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防晒作用的是什么成分「防晒里面的什么成分是防晒的」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起防晒作用的是什么成分「防晒里面的什么成分是防晒的」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起防晒作用的是什么成分「防晒里面的什么成分是防晒的」,希望能帮助到您。
记者 | 路非
编辑 |
炎炎夏日即将来临,想必不少消费者已经将防晒霜、防晒乳加进购物车,正式将防晒工作提上日程。
但如果对防晒的观念还停留在为了防晒黑这一点上,那未免太过于落后。现在,防晒几乎已经成为众多爱美人士在正常护肤流程最后的必备一环。 如此,防晒霜、防晒乳也应该和护肤品一样需要进行精挑细选。
为什么日常防晒如此重要?实际上,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晴天雨天,太阳光中无处不在的紫外线都有可能会给皮肤带来损伤。
在天气预报中就能观察紫外线指数(UV Index)来进行判断。一般而言,只要紫外线指数等于或高于3,暴露户外的皮肤就会直接受到损害。即使是阴雨天,由于云层起到的削弱作用有限,紫外线强度仍然能达到晴天的70%左右。
在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中,按波长可被分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由于臭氧层能够有效阻挡UVC,因而日常生活中对人体表皮造成影响的基本是UVA和UVB这两种紫外线。
这二者对于皮肤造成的损害轻则为即时出现的红热现象,重则为长期晒光造成的光老化问题,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皱纹、皮肤松弛、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色素不均匀等等。
此外,有研究显示紫外线能刺激面部炎症,加重皮肤过敏和痘痘发炎。尤其对于皮肤较为敏感脆弱的人群而言,防晒已经成为降低皮肤敏感,减少诱发皮肤症状的必然选择。
大众防晒意识的普遍提高也反映在了防晒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数据,2015至2019年,全球防晒终端市场规模以2.85%的年复合增长率逐年稳步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防晒市场规模略微下降至10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1.5亿元)。
其中,中国市场防晒终端市场2010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39%,显著快于全球。在2020年的疫情压力下,中国防晒市场依然达到了144.39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欧睿国际预计2025年,中国防晒市场规模将达到243.86亿元人民币。
防晒市场需求的增长前景也进一步带动了防晒剂的研究发展,为防晒霜、防晒乳的产品细分化提供土壤。
形形色色的防晒霜到底分为哪些种类?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护肤品的细分化程度如此高得益于大众对于护肤成分和功效的认知度大幅提高。而掌握防晒产品的成分也将有助于消费者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产品时更能辨别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防晒产品中,起到抵御紫外线作用的成分就是防晒剂,且按机理分为无机防晒剂和有机防晒剂两大类,亦是众所周知的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
其中,物理防晒剂主要靠分子在皮肤表明形成保护膜,通过反射或散射紫外线来减少其对皮肤的伤害。简单来说,物理防晒剂相当于给皮肤穿了一层紫外线防射服。然而,物理防晒质地通常较为厚重黏腻,使用在皮肤上不容易推开,且易于出现刷墙般面部假白的情况。而这对于后续上妆步骤来说更为困难,整体使用肤感并不友好。
化学防晒剂则是通过吸收紫外线中对肌肤产生损害的部分从而达到防晒的目的。其优点在于质地相对轻薄,使用肤感较好,但通常需要多个防晒剂叠加使用,容易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实际上,自1928年第一款含化学防晒剂的防晒产品面市以来,化学防晒剂在近百年内也在不断地进行成分和技术迭代,常用的有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二苯酮、阿伏苯宗、奥克立林等小分子防晒剂。
即使发展至今,小分子防晒剂仍然有安全隐忧。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物评估与研究中心于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示,仅单次涂抹使用中,防晒霜中常见的七种化学物质会以超过安全阀值的程度被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
该报告的研究者进一步表明,通过皮肤被吸收进入人体并不意味着这些特定成分是不安全的,或者防晒霜是不安全的。这一发现带来的真正问题是,整个行业需要对每一种防晒剂成分长期使用下对人体是否安全进行全面的测试。
2008年的一项瑞士研究在 85% 的母乳样本中发现了羟苯甲酮等通用化学防晒剂,而这引发了对新生儿可能产生影响的担忧。2010 年另一项研究在母乳中发现了常见的UVB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2008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分析了一项政府收集的尿液样本发现, 97% 的尿液样本中含有羟苯甲酮。而羟苯甲酮虽然是防晒产品中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但已被研究证实容易诱发皮肤过敏。
因此,在防晒剂现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其分子结构的设计——通过选用分子量大于500Da的大分子防晒剂,尽可能降低防晒剂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内。
大分子防晒剂为何能成为新趋势?如前所述,由于物理防晒剂不比化学防晒剂的使用肤感,化学防晒剂仍是市场主流。但是,传统的小分子化学防晒剂易通过皮肤被吸收进入人体又有隐忧。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原料的分子结构、性质和透皮吸收有关,对于分子量>500Da的原料,其透皮吸收率显著降低。
因而,近年来,新型大分子防晒剂因克服了传统防晒剂易渗入血液的缺点,通过大分子、异构化等方式达到不易透皮吸收、更为安全有效,备受市场青睐。
大分子防晒剂的安全性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也受业界看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项蕾红教授表示,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一些传统防晒剂渗透入血的风险,选择分子量大于500Da的防晒剂将大大降低其渗透风险。在未来,使用大分子量的防晒剂或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趋势。
可以想见,随着大众防晒意识的提高,防晒产品使用量及频次的日渐增高,防晒产品的安全性也变得更为重要。而大分子防晒剂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望成为未来防晒市场的大势所趋。
尤其对于皮肤屏障受损的脆弱肌肤人群而言,防晒作为日常皮肤保护的刚需,更需要选择安全温和的产品。毕竟,对于敏感肌、医美术后等人群,由于天然皮肤屏障比较脆弱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出现泛红、刺痛、冒痘等皮肤问题。日常护肤产品的使用尚且小心翼翼,选择防晒产品更需慎之又慎。
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口罩仍然是大众日常出行必备产品。而由于长期戴口罩,皮肤闷热潮湿,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尤其是油性皮肤更容易被激发黑头、闭口粉刺、痤疮等肌肤问题。此外,口罩对于皮肤产生磨损以及压力性损伤也容易导致红肿、过敏等皮肤问题。
“口罩脸”对于脆弱肌肤人群来说无疑又增添一重担忧,但通用的一次性口罩又无法有效抵挡紫外线损伤。
美国皮肤癌基金会于2020年10月发布的文章表示,一定程度上,合成材料的口罩能比天然织物的口罩提供更好的防护,而口罩颜色的深浅和织物材料的紧密程度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通常来说,大多数口罩都是由轻质棉材料制成,其防晒指数(SPF值)大概在7左右,仅为日常建议防护所需指数的一半。此外,由于日常活动中还是会间歇性拉下口罩,因而整个面部每天涂抹防晒霜仍然是必要的。
安全、温和的防晒产品对于脆弱肌肤人群的必要性再一次突显。毫无疑问的是,以安全性为本进行开发的大分子防晒剂有望成为脆弱肌肤人群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