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烟台」烟台市创新举措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烟台市烟台」烟台市创新举措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烟台市按照“自主创新、集聚辐射、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合作机制、拓展合作范围,广泛吸收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科技资源不断探索科技合作的新模式。
强化政策引导,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针对全市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人才数量偏少、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匮乏等问题,烟台市科技局设立了500万元科技合作专项经费,用于鼓励支持国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于2011年增设了烟台市科技合作奖,专门授予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开发机构等合作的本市企事业单位和合作方,以及对全市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专家或组织。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校企主动联姻,烟台市逐渐探索形成了符合本地科技发展实际的四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一是“技术转让模式”: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院所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如招金矿业受让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难处理金矿中含碳基质的钝化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二是“合作开发模式”:企业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院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如丛林集团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东方海洋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联合体”。三是“共建研发机构模式”:政府或企业选择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院所联合成立研发机构,如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的引进,填补了烟台市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空白;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的建设,实现了全省国家级专业医药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四是“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如绿叶制药与烟台大学各出资50%共建的烟台大学药学院,已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医药人才1500多名。
加大“招研引技”,着力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加大“招研引技”力度,在资金、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给与大力支持。与中科院北京分院、沈阳分院、西安分院以及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烟台市共引进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等多个高层次科研机构。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烟台分所的引进工作正在洽谈中。鼓励引导企业组建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如玲珑集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与瑞典皇家科学院刘建影院士、美国工程院汪正平院士、山东东天源水产与雷霁霖院士等紧密联系,合作研发;目前全市共组建山东省企业院士工作站19家。依托中科院海岸带所建立与荷兰、澳大利亚、德国的山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依托烟台市农科院中俄、中保农业合作研究中心,目前山东省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达到13家。2009年市政府还成立了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烟台中心,具体负责烟台市与中科院及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工作。这些高层次科研院所、机构的引进和培育,进一步增强了该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基础和能力,成为该市承接国内外科技合作项目的重要平台。
创新合作方式,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烟台市科技局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中科院院士烟台企业行活动”、“清华大学博士后烟台项目对接会”和“院企高新技术洽谈会”等,收到较好效果。今年6月份,烟台市举行“2014年烟台市与省内部分高校院所科技合作签约仪式”,会上,孟凡利市长代表烟台市政府与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七所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随后举行的科技合作洽谈会和技术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烟台市14个县市区的16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省内19所高校院所进行了洽谈与合作,当天即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57项,内容涉及海洋工程、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去年以来,全市共有240余家企业与40多个高校、院所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合作。其中,同济大学与荣昌制药共建了“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及开发基地”,并在基地内设立了“同济大学烟台生命科学院”。清华大学与烟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烟台泰利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山东汽车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路通精密铝业共建路通研究院。
通过开展各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全市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持续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