学生招生资质,这些标志着该校的高水平建设取得成效,其办学水平和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
着眼于特色作为民办高校中少数的“中国医学数字教育项目示范基地学校”,广州新华学院在多个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亮点与优势。
专业和学科特色别具一格:该校目前设有会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前6大学院为2017年1月首批成立的二级学院)、健康学院、法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公共治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和中国语言文学系、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康复医学系、听力与言语科学系、音乐系、体育系等6个独设系,共开设54个专业(包括三个新增专业:2022年2月被批准开设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专业),其中的四大专业是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
这些特色专业基本上是医学相关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专业,充分体现了该校浓郁的医科特色。
其中,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医学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除此之外,该校的公共管理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护理学专业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和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教学和教育特色对标名校:在本科生教学改革探索方面,针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和培养,该校积极对标985名校的做法,大胆创新民办高校的办学模式,开设教改实验班——“逸仙新华班”。
2014年10月,该校的“新华逸仙班”正式开班,首届招收60多名学生入读。首届学生毕业后,在升学率、就业率和留学率等方面有亮眼的数据表现,办学成绩良好。
五年后,“新华逸仙班”凭借独具一格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学术资源打造重在硬实力:在学术资源打造方面,该校有一个亮点就是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就硬件配备来说,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超过2百万的藏书总量,甚至超过不少普通公办本科高校的图书馆藏书数量,在民办高校中尤其构成非常明显的优势,形成丰富而庞大的学术资源库,为师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足够多选择、足够多参考的资料和工具。
应用型发力该校作为普通本科高校,清晰立足于应用型院校的定位,创造应用型研究、应用型教学与应用型育人条件,培养市场上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研究中心的打造:该校坚持学术和质量并驱,构建学术共同体,为师生科研赋能。在此基础上,该校根据地域文化和社会需求、经济结构和市场需要,鼓励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科研实践,打造了涵盖经管、文学、文化与医学等领域的众多应用型研究中心,包括金融研究中心、粤港澳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中心、管理会计研究中心、广东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粤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康复医学与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应用型科研机构。
实践型教学中心的打造:该校在教学实践方面,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强化对实验室的建设,不管是文科、医科还是理工科,建成了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
而这些实践型基地孵化出了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综合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与会计实验教学中心。
说到实验室建设,该校也是不遗余力地打造了近180间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超过36000㎡。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建成多个具有较高水准的实验室,其中包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实验室——FABLAB创客实验室;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医学技术实用型教学科研平台——生物反馈综合实验室;
省级特色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特色实验室——西门子助听器实验室、博智听觉声学实验室等。
产学研创新通道的打造:学术成果、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的“香饽饽”,成为大多数高校全力以赴的目标。
为了在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开拓出更多路径,该校注重与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加强联合,形成产学研创方面的合作,目前已与广东省科学院、北京左耳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度、深入的项目开发。
校外实践教学地的打造:该校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先后与300多家政、企、事(含医、校)单位共建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实践、实训的基地与平台。
从高水平建设、学校特色与应用型定位三个角度的成绩来看,这个高校在治校方面很有一套,一方面向内部激发活力,一方面向外部扩展助力。
内部管理激活学校在内部管理上尤其是在教学管理上,富有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管理方面,该校推出了“三基三严三早”和“早、正、严、实”,实施以“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为核心的三早教育,坚实贯彻以“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守护新学期第一课、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的教学质量”为主旨的新学期“四个一”,孕育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在学生培育方式上,该校以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特点,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推进学分制和主辅修制,探索“互联网 ”教改和学分银行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培养人文精神、强调文理医融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师资管理上,该校全面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即“双百”计划、博士导研计划、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校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督导倍增计划,实现了教学与科研双管齐下的局面,形成了循环发展的学术强校人才体系。
外部拓展空间学校除了向内发掘潜力之外,还十分注重加强外部优势资源的联动,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创新,培养国际视野人才。
在省内,该校与中山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有着较多、较为深入的互动交流。
在省外,该校真正走出去,走出国门,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阿联酋等11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38所高等院校及学术机构在本硕连读、本科双学位、短期交流、暑期游学等项目开展多样而广泛的合作,创立了教育国际化、多元化的合作平台。
适合学生类型在一些人眼中,这所学费有点高不可攀、普通人惊呼好贵、没钱读不起的三本学校最擅长做的事就是“埋头实干”、“闷声聚才/财”。
从近年来的招录数据来看,这所高校比较适合二本线上、一本线下且家有余粮、心有志向的高考考生报考。
从专业志向上看,该校的医科(目前不含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在民办本科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相关专业值得有志于投身护理与康复及其他医科方向发展的本科批次中的低分段考生选择。
文科类(选考历史)考生可以选择的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法学、社会工作、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外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可以选择的语言类专业包括: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理科类(选考物理)考生可以选择的专业包括:英语、法学、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信息资源管理、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风景园林、智能制造工程等;
其中理科类中想学医/药科相关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的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医学影像技术、健康服务与管理等;
体育类考生可以选择的专业包括: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
艺术类考生可以选择的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书法学等。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感受到的一个判断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中有考研、出国留学想法者占不低的比例。
有一次,我碰到该校的一名大三女生,就和她简单聊了一会儿。问到她毕业后有何打算时,她的回答就是将来计划去英国的一所知名大学留学,并在做相关准备。
当然,在这里就读的学生需要能够适应南方的气候,而且能够清楚是在广州校区学习还是在东莞校区学习,更能珍惜并不要辜负在小镇大学的宝贵时光!
后记广州新华学院是众多独立学院成功转设为民办本科高校的一个缩影。
先前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如今是一切靠自己打拼!
从跟爬到站立,从行走到奔跑,这所自立门户的高校逐渐踏上了自强的成长节奏,找到了自立的STYLE。
一面是海水,一面是象牙塔;
一边是经济大潮汹涌、用人需求旺的发达城市,一边是学风浓郁、书声琅琅的美丽校园。
未来,一所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或将崛起于广莞前沿交接地带。
祝愿广州新华学院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汤其/文】
(完)
——严禁复制、搬运、抄袭、改写和转载——
参考资料: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官网-主站 >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更新日期:2022年4月
2、牛!中大新华6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01-06--【来源:莞报社i东莞】--文字:肖郅朋、摄影:学校供图、编辑:李世英
3、广州新华学院正式挂牌!>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