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 市值「墨迹天气估值」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墨迹天气 市值「墨迹天气估值」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墨迹天气 市值「墨迹天气估值」,希望能帮助到您。
墨迹天气上市梦断,证监会硬核质疑4大问题,个个中要害,天气预报生意还能做吗?
上市梦断10月11日,根据安排,有5家踌躇满志的公司上会,冲击上市。
5家企业分别是墨迹科技、天迈科技、斯迪克、电声营销、通达电气。其中,知名度最高、最受市场关注的要数墨迹科技了。
一方面,其旗下主要产品墨迹天气已经打拼多年,用户群广泛,另外一方面,墨迹科技背后股东大佬云集,阿里、腾讯、盛大等一众互联网知名企业都是其股东。
可是,偏偏在5家企业里面,只有1家上市被否,那就是墨迹科技。
而且证监会还指出了墨迹科技的4大问题,可谓硬核。
1、墨迹科技涉嫌违规发布新闻信息、医院和药品广告,还有视频节目和游戏节目。
2、墨迹天气涉嫌违规超范围搜集注册用户的隐私信息。
墨迹天气通过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径获取用户数据及标签,并利用数据进行商业化变现。
墨迹天气曾于2019年7月16日收到APP专项治理组发出的《关于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相关问题的通知》,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要求墨迹天气就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墨迹天气的盈利模式中,广告收入占到了其报告期内收入的95%。这说明墨迹天气严重依赖广告收入。
简单说,委员会对墨迹天气的营业数据可持续性有质疑。
4、墨迹天气的收入中关联方交易占比较大。
委员会要求墨迹天气说明,是否存在免费利用直接或间接股东及关联方获客渠道或资源的情形;是否存在相关方为墨迹天气代垫费用、支付成本或其他利益输送情形。
墨迹科技回应很快,墨迹科技就做出了官方回应。
回应中称,墨迹天气接受证监会提出的询问并已做相应解答。对于已整改部分将加强自我监察,未完善部分已建立专项组,纳入调整措施。
回应速度倒是很快。遇到这样白纸黑字的问询,逃避根本没有意义,直接回应反而是比较好的做法。
其实证监会的这四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合规问题,一个是财务问题。
合规问题其实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解决的,缺什么办什么,实在办不下来就把这块业务砍掉即可。
至于违规超范围搜集用户隐私,赶紧停掉整改,都是可以办到的。
在零野眼中,其实财务问题,才是墨迹科技的根本困局,而且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易解决的。
背后大佬多墨迹天气成立于2010年。
走过9个年头的互联网企业其实并不多。
曾经红极一时的O2O创业明星们,如今还剩几家?电商创业大潮中,又还剩几家?
2010年,82年生人金犁和合伙人注册了墨迹风云(北京)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仅为3万元。
创始人金犁
本来是自己业余时间搞的副业,没想到上线不久,用户数暴增到100万,金犁从诺基亚辞职开始专注于“天气”事业了。
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3万元就能撬动上亿的资本追逐。
墨迹科技截至目前共获得7次融资。
根据招股说明书,金犁占股34.6%,为墨迹科技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为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为险峰创投。
阿里创投由马云控股,持股比例高达80%,所以墨迹科技是实打实的“马云门徒”。
阿里创投在2013年参与墨迹科技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数千万人民币。
而招股书披露,墨迹科技的第五大股东是北京创新。
腾讯占北京创新44%的股份,所以,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阿里和腾讯都是墨迹的股东。
一众大佬股东加持,让墨迹科技挺过了数次互联网企业倒闭大潮,一路走到今天。
却也为证监会的质疑埋下伏笔。
盈利模式受质疑墨迹天气自称是创建和共享以人与环境为核心的气象服务平台。不过随便拉一个墨迹天气的用户,问问你平时用墨迹天气干嘛?
十有八九就是回答,当然是看天气预报的。
这就是墨迹天气的痛点了:用户对他们的定位是拿捏地死死的,想要转型不容易。
墨迹科技的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1月,墨迹天气App已覆盖中国5000余个城市和地区,拥有5.56亿的累计装机量。
也就是说,全中国14亿人口,大约三分之一以上,都装过墨迹天气。
这里有个小聪明,累计装机量不是实时装机量,装了又卸载,也算的。
2015年,墨迹天气App新增装机量8736.6万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374.3万人,占新增装机量的4.3%。
而2016年,新增装机量1.1亿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491.6万人,占比4.47%,这个比例基本稳定。
到了2017年1至9月,新增装机量7780.5万台,但平均日活跃用户仅增加了53.2万人,占比陡然下降到了0.68%。
这里有几个可能:
装机量是虚增的,诱导的,实际上用户没有使用需求。市场上可替代产品增多,用户装机后很快放弃墨迹天气。老活跃用户流失量大,新增的活跃用户抵消减少的老活跃用户后,显示增量低。日活跃用户增长乏力可以理解,毕竟互联网增长是有上限的,人口也摆在这里,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但是比起日活跃用户数问题,用户停留时间则更棘手。
请问看天气预报需要几分钟?许多用户表示,一天打开看一次,偶尔看两次,每次最多停留一分钟。
墨迹科技的招股说明书里,也列出了逐年活跃用户停留时长。
虽然用户的停留时间在逐步加长,却仍然不到3分钟。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经说过,不应该把用户停留时长作为好产品的追求目标。
他还提到,一个用户每天花在微信朋友圈的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
张小龙这么说,就显得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微信用户仅仅看朋友圈的时间就是墨迹用户整体停留时长的10倍,还不谈发信息读信息的时间了。
用户停留时长对微信也许不重要,对墨迹却非常重要,这和墨迹天气的盈利来源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从2014年到2017年1-9月,墨迹天气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广告,且广告收入占了其收入95%以上!
这意味着,用户必须在墨迹天气里停留更长时间以保证广告有足够可能性触达用户,才能保证收益。
但是广告收入是有瓶颈的,当广告过于密集,用户可能因此反感而流失。
打开墨迹天气,随处可见广告。从开屏广告到页面背景到穿衣助手到下拉广告......用户目不暇接。
墨迹科技其实一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在2014 年, 墨迹研发了智能空气检测硬件“空气果”,可以接收空气中PM2.5、二氧化氮、粉尘、气温等多项数据。
然而其销量堪称惨淡,整个2017年1-9月,其销售额才204万元。
智能硬件这条路没走通。其实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智能硬件之路目前都还没打开,况且如此不“刚需”的空气检测智能硬件呢?
证监会提出的第三点问题,针对的就是墨迹科技的收入来源太单一,且毫无改善迹象。
说白了,墨迹天气做的还是流量生意,一个广告分发商。
广告分发商无所谓,一样有钱赚,问题是能持续吗?
现在苹果手机、华为手机、小米手机等等手机品牌都自带天气预报软件,用户没有必要再单独安装,这一块的流量被这些竞品蚕食是一个趋势。
且广告商的广告投入如果降低,僧多粥少,墨迹科技又该如何面对?
关联交易引人联想另外一个财务问题,则是关联交易。证监会这一拳,还真是打在点子上了。
根据招股书披露,墨迹天气的客户集中度非常高。
当一家企业主营收入来源严重依赖几家大客户的话,其抗风险能力就随之下降。
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 月,墨迹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83.64%、75.05%、72.01%和 45.84%。
如果仅仅是客户集中度高,那么还可以归结为行业特点,墨迹科技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证监会指出的,其关联交易占比大。
这样盘根错节的关系,不禁让人质疑其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关联方如果为其代垫费用、支付成本或进行其他利益输送,会使得墨迹科技的报表更好看,进而有利于冲击上市。
一旦上市,这些股东就有机会兑现利好离场,因此利益输送的动机是充分的。这可能也是证监会的质疑缘由。
墨迹天气作为一个奋战9年而不倒的互联网企业,其盈利数据在同期产品中算是鹤立鸡群。
当其他产品还在疯狂烧钱的时候,墨迹天气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从2016年开始就是盈利的。
2016年净利润2000多万,而2017年则达到了6000多万。这才给了墨迹科技冲击创业板的底气。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盈利,到底是不是真实企业经营情况的反映呢?
市场前景前面说了这么多墨迹科技被证监会否决上市的原因,是否就是说墨迹科技前景堪忧呢?
也不尽然。
天气预报市场看起来冷门,实际上可是能挣钱的大生意。
气象领域非常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表明,气象投入与产出比约为 1:98。
这意味着,在气象领域每投资1元钱,就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而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有可能还会带来更高的回报率。
因为天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进而引导或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这构成了气象行业的商业化基础。
举例子,啤酒厂商需要根据气象预报调整生产和备货情况,天气炎热,则销量也会增长;再例如,下雨天往往零售行业会遭殃。
美国气象服务巨头美国天气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以下简称TWC)就深耕气象服务20年,所有iPhone、安卓手机(除中国区)内置的天气数据都来自TWC。
TWC的前身是只做气象服务的24小时电视台,2016年IBM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它的数据服务业务。
在美国,活跃着 350 家左右的商业气象服务公司,整个市场规模超过 60 亿美元,并且保持着每年近 25% 的增长率。
而我国,由于气象服务其实一直没有放开,所以市场相对还很小。
气象数据目前是由国家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发布,供大众及相关机构使用。我国尚没有民营组织进行系统的气象数据的采集与预测,因此所有气象数据均来源于国家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
墨迹天气的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气象局,其通过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方式获取数据。
所以,我们反向思考一下,为什么阿里、腾讯、盛大等资本愿意入股墨迹科技且不遗余力促成其发展呢?
正是看中了气象服务的市场前景。
虽然目前墨迹科技经营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气象服务本身,是一门好生意。
我们预想一下,如果以后市场准入逐步放开,私营企业可以采集和预测天气数据,14亿人口的国家,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可能就不止60亿美元了。
2018年10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孙健表示,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气象市场规模高达3000亿元,气象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正在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
墨迹科技上市折戟沉沙,短期内,对企业是一个打击;但是若能痛定思痛,积极补足企业短板,为未来市场做准备,那么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喜欢零野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
这年头坚持原创、输出干货不容易。
关注零野的公众号(lingyeguancha),回复“书单”获取比尔盖茨推荐的2018年最值得看的5本书名单!