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集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广州的农业」

互联网 2023-02-22 13:47:06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广东省集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广州的农业」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广东省集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广州的农业」,希望能帮助到您。

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广州将打造“穗”字种业、绿色蔬菜、优新水果、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休闲农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加充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从空间格局看,《规划》提出分别规划打造天河“农科硅谷”、白云“菜篮子”枢纽区、从化新乡村建设示范区、增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黄埔共同富裕先行区、花都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番禺渔业经济引领区、南沙特色种业创新区和荔湾、越秀、海珠都市农业体验展示区。

目标:打造“穗”字种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展望2035年,全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广州要围绕实施“穗农奔富”专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乡村振兴实现新跨越,具体目标包括精品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都市农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广府特色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具体看来,广州将打造“穗”字种业、绿色蔬菜、优新水果、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休闲农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加充盈,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7%,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显著提升,全部村庄建成美丽宜居村,30%的村庄建成特色精品村。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

空间布局:构建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围绕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都市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和乡村振兴引领地的目标定位,广州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服务大都市、辐射大湾区为宗旨,依托辖区内的山、水、城、田、海等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大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优化,实现各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努力构建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新格局。

具体看来,在“十四五”时期,广州努力构建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新格局,分别规划打造天河“农科硅谷”、白云“菜篮子”枢纽区、从化新乡村建设示范区、增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黄埔共同富裕先行区、花都临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番禺渔业经济引领区、南沙特色种业创新区和荔湾、越秀、海珠都市农业体验展示区。

重点产业:到202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42万亩以上

围绕加快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广州市将打造“穗”字种业、粮油、绿色蔬菜、优新水果、精品花卉苗木、生态畜禽、现代渔业、农产品加工业、都市休闲农业、数字农业装备、新型农业服务业等11个重点产业。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广州将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现代特色育种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育种攻关团队,选育一批“穗”字号特色新品种,打造一批良种繁育基地、特色新品种展示区和种业产业园,培育一批种业龙头企业,逐步将广州打造成为全国特色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种业合作交流交易中心,实现广州种业跨越式发展。

为守好市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42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完成省定任务。以增城区、从化区丝苗米产业园和黄埔区现代种业(农作物)产业园为引领,分片在增城区打造增城丝苗米主产区;在从化区打造丝苗米、番薯、花生生产加工区;在南沙区打造粮油加工贸易区;在花都区、白云区北部打造丝苗米、甜玉米生产加工区;在黄埔区、天河区打造粮油科技支撑区。绿色蔬菜方面,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到2025年,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年产量保持在400万吨左右。以增城区迟菜心产业园、幸福田园蔬菜产业园和从化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产业园等为引领,形成“中远郊为主,近郊为辅”的蔬菜生产格局。优新水果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引进发展一批适合广州种植的新奇特水果,提高荔枝、龙眼、香蕉等岭南传统佳果种植水平。到2025年,水果种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打造高标准示范果园10个和优新水果现代农业综合体5个,加快提升广州水果产区地位,跻身全国优新水果产销引领区。

此外,精品花卉苗木方面,《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花卉播种面积35万亩左右,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打造精品花卉现代农业综合体3个,花卉产销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擦亮花城名片,努力建设成为国际花卉之都。生态畜禽方面,到2025年,广州生猪产能稳定在150万头左右,肉类(畜、禽)总产量达到12万吨左右,禽蛋总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牛奶总产量稳定在3万吨左右。

构建“1 6”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

《规划》提出,广州要构建“1 6”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优品丝苗米、绿色蔬菜、北回归线荔枝、精品花卉、生态畜禽、现代渔业等6条广州优势特色产业分链。建立“链长 链主 链长工作专班”的工作架构,完善稳链、补链、强链、建链联动协调机制,培育壮大若干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农业“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带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发展。

农业科技现代化方面,《规划》提出建设广州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结合广州市主导优势产业,从育种、栽培、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等环节为农业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支持从化区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大力推进“穗农云”项目建设,建设完善广州市“三农”数据智库。引入人工智能、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识别、智能问诊、小程序等新技术,提升改造“广州农博士”服务平台功能并逐步打造成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重要抓手。

选址南沙区建设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

根据《规划》,广州将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建设6个重大平台,打造成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引擎。这六个重大平台分别是农业科技平台、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数据信息平台、乡村建设平台和改革试验平台。

农业科技平台分别为,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和增城区数字农业示范园。其中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计划在南沙区东涌镇选址建设,将打造为集种业科学研究、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与研究、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与示范推广、农业科普教育与休闲观光、数字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都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是第三批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将解决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面临的现代农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增城区数字农业示范园则会加快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建设步伐,打造数字稻园、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猪场、数字渔场等系列数字农业产业园区。

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则包括花卉产业融合示范园、荔枝产业融合示范园、现代渔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从化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其中花卉产业融合示范园,重点依托花都区、从化区2个省级花卉产业园和荔湾区的花卉交易市场,围绕盆栽盆景、名贵苗木等产业,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荔枝产业融合示范园,重点依托从化区、增城区2个省级荔枝产业园,打造世界荔枝品种园、荔枝文化博览园、荔枝生态观光旅游带和岭南荔枝农旅融合发展样板区。

现代渔业产业融合示范园重点依托番禺区、南沙区2个省级渔业产业园,以刘少军、麦康森等院士团队和“番禺区国家级渔业科技创新联盟”为技术支撑,建设以淡水鱼、咸淡水鱼类种质保存及创新、种苗繁育和供给为核心的水产育种创新基地。

从化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则利用从化区现有优质良种奶牛饲养场和当地自然条件资源,打造集牧场文化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亲子互动体验、特色餐饮住宿度假、自然课程教育、绿色商贸为一体的广州首家奶牛主题生态游乐基地。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则在白云区人和镇建设,将打造成为了解广东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窗口。

打造广州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则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和广州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广州将通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还将以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盆景、荔枝蜜、玫瑰柑等为重点,培育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广州品牌。

数据信息平台则包括广州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农产品电商平台。广州将以广州市“三农”数据智库服务平台为基础,逐步全面整合梳理有关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建成“一网、一库、一图、一平台”的广州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在改革试验平台方面,广州将印发实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结合片区广州(片区)实施方案,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集中资源力量打造改革亮点,探索具有“广清一体化”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广州支持黄埔区创建省级城乡融合示范区,在打通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和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广州还将支持南沙区创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通过合理布局、搭建平台、对接规则、制度创新、内外联动、三产融合,将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打造成为特色种业创新集聚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农业合作交汇区、湾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全球涉农制度创新试验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龙锟

图/广州日报客户端资料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