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生鲜电商「疫情对生鲜电商的影响」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疫情影响下的生鲜电商「疫情对生鲜电商的影响」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疫情影响下的生鲜电商「疫情对生鲜电商的影响」,希望能帮助到您。
|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丁洋涛 杨霄 陈沛 文图
各类生鲜电商平台、超市网店,被河南网民挤爆了。
2月10日,洛阳、郑州等地商务部门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实体店增强生鲜必需品分销能力,鼓励当地商企推行“生鲜网购 社区直配”模式,避免出现实体门店大量人员聚集和排队的情况。
事实上,当下百姓对网购生鲜的需求量,已超出了商家的预期和实际驾驭能力,如个别超市线上生鲜配售量环比上涨5倍。如何满足市场激增的生鲜网购需求,这对所有参加战“疫”的商超或生鲜电商来讲都是一道考题。
“网购生鲜蔬果是种幸运”
疫情催化宅消费爆发
2月13日上午11点,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南路的东瑞园社区门外,大河速递龙湖营销中心负责人王小平把小黄车停在路边,他一边从车上麻利地卸货,一边给订单用户打电话。“我是大河速递配送员,您昨天在大河U菜网上下单的蔬菜,现在已送到小区门口了,请来取一下。”
听到用户能确认收货后,王小平将菜箱放在离社区大门最近的位置,然后自己后退两米,直到确认客户搬走后他才转身离开,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王小平本不是一线的配送小哥,但现在是特殊时期,他所在的中心有三个小哥不能按时返岗,他只能既当管理员又当配送员,忙得不可开交。
“最近一周,每天都有40个订单要派送。从大年初三到现在,网上商城的生鲜商品每天都被抢空。”王小平说,我们也希望能多送一些,受疫情影响,市民不方便出门,订单需求量极大。在上周某日,200箱蔬菜上线即被“秒杀”。
疫情在这个春节的突袭,让买菜这样简单的事儿,突然变得复杂。
2月13日上午,在相隔百公里外的漯河市,韩先生戴上口罩出门采购了。此前3天,他尝试了在天猫超市、大润发等平台网购蔬菜,但均未成功。
“春节前还挺正常,电商、超市、小区周边菜店,在网上下单后1小时内就送到了。现在真的没戏,估计是在线抢菜的人太多了。”韩先生说,这次外出采购,要买够全家5口人两天用的菜粮。
记者采访多家全国性及本土生鲜平台和商超发现,河南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可以实现生鲜的线上购买。只是受疫情影响,平台供给出现了阶段性紧张。如安阳市郭女士所言,她常居郑州、安阳,在这两地通过美团或者京东到家下单购买生鲜很方便,而且这些平台提供的“无接触配送”也较为安全。
而相比城市居民,县镇级居民买菜只能依靠线下。据记者实地探访,疫情期间,在线上配送不发达的地区,居民则主要靠自家种植的白菜、白萝卜、菠菜等时蔬满足日常饮食需求,其他诸如西红柿、茄子等非时令蔬菜,则需到便民超市集中采买,外出一次也会囤很多菜。
生鲜网售大战开启
既是超级红利,也是超级压力
2月11日,郑州市商务局下发《关于开展居民生活必需品进社区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大商场、超市、便利店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实施生鲜区域分流和线上分流,组织送菜进社区和集中采购配送。同时,梳理了15个线上生鲜平台的名单向百姓推荐。这包括,丹尼斯、永辉、苏宁易购、莲菜网、大河速递、京东到家、饿了么等。
“集全市力量加大生鲜网售宅配”,是郑州市的第一次。包括大河U菜、莲菜网、菜篮网在内的本土B端生鲜电商平台,在春节期间急速加载了C端业务。此外,传统超市渠道与线上的对接也在加速推进。
11日上午十点半,家乐福郑州金水店店长杨建华招呼所有员工,加速将大批包装好的外卖订单送出卖场,确保衔接好10分钟后前来提货的配送小哥。
“一个上午就是几百单。从清早起,几乎所有店员都在忙着接单,接完单要在店内或仓库拣货,包装‘满场飞’,太壮观了!”杨建华称,此前公司对网单放量已做出评估,并派人支援家乐福河南区、苏宁易购门店,但依旧忙得不可开交。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以来,该店线下销售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多,而网上订单销售则上涨了5倍。而在去年四季度,线上订单在该店销售总额中占比只有7%,当下,它的占比已达到25%。
不过,线上订单激增,带给生鲜平台、超市的既有惊喜也有惊吓。2月3日,洛阳大张在线上平台尝试配售生鲜,数小时后即紧急关闭。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获悉,之所以如此,是因当日网上商城生鲜订单量超出此前预期的3倍。此后,大张调集了旗下所有能参与配送的人手,送了整整3天才将订单消化完。
7日,大张商城生鲜商品重新上线。该公司相关人士称,在当前疫情期间,返工人数远低于预期。因而,应当地相关政务部门要求,虽重启生鲜商品网售,但无法将此项业务覆盖更多区域(每店覆盖半径3公里配送),也不敢承诺当日送达。
疫情倒逼“网上买菜”
超市驾驭新模式究竟难在哪儿?
疫情之下,百姓网上买菜却频频失望,原因为何?
从当下环境看,春节假期叠加疫情防控周期,给超市的用工、采货、物流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大张、永辉、沃尔玛等商企反映,当前门店员工的到岗率仅50%左右。此外,春节是北方地区农产品生产淡季,远途蔬果生鲜直采、运输又遇防疫的多重限制,多家超市出现不适。所以,突袭消费市场的线上订单也让多家超市无力支撑,形同“小马拉大车”。
事实上,国内对生鲜类商品的网售标准化、体系化,仍处于初探期。这包括,永辉、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传统超市行业霸主。此外,京东、阿里、苏宁、美团等电商平台,以及省内的莲菜网,对市场的摸索也都不超3年。他们所直面的挑战,不仅是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更是百姓对生鲜商品的消费习惯。
“生鲜商品网售有三个难题,商品标准化、成本与定价、最后一公里配送。”沃尔玛相关负责人举例,如采购来的白萝卜平均净重350克,消费者却只想买250克,这时该怎么卖,这就是个问题。此外,涉及鲜肉、水产等商品会更麻烦,需考虑全链条的中转环节与食品安全。
某超市河南区高管算过一笔账,蔬菜外卖订单含人工分拣、包装,其价格必高出卖场陈列出售的经营成本。此后,如第三方公司配送,每单需增加5~7元的配送费。“超市销售生鲜的毛利润率是5%~10%。若在网上销售,这部分新增成本,是超市自担,还是转移给消费者?”上述人士称,百姓进店买菜,图的是眼见为实,求的是菜品新鲜、安全又便宜。大规模网售生鲜,不仅打破了消费者的习惯,同时,也为超市保持同品同价带来苦恼。
事实上,超市化解生鲜商品标准化带来的尴尬,并不难找到解决方案。但另一个隐情是,超市将售卖生鲜视为“对打电商”的死守防线,并将其作为门店引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此前国内多数超市选择不搭建网售生鲜平台,或许是利益诉求决定行动。
从“到店买菜”切换至“送菜到家”距离还有多远?
本次疫情客观上刺激了市民线上购买生鲜的需求,但这样的生鲜网售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从之前市民“到店买菜”到商超或菜市场“送菜到家”,这段路还有多远?
“别人物流资源紧张,但我们自己敢承诺,当天下单,第二天晚上9点全部配送完毕,如果配送不到位,可以返还下单金额2倍的赔款。”莲菜网负责人胡建强表示,从其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莲菜网的做法在疫情期间尚数全国首家。
胡建强告诉记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生鲜外送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没有疫情的暴发,生鲜电商或互联网食材配送模式重构也是必然趋势”。他认为,此次突发疫情,只是加速催熟这个行业。疫情中C端对生鲜外送平台的使用,将培养一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在疫情过后或将沉淀为忠实用户。
上述观点与河南仲记集团监察总监朱萌萌看法一致。“目前仲记超级鲜生线上订单主要是通过微信群下单,由公司员工和高管共同配送。2月10日晚,一位顾客订购了800元的生鲜、熟食等,2月11日就在群里反馈‘非常满意’。”朱萌萌称,一次好的购物体验就能增加用户复购率并为门店增加“忠粉”。
朱萌萌表示,此前超级鲜生主抓线下店内服务,未来会视情况开通线上生鲜售卖服务。“目前门店已经通过了美团和京东到家的平台审核,很快就能通过这两个平台购买到超级鲜生的生鲜了。”朱萌萌称,这是公司因疫情特殊情况及时作出的业务调整。
除了可能产生的沉淀用户,这次疫情更是对本土生鲜配送平台综合实力的一次校验。作为平台方,如何让采购端与终端的精准匹配,如何在疫情中保障物流运输的畅通是两大核心要素。换句话说,在未来,线上生鲜售卖、线下外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供应能力与运输能力。
而对于第三方配送平台来说,线下商家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让习惯了“到店买菜”那批人成为“送菜到家”的用户或许难度较大,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送菜到家”将越来越适应更多人的需求。与此同时,商超线上线下生鲜价格、生鲜品质实现统一,“送菜到家”业务或将不再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