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某工厂流水线30分钟视频曝光:看完他们的18岁 我想给你的孩子提个醒
最近很多人关注东莞某工厂流水线30分钟视频曝光:看完他们的18岁 我想给你的孩子提个醒,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东莞某工厂流水线30分钟视频曝光:看完他们的18岁 我想给你的孩子提个醒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1995年生的杨鹏,在初中毕业那一年,来到了东莞,在一家电子厂里打工。
入职后的岗位是个人人嫌弃的累活,修理工。
老员工们抱团不愿做,他是个新人,只能硬着头皮,忍受着排挤坐上工位。
一天干下来,吃饭时碗都拿不稳。
活不好干,受伤是家常便饭。
锋利的撬刀扎进手指头里,血直往外冒。
坐在办公室里的班长熟练掏出云南白药洒在他的伤口上,绕上一圈创口贴后,杨鹏就赶紧回了工位。
在轰鸣声和机油味里,重复着自己的昨天。
一名叫杨玉金的19岁女孩,在厂里做焊锡。
为了芯片质量,她不能戴手套,烧熔了的锡点会从喷口溅到手上。
一双手常年累月在烫伤、裹纱布中反复,留下无数丑陋的疤痕。
然而再苦再疼,也一分钟不能耽搁。
因为你一旦停下手里的活,下一个人的工作也会跟着停摆,耽误了工厂出货,谁都赔不起。
即使白天已经工作了8小时,忙到筋疲力尽。只要班长一声令下安排加班,他们就得留下来,任劳任怨地继续再熬4个小时。
每一个人像是齿轮一样连轴转动,头顶还有个声音在永远催促着:
加速!加速!
这是导演@殷骆(Luojunnan Yin)在2016年拍摄于东莞某工厂的纪录短片《18岁的流水线》。
他们接触了63名厂哥厂妹,90后占75%,95后占52%,都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
厂里主管说,读书读到半道就选择辍学来这里打工的孩子,比比皆是。
搜狐新闻《极昼工作室》,也曾记录过几个在工厂实习的职校生的日常。
流水线上,有人负责给电机铁芯涂颜料。
颜料气味刺鼻,呛得人眼泪直流,即使戴上口罩也能感觉到有害气体疯狂地往鼻腔里钻。
并且,劳保用品发得又慢又少。
几天下来,手套磨穿是常事。
一次性口罩戴半个月,在脸上都臭了。
有人发现,做了几天活后班长把板凳撤了,解释为“坐着不方便干活”。
这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还有人发现,流水线上这条传送带的速度,是可以手动控制的。
班长总是趁员工离开的间隙,偷偷调快。
速度越快,产能越高,谁会在乎你能不能负荷得了这工作量。
最折磨人的是在仓库徒手搬箱子。
六七个男生合力才能抱得动一个,有人脱力被箱子砸倒,有人被手推车撞翻。
受伤的人和杨鹏一样,稍微包扎好就被催着赶紧回到流水线上,继续连轴转。
他们挤不出任何多余的时间,连厕所都不敢去上。
恶劣的环境加上漫无止境的工作,像是慢性毒药一样在抹杀一个人的人性。
做不了?
线长、班长、队长会用最肮脏的字眼打击你的自尊心,反正还有大把的人可以替换掉你。
在这里你连根葱都不算。
就像早前昆山某电子厂发放员工证件时,主管随手把证件扔在地上。
那些排队等候的员工,弯着腰低着头捡起自己的证件,吭都不吭一声。
他们已经习惯了。
习惯了被“杀威棍”抽打的滋味,习惯了人格和意识被贬损,精神被蹂躏。
车间,流水线,机台,上岗证,加班,薪水……一群处于叛逆期的少年被它们治得服服帖帖。
不会呐喊,不敢反抗,忍受着疲惫。
富士康诗人许立志写自己:
“双手如同机器不知疲倦地,抢,抢,抢。直到手上盛开繁华的茧,渗血的伤,我都不曾发现自己早站成了一座古老的雕塑。
“我磨去棱角,磨去语言,拒绝旷工,拒绝病假,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风。多少黑夜,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这又何尝不是数十万、数百万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亲手埋葬在流水线上的,辍学学生的人生写照?
明天除了重复什么都没有。
比起现实的残酷,他们辍学的原因显得不值一提。
“读书不好玩。”
“不想读书,工作挣了钱可以耍,叫上女孩子一起先去KTV。”
“身边早年出去打工的朋友回来的时候有钱,衣服也穿得好,叫我们去,就去了。”
“玩没钱了再去工作,然后再干一两个月有钱了再去耍。”
说这些话的时候,两个男孩笑得很开心,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短视和肤浅带来的快乐,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圈层。
他们并不知道,放弃读书后的自己,真正失去的是什么。
少得可怜的工资,只配他们住城中村又脏又乱的小巷子里的群租房。
袜子和内裤一起挂在头顶,一床被褥加几件衣裳就是全部家当,小偷看了都觉得可怜。
不吃读书的苦,必受生活的苦。
而忍过十年寒窗,坚持读书,考上大学,那些和他们同龄的孩子,住的是学校提供的舒适宿舍。
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级别越高的学府,配套越好。
进厂的食堂,提供的伙食素到没有半点荤腥。
一盆咸菜豆角,一盆水煮白菜,一碗辣椒酱。
坐拥16个食堂的清华,集齐了全国各地的菜系,小龙虾、水煎包、石锅拌饭、火锅……花样多到同一楼层的同一个窗口,每天菜色不同。
被誉为“全国人民的食堂”的北大食堂,每天上千种菜,还有夜市。
天南地北,足以慰藉每个学生的家乡胃。
随便在地图上挑一所大学,伙食都比工厂里好过百倍、千倍。
最扎心的是,学历低,连择偶的空间都没有。
成为厂哥后,也只能找到厂妹。
没有说这不好的意思,只是两个已经被流水线压榨到没有未来的人,焐不暖冰冷的生活。
而在相亲角,一个没学历没钱没未来的人,就是鄙视链的底端。
当小吃店的一碗煲仔饭就能成为奢侈的约会大餐时,他们大概想象不到,学校里的情侣们可以在图书馆一起自习;一起免费听大师的讲座;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攀岩、滑冰、夏令营、短期旅行;一起拿奖学金,去高档的餐厅,不委屈伴侣。
他们不明白,站在1楼,10楼,100楼,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
更不会深思,一时任性的选择,换来的可能是一生的卑微。
我老家农村,当年初中班上吊车尾的同学,多半都辍了学。
父母也不反对,觉得他们进厂打工,拿个两三千块钱挺好的,继续读书就只赔不赚。
十几年后再看,这些同学,多半过得都不好。
挣扎在穷苦线,骂孩子的学校又要收辅材费,为几毛钱的鸡毛蒜皮和老婆吵红了脸。
而那些坚持读下去的人,基本都有稳定的工作,至少舒适体面得多。
我不否定,这个世界上有人没读书,甚至轻视读书,仍过得很好。
但你要明白,这只是极少数的“幸存者偏差”而已。
大多数的走上坡路、底层逆袭、大器晚成和横空出世,都是读书和见识的产物。
是,职业不分贵贱。
但它有高低。
那些信息技术、金融、科技领域的工作,附加值、技术含量、工作环境、福利待遇都更高、更好。
而流水线工人、服务员,不仅工作强度更大,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反而更差。
甚至,学历高低还会让同一个“职业”,产生圈层割裂。
说最现实的,比如“保姆”。
小学毕业做保姆,干的是最辛苦最没技术含量的脏活累活,月薪3000,还要被雇主挑拣嫌弃。
硕士毕业只需要陪孩子练习双语,辅导作业,轻轻松松月薪过万,被人抢着要。
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必须先杀出重围,找到立足之地,才能谈自我和尊严。
是辍学用苦力换来3000月薪爽,还是考上大学用知识赢得数十万的年薪爽?
这笔账,你算得清吧?
眼下这个社会,最痛心的就是眼睁睁看着孩子去吃没文化的亏。
最坚固最好走的路,一定是用一张张试卷铺出来的。
改变人生命运的风向标,是一本本习题垒出来的。
越是没伞的孩子,越要努力奔跑。
还有网友说:
读书上大学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提高了见识和起点。
你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你在什么层次上思考,以及和什么层次的人共事。
用数据说话,《国际金融报》调查发现:84%的高管都拥有高学历,48%毕业于985院校。
你若是有能力与优秀的人走在一起,那这样的圈子,能够帮助你轻松获得别人难以企及的人脉。
这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走向。
试想,当你发现自己和求职公司的领导师出同门,是不是已经比其他人领先一步?
当你洽谈业务时恰巧发现甲方领导与你毕业于同一所学校,这同窗情谊一定会加速合同的签订。
有个短视频,名字叫“同样的动作,却是两个人生”。
个中滋味,每个人都能品出不同的感受。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想起某平台上,一个给山区孩子捐赠午餐的项目。
有个小伙子的留言,让人五味杂陈。
他配了一张自己在工地搬砖的照片,说道:
“帮哥哥看一下哥哥没见过的世界。”
人总是在失去了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读书从来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或者完成老师的要求,而是为了自己过上更舒适、更有价值感的人生。
那些该走的路,一步也不会少。
作者:王耳朵。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