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估值为什么没上去「19款领动上市时间」

互联网 2023-03-10 19:27:39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每日优鲜估值为什么没上去「19款领动上市时间」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每日优鲜估值为什么没上去「19款领动上市时间」,希望能帮助到您。

在年初,我们曾经对生鲜电商做过一个预测,2022年,生鲜电商还能存活下去吗?

我当时的判断是,能。

但是,活得不会很舒服,得靠本事,而不是靠烧钱补贴了。

结果前两天就有传言说,曾经的“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要关闭核心的前置仓业务,清退7成以上的600多名员工,基本上可以说就差宣布倒闭了。

这一则消息看似来得非常突然,但结合多方面的信息来看。

在股价上,去年6月25日刚刚上市的每日优鲜,股价到今天已经跌了99%,每股只有0.1美元,早已经越过美国股市1美元的退市警告线了,公司甚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连合规的财务报表都没有公开。

在内部管理上,每日优鲜已经很难按时支付供应商货款,供应商开始组团维权;高管CFO、核心业务负责人全都离职了。

特别是在融资上,每日优鲜没有等到山西煤老板的救命钱,腾讯、美团、京东全都拒绝收购和投资。

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每日优鲜的破产已然成了定局。

当然,我们也在想,为什么这个曾经被无限看好,融资超过100亿的企业,去年才刚刚登陆美股,今年就陷入到无法挽回的败局呢?

在我看来,其实每日优鲜倒下的核心原因,还是我们开头所讲的那句话。

可以活,但得靠本事,而不是靠烧钱补贴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原因很简单,第一,生鲜电商提高了效率。

它以O2O模式替代了传统在线下逛“菜市场”的繁琐方式,以线上的品牌营销、效果营销触达用户,集中需求,完成高效的前端供给。

商业进步的基石。就是提升效率,更高效地满足需求。

第二、生鲜是一项高频 刚需的业务。

在疫情代替企业做市场教育的情况下,2021年,生鲜电商月活用户接近7千万次,用户渗透率达到了15.8%。

虽然称不上是主流市场吧,但很多人确实有这么个需求,大家都喜欢偷懒,线上下单,线下有人帮我们送到家,当然很方便。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生鲜电商的本质,是数字化技术的枝蔓,延伸到了生鲜食品领域,通过线上聚拢需求,线下规模化供给,实现边际成本递减,让资源匹配得更加合理。

之所以要说是理论上,就是因为一个赛道的机会要跟企业的能力相匹配,梦想再大,但是做起来成本包不住,再大的机会那也是陷阱。

就像元宇宙听起来很美好,但扎克伯格砸了一百多亿下去,到现在连声响都没听着。

生鲜电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存在损耗太严重、产品很难标准化的大难题。

以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为例,中心库房放在郊区,而前置仓就要深入到各个生活小区,保证在半个小时内就能送到用户手上。

这就对选址和运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生鲜电商就等于既要跟平台抢流量,跟商圈抢位置,还要跟外卖抢生意。

而且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点在于,为什么过去菜农们每天要半夜起床,辛辛苦苦大早上来卖菜呢?

因为很多菜无法过夜,放久了就成了损耗。

根据每日优鲜最后一次公开的财报,产品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损耗,大概在15%-20%左右,核心业务毛利率只有12%。

前置仓模式,虽然是生鲜电商当中,对用户最友好、方便的模式,但是对企业来说,做生鲜电商的前置仓就是去弯腰捡钢镚,每一分钱都挣的不容易,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做到极致,要省到极致,没有什么你好我好,大家舒舒服服站着就把钱给挣了。

你想让下游的用户舒服,那自己就得辛苦去做上游的工作,对内提效,对外整合,特别是去优化上游的供应链,降低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和中间成本,整合好上游的资源,再去聚拢下游的用户流量。

有人昂首提胸,那就有人得负重前行。

但生鲜电商就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供应商在赢,企业也觉得自己在赢,消费者用超低价买菜还能配送到家,简直是秦始皇照镜子,正反都是赢。

那我想问,到底谁在让大家感觉自己赢麻了呢?

答案是资本撺掇的野心。

每日优鲜在上市之前融资了7轮,融资超过百亿。

2014年底成立还没过半年,就拿到了腾讯领投的1000万美元,又过半年,腾讯又领投了2个亿。

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想起王健林讲的一个笑话,他说有人天天找他投资,最后没办法松口说,好吧,就给你投500万,你自己慢慢做。

结果,那个人反口就说,500万哪里够,起码1个亿。

王老板当场就给气笑了说,1个亿你直接就是成功人士了,你还创什么业?

我本来以为王健林讲的是段子,结果每日优鲜确实创业还没到1年,手里就拿了3个亿的融资,还是鼎鼎大名的腾讯在领投。

当然,我相信腾讯绝对是能在后来发现每日优鲜前置仓模式的运营难度,你可以说腾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但腾讯肯定不是真傻。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对腾讯来说,假如自己撤资,前期投资肯定打水飘,每日优鲜日后也很难再能融到钱,不可能完成上市,自己也错失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

所以,从后续融资历程来看,用一句话来描述,腾讯非常有意识地分摊了投资风险。

只不过遗憾的是,作为二股东的腾讯,可能也没想到生鲜电商这个行业的变化那么大,在每日优鲜上市后,由于交易量太低,没能完成退出就到了这样的程度。

而这个变化就在于生鲜电商行业的两股浪潮。

从2018年起,本来还是平稳发育的生鲜电商,被互联网和投资机构下了重注,手里有钱的每日优鲜,哪里还管什么成本、损耗,要的是扩张速度和用户规模,直接跟竞争对手叮咚买菜掀起补贴价格战。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在2020年的疫情教育下,大量需求转移线上,作为刚需的生鲜成了热饽饽,各大互联网企业干脆自己下场做,美团、京东、滴滴、阿里、拼多多全都抢在了一个赛道,个个都是不差钱的主,直接再现了当年的“百团大战”。

结果到了2021年,随着一句话语的传出,互联网科技企业追求的应该是星辰大海,不是老百姓的几根菜。

坏了,那双看不见的手出手了。

所以,每日优鲜的崩盘,从直接原因上来说,是因为行业长期的恶性竞争和价格战,再加上监管上了一把枷锁,导致后期无法融资,入不敷出,因为长期亏损不得不倒下。

但从根本原因上来说,是企业没有预知风险的能力,模式还没有打磨好,成本还没有控制好,供应链还没有整合,拿到了融资就滋生野心,虽然自己还不能盈利,但是仗着爸爸多,天晴了雨停了,我又觉得我行了。

在迅速扩张,打价格战的同时,极其的缺乏政治高度,挤压了普通菜农的小本生意,一开始打出的宣传不是让用户买好菜,而是都到我这里买菜。

这就是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雄心。

对企业来说,资本是什么?是及时雨宋江,还是亲爸爸呢?

我倒觉得大部分资本就像个渣男,他爱你的时候轰轰烈烈,等到他不爱你了,或者是两头下注了,他回头都不说一声再见。

当然,如果企业要是自身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我自己能赚钱,经济独立,经营蒸蒸日上,那资本就是真爱,他巴不得给你送钱,求你越来越好,早日上市。

每日优鲜虽然很大概率救不活了,但它其实给大家留下了很多东西。

首先,我们今天很多行业都会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出现各种新模式、新业态,高效率一定会取代低效率,这是商业进步的根本。

第二、对企业来说,不要只是看到需求,更重要的是去思考行业变化的本质是什么?我能不能更高效地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还能赚到钱?利润思维一定要有,同时也要注意到政策的方向,要有政治高度。

第三、企业需要资本市场的力量,并且要懂得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它会缩短我们走向成功的时间,帮助我们翻过很多坑。但一定要记得,这种力量是借给你的,你日后是要连本带利还回去的,它不是你自己的。

唯有商业模式的贯通,内部管理的成本控制,高效触达用户、满足用户的能力,才是企业需要反复打磨的基本功。

责任编辑 | 罗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