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产品责任险「通过第三方平台买保险有什么弊端」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跨境电商产品责任险「通过第三方平台买保险有什么弊端」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跨境电商产品责任险「通过第三方平台买保险有什么弊端」,希望能帮助到您。
现在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都要求购买产品责任险,来帮助平台分担产品发生风险产生的损失。供应商类平台诸如Wayfair、HomeDepot、Overstock一直需要,Amazon从21年开始也逐渐要求达到一定销售额的卖家配备保险,9月1日之后,更加把要求从连续3个月达到月销售额1万美元的商家,扩大到了历史任意一个月超过1万美元就需要投保。
加上产责险属于一种每年都要续保或者重新购买的商业险,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市场,各类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服务商纷纷入场,短短一年多时间市场形态历经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我们今天站在卖家也就是投保人的角度,讲一讲什么类型的保险服务商需要避开,如何甄别和判断风险。
随着这个市场的扩大,市面上总能看到一些价格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水平的保险服务商,卖家在面对低价诱惑的时候,一方面会希望捡个便宜,一方面又担心便宜没有好货。那么低价保险是否能买呢?实际上最终买卖是双方交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提供几个思考角度,给卖家做个参考,最后决定还是自己去做。
一个保险产品,它属于一种金融产品,背后的条款是极其复杂的,坑也比较多,我们看到一份保单,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几十页几百页,我们卖家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地去了解(不是提交给平台的那一页纸,那个是保险证明,就是证明你买了这个保险)一份保单为什么便宜,我们列出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也是最low的,就是PS保单。这种在最开始乱象丛生的阶段出现过,有一批无良服务商或者根本就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做的假保险证明,利用平台一开始没有严格监管的漏洞,在市场上捞了一笔,当然买了这些假保单的卖家虽然最开始可以过审,但平台流程完善后筛查出来,还是会要求重买,或者更严重的认为存在欺诈,威胁账号安全,再去找服务商肯定是找不到了。这类服务商随着一批人的踩雷,现在已经基本匿迹。
第二种,非平台认可的保险公司,或者根本就不是保险公司出售的保单。前阵POE爆雷就是这种情况。虽然也是通过正规服务公司购买的,但再去找服务公司,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平台的要求是重新投保,服务公司也不可能说免费给你再投一份符合要求的。
第三种,通过各种方式做低保单的内含价值。什么是内含价值呢?简单讲,就是保险公司综合保费的收取、未来可能的风险、时间价值折现等各方面精算出来的一个保单的现在的价值。可想而知保费越低内含价值越低。还有什么影响内含价值呢?其中最直接的是免赔额。我们买过医疗类保险的都知道免赔额的概念。如果你医疗险免赔额1万,就是你一年看病的费用不到1万块就不赔,超过1万块以上的才赔。
对于产责险,拿一个典型的保额单次100万美元/累计200万美元的保单为例,正常的免赔额在10000美元左右。因为你实际出险可能理赔的额度也就是1万或几万美元。但有的低价保单可以把免赔额做到20万、30万,那就是说出现了风险,核定的损失额度超过30万美元,以上的部分保险公司才赔,以下的自己承担。那你这个保险相当于是白买了。
有的卖家说,不要紧,我只要求平台过审,不要求能够理赔。但问题是,平台后面发现了你的免赔额这么高,也就是你这个虽然是个真实保单,但也几乎是个无效保单,解释权在平台,他认为起不到共担风险的作用,一样要求你重新投保。这种情况在亚马逊已经出现过了,就是平台发现保单效用几乎为零,要求重新投保。这时候你前面保单本来买的就便宜,退也退不了多少钱,还要重新买一份,相当于花了双份价钱,得不偿失。除了做高免赔额,还可以通过调整理赔严苛程度的相关条款等多种办法降低内含价值,因此即使是真实保单,也要谨慎。
第四种,通道保单,跟上面一条类似,也是真实保单,但没有可理赔性。这种在保险行业内称作通道保单,就是虽然有一张纸证明你买了保险,但其实好像又没有买。出险是用不到的。同样的,买的时候没有问题,平台也过审了,但过了一段时间,类似的一个保单出问题了,平台开始对所有保单回查,你还是要重新投保。
另外还有一些行业内的做法就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便宜有便宜的道理,贵有贵的道理,这个朴素的原则不会错。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承担便宜一年几百块钱带来的风险和后续可能更高的需要重新投保的损失?甚至因此去威胁账号安全?这些需要卖家自己去权衡。
(正文完,首发微信,欢迎大家关注我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C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