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首亏 偏向重资产的五年规划箭在弦上
最近很多人关注中影首亏 偏向重资产的五年规划箭在弦上,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中影首亏 偏向重资产的五年规划箭在弦上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作者 / 小保
今年年初,我国各大电影公司相继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但因新冠疫情导致行业元气大伤,包括中影、华谊、光线、横店等在内的头部公司整体承压。其中,作为中字头老大哥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更是预告出了自201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对此,中影在今日上午召开了线上业绩说明会,说明具体运营情况、回答战略规划问题。
具体而言,报告期内,中影2020全年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7.47%,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不具备现金分红条件。
然而,作为我国电影产业链业务渗透程度最为完整的上市公司,扛风险能力较强的中影在今年Q1已实现快速复苏、扭亏为盈,并发布最新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由此可见,依靠制片、发行、放映“三驾马车”,中影依然很稳。然而,面对院线状态低迷和流媒体加速爆发的内外夹击,稳如中影亦不进则退。
中字头大哥,引导疫后行业复苏
尽管由中影参投的《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两部高票房影片还未完成分账结算,但屡次密钥延期已为这两部影片带来约共100亿的累积票房,这也应是中影今年Q1顺利扭亏为盈的主要贡献因素。
不可否认,虽然中影总是在参投或制作一些商业大片和主流影片,在国产电影的题材选择上更是较为受限自缚,但它的品控却是相对稳定且可观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中影大概也更能时不时押中一些票房口碑双收的爆款。
比方说,在2019年的时候,中影财报披露其制片并投放市场9部影片,其中包括大爆款《流浪地球》。而在电影院复工后的2020年下半年,中影主控的《金刚川》获得超11亿票房,其参投的《我和我的家乡》《夺冠》《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电影口碑票房亦不俗。到了今年,中影参投的《我的姐姐》已率先在清明档上映,其主控的《悬崖之上》亦在刚过去的五一档实现口碑逆袭;当前,这两部电影票房共计约超16亿。
显然,上述影片多多少少都带有主旋律色彩,但除了对它们进行主控或参投外,中影也借自身的发行优势、紧抓档期空间排映相关作品,从而引导疫情后的行业复苏。
据中影官方,为促进电影行业复苏,它们在报告期内共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317 部,累计票房 75.57 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 48.29%;发行进口影片 83 部,票房 17.38 亿元,占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 58.75%。
此外,中影还为广大观众推出了精选复映。从去年的《中国合伙人》《狼图腾》到今年的《阿凡达》《指环王三部曲》,中影不仅买断影片保障市场供应,而且还承担发行成本、让利影院终端,以此推动电影市场回暖。
由此可见,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中影虽然承受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但与其他龙头电影公司相比,这位中字头老大哥不仅扛住了风险,而且还利用自身的发行优势,助力复苏疫后电影市场。
不过,早在上市之初,多方便已不看好中影能在电影内容制作方面超越各大民企、重回引领地位。因此,此次业绩说明会,各方投资者和分析师更关心的是中影提出的“2021-2025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其中暗示,对中影的未来而言,比内容制作更重要的是发行、放映和服务,而支撑起这些业务的企业能力则是科技和创新。
五年规划,戴着镣铐在跳舞
长期以来,中影的重要营收来源都是影视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和影视服务。据该公司2019年中期报告,居其营收来源首位的电影发行业务营收占比60%、次位的电影放映业务营收占比20%、三位的影视服务业务营收占比14%。此三项业务营收共占92%,远甩影视制作的8%,进一步佐证了中影的竞争优势并不在内容制作方面。
尽管从上表我们也看出了影视制片业务的高毛利率,中影在2020年度的主要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上也都未发生重大变化,但作为国企,中影很难在制片策略上有重大突破,“(中影)一家进口、(中影、华夏)两家发行”的进口影片管理政策红利亦随时有可能要被收窄和调整。因此,就在上两周(4月29日),中影重新布局了业务构架,目标在未来形成包括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和创新在内六大板块。
其一,这是中影对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关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 的响应;其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影应对互联网和流媒体冲击的策略思路。
先看与传统院线电影服务息息相关的发行、放映和服务板块。中影官方强调,电影发行是该公司的基石业务,它正大力推动宣传策划、票房统计与结算、版权经营、衍生品开发等业务;电影放映是该公司的阵地业务,它正努力提升高规格电影放映设备的研发和投放,同时也会继续扩大自有影院和屏幕数量;而电影服务则体现了该公司的专业化优势,它将向市场和行业推出更完善的影视制作业务、票务平台业务以及融资租赁业务。
然而,立足现实,我们或许要给中影的这般理想打上问号。
比方说,中影构想中的衍生品营销业务一直是当前中国电影行业实现IP变现和增收的老大难问题,至今仍未见大突破口;因全国银幕增速放缓,该公司所构想的影院投资业务前景却受到投资者的质疑;至于票务平台业务,中影自有产品“中影云APP”的市场份额显然正被诸如猫眼、淘票票等互联网票务平台稀释。
看向新增的科技板块和创新板块,“电影工业化”和“电影科技体系”成为关键词,与影视公司一般轻资产的特性不同,重资产成了中影的未来偏向。
首先,中影期望在科技板块把握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电影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国的价值转化。以影视制作端为例,中影在业绩报告上明确指出要通过人工智能、虚拟拍摄、云制作等技术助力我国的电影工业化进程。而以放映终端为例,中影正期望在我国影院进一步推进高格式电影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更好播放设备能为观众提供诸如4K、3D、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声音等更高端的观影体验。
具体而言,中国巨幕、CINITY中影国际影城、子公司中影巴可及其产品工厂“三位一体”,助力中影全方位覆盖电影拍摄、压制、播放等环节的高端器材供应;与之相配的“中影影城”亦打算遍地开花。
其次,中影还希望能通过“中国影都”的建设来探索关于电影产业的文旅融合,以此培育新的行业发展路径和经济增长点。当前,中影正在如火如荼地运营着其在北京怀柔影视基地所设立的“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在未来,中影计划将不断更新数字制作基地中的配套设置。
偏向重资产,规避流媒体冲击
一系列的策略调整和更新,都指向了中影偏向重资产的发展思路,尽管这个思路在影视行业中并不常见。
众所周知,影视公司的一般特点就是轻资产,与房、车、地、设备等重资产项目相比,影视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知识产权,换句话说,就是内容创作。不过,如上所述,受企业性质限制,中影在内容创作上(尤其是内容题材的拓展上)难有较大突破,“戴着镣铐在跳舞”已成必然。因此,虽然中影也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强调影视制作的精品化,更多的笔墨和动作却给了重资产方向的业务。
然而,在当前院线状态低迷和流媒体加速爆发的态势下,中影的战略思路也不得不经受外界和投资者的相关拷问。
中影并非没有考虑到到这一点,据官方业绩报告,2020年,该公司已主导出品4部网剧并投放市场,题材范围涉及校园青春、家庭伦理、犯罪嫌疑、职场律政。显然,在网生内容的制作上,中影有着更为多元的尝试,尽管这样的尝试目前口碑平庸,也没有涉及网络电影。
另一方面,中影也把对抗流媒体的目光再次放到了自身的设备资产上。据今晨业绩报告会信息,中影期望将在未来拓展家庭影院业务,让自家的高端放映设备走进千家万户,从而让人们在家看网大或院线电影的行为成为自己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影的设想会否实现,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现阶段关于中影长期战略发展方向的其他疑问,仍接踵而来。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股价远低于同行、市值比不过光线和万达、成本费用控制没有横店好等问题都是他们对这份重资产的五年规划的疑问,而中影人才梯队建设与业内其他公司(尤其是民营公司)相比较弱、高管工资较低等问题更是拉低他们对该公司长线良好发展预期的重要掣肘。
在箭在弦上的重资产五年规划之外,国企中影还要想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