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摆摊有人买吗「现在摆地摊还有出路吗」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茶叶摆摊有人买吗「现在摆地摊还有出路吗」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茶叶摆摊有人买吗「现在摆地摊还有出路吗」,希望能帮助到您。
摆地摊的“烟火气”,只不过是多数人脑补出来的诗意浪漫,其真实内核是降维生存的无奈。
一夜之间,地摊经济火了。各路人才摩拳擦掌,寄望于在这个新“风口”一展身手。纵不奢求大富大贵,也好歹混个温饱,或许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摆地摊这一关键词,也在茶界朋友圈刷屏,大家七嘴八舌探讨摆地摊卖茶的可能性:既然门店生意不行,到大街上练练摊,会不会就有成交?
作为最原始的交易形态,摆地摊不具有任何技术含量,也不要求证照齐全,除了违禁品,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摆出来售卖。摆摊结束,包袱皮一兜,只留下一片白地,仿佛一切不曾发生过。听起来好像很容易,真要做起来就是两码事了。
摆地摊,向来都是穷人或走投无路者最后的饭碗。地摊上,刘备卖过草鞋,关公卖过豆,张飞卖过肉,杨志卖过刀……若非生计所迫,谁愿意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忍受白眼,委身人烟杂沓处,只图赚取这三两个铜子儿?用云南方言“苦钱”来形容这一营生,再恰当不过。
朋友圈的“摆摊日记”
相对于城市街区完善的便利店、专业市场、大型商超等配套,以及移动电商的无缝覆盖,摆地摊无疑是在极小的夹缝中求生。虽然现在有政策支持,不用担心被城管驱赶,只需去大太阳底下晒两天,就知道摆地摊到底是什么滋味,满大街熙熙攘攘的人流究竟有几个是你的目标客户。
东莞一位主营中期茶的妹子说得好,“你们都去摆地摊吧,我是不可能去的。不怕告诉大家,十年前我就体验过摆地摊了,东西不好卖还紧张兮兮怕有人来,又怕没有人来。现在我花十多万租个门店,就是为了吹着空调让人叫我老板的……”
摆地摊这个营生,人人可做,卖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地点选择。美食街上烤肉串,车站周边充电宝,公园门口小玩具……选对了地点,多少都会有成交。前提是还要搬运货品,砸进去整块的时间守摊,还要时时留意防止货品丢失,寻找买主……累,苦,失望,就不说了,普通人根本耗不起这个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尤其像茶叶这类单价较高、重复消费周期较长的货品,创业者根本压不起货,更不用指望出一次摊能卖掉多少;至于那些茶老板们,平时呆在装修舒适的店铺里面尚且等不来顾客,跑到大街上摆摊“大海捞针”就a过于异想天开了。
地摊创造的消费场景,其重启的合理性在于“月收入1千元的6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路边有卖大碗茶的,那是因为瓶装饮料尚不普及;当今农村庙会上偶有销售茶叶的地摊,也都是廉价散茶或杂牌货,均面向的是低消费人群。
摆地摊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品牌产品一旦摆上了地摊,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摊货”,对品牌自身反而有负面影响。9块9的“老班章”或许适合摆地摊,却未必会比那些时髦杂货的生意更好,原因在于消费场景不对——从路人中找出一个喝茶的,且有兴趣蹲下来看看的,实在太难了。
茶老板们如果非要在地摊经济中寻找机会,不妨试试老百姓消费得起的现场“手冲茶”,或是标准化包装的廉价散茶。街头消费,重在体验,对于品牌茶商来说,或可创造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摆地摊的“烟火气”,只不过是多数人脑补出来的诗意浪漫,其真实内核是降维生存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