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大数据杀熟「电商平台杀熟」

互联网 2023-07-31 08:41:21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电子商务大数据杀熟「电商平台杀熟」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电子商务大数据杀熟「电商平台杀熟」,希望能帮助到您。

不久前,有网友反应某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不同账号在购买同一款商品时出现了价格差异,其中购买了VIP账号的老用户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新用户。

随后,该电商平台给出了解释,说是此商品有新人专享价,但“新人专享价”的标识在商品页面上没有被正常显示出来。也不知道这个锅是该让程序员、产品经理、美工还是运营去背,反正该平台就是强调,这只是一个程序错误,不是大数据杀熟。

然而,一些消费者并不认同该电商平台给出的解释,并且晒出图来,同款商品出现了三种价格,一个号上显示24.9元,一个号上显示21.9元,而还有一个不常用的小号上显示14.9元。显然如果只区分新用户价格和老用户价格的话,是不可能出现三种价格的。

在此之后,该电商平台一直保持沉默,始终再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其它解释了。

一直以来,虽然不断有用户爆出被“大数据杀熟”的亲身经历,尤其是在那些以第三方商家为主的电商平台上,但极少有互联网公司承认的,绝大多数会推给例如“新用户优惠券”,“购买时的附加条件不完全一致”,“预估价格不等于实际价格”,“第三方商家可能随时动态调整价格而与平台无关”等这些理由。甚至会怪消费者“疑邻盗斧”,不能因为电商平台具备“大数据杀熟”的能力,就老神经兮兮地捕风捉影,怀疑电商平台确实在做这样的事情。

事实上,或许电商平台确实没有直接参与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的事情,极可能确实是电商平台上的商家进行的。但是,“杀熟”用的“刀”却是电商平台给的,而且这些电商平台不仅负责给“刀”,还负责“磨刀”,甚至于商家“杀了熟”,电商平台还会帮你去“验尸”,看看“杀得多不多,杀得好不好”,以便不断改进为这些商家的“大数据服务”。

如果这种事放在法庭上,能说电商平台冤枉么?甚至由于电商平台有“教唆”和提供“犯罪工具”的行为,说不定都可以按照“主犯”来定罪了!

那么,究竟电商平台做了什么呢?

首先,电商平台给商家提供了优惠券和折扣这种进行用户运营的手段。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确实极有可能只允许商家设置一个基本价格,这可能也是他们敢于理直气壮地宣称没有差异化价格的原因所在。但不同的价格如何产生的呢?一是优惠券,二是折扣。但凡出现“大数据杀熟”的投诉,抛开那些真是由于用户自己选择差异而引起的误判外,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每个用户享受到的优惠券和折扣不同而引起的。

而这两样东西,除了全平台统一的“新人专享优惠券”或“平台会员折扣”外,其它的优惠券和折扣,通常来说,都是商家自己来设置的,确实可能跟平台无关。所以平台一般也只是针对“新人专享优惠券”或“平台会员折扣”进行一下解释,力求把自己的责任撇清。可是别忘了,设置差异化的商家优惠券和折扣的功能,也是平台提供给商家的,换句话说就是“大数据杀熟”的“刀”是你给的,怎么能说和你没关系呢?

其次,电商平台给商家提供了用户标签和群体运营设置的功能

现在电商平台都在搞千人千面,千人千面是啥?对于平台本身来说,除了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用户隐私数据,提前感知用户需要什么,并针对性显示出来外(例如你在这个APP提个问题或搜个内容,另一个APP就推荐给你关联的商品了!这个事情也是一言难尽,下次再说吧!),那就是把用户标签提供给商家,让他们做针对性的群体运营了。

所谓“大数据杀熟”,“大数据”从哪儿来?商家自己肯定搞不定,还不是平台给提供出来的?不仅提供,还帮加工。例如,商家可以借助电商平台提供的工具,将客户分为新客户、老客户、忠实客户、潜在客户、流失客户、高端客户等不同群体,并能够按不同营销需求提供优惠券或折扣。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给出的用户画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用户标签被平台提供了出来,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兴趣、行业、地区等等,甚至包括“用户所在地区气温”。

而基于这些五花八门的用户标签,商家可以灵活地构建具备不同特征的用户群体(如25至29岁的宝妈),以便进行差异化的用户运营,这其中就包括了向不同群体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优惠。所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商平台不仅提供了“杀熟”用的“刀”,连“磨刀”的工作都帮商家做好了。

除此以外,电商平台还会有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来帮助商家不断优化自己的差异化运营策略,以便“杀”得“多快好省”。

线下商家早就实现了明码标价,可线上商家仍然可以在电商平台的支持和纵容下,通过各种小手段,直接或变相地行使着不公开定价的潜规则,也许法律法规暂时还管不到这样的灰色地带,但广大消费者也是有把它们拉黑和给差评的权力的。

创作不易,欢迎朋友们关注、评论、转发。如企业转载或其它,请联系:keji5u(科技无忧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